吳潮宏攝
劉琳婕攝
張曉君攝
今年的5月18日是第35個全國助殘日。在婺城,助殘不是一時的熱潮,而是融入城市血脈的長期堅守。婺城區在就業幫扶、無障礙建設、康復托養照料等方面的積極探索和實踐,為殘疾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1托養照料精準服務
康復托養照料是殘疾人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改善殘疾人生活質量、減輕家庭負擔具有重要意義。
在羅店鎮西吳聯村,婺城設立了區殘疾人托養中心,該中心建筑面積達6060平方米,于2023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擁有137張床位,其中80張專門用于殘疾人托養,托養床位使用率達到100%。中心致力于為轄區內16周歲以上有托養需求的重度殘疾人和三、四級智力、精神(穩定期)殘疾人提供優質康養服務,優先保障那些有照護需求但家庭無照料能力、家庭困難的重度殘疾人。
據了解,在保障基本生活方面,托養中心充分體現了惠民利民的原則,以公建民營形式打造高質量康養機構,確保充足的殘疾人托養床位,其中重度殘疾人托養床位不少于40張。對于符合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且享受低保的人員,除收取政府發放的補貼外,不再收取其他費用,其他入托人員根據自理程度收費。
除了托養服務,婺城區在殘疾人康復輔助器具服務領域同樣持續發力。在市區人民東路的婺城區殘疾人輔助器具綜合服務中心,幾名殘疾人正在利用設備進行康復訓練。“現在在家門口就能完成掃描、設計、調試,非常方便。”一位肢體殘疾人感慨道。
作為全區首家專業輔具服務機構,該中心涵蓋評定接待、展示體驗、3D打印等八大功能區,提供假肢矯形器適配、輔具租賃及個性化定制等服務,主要承擔婺城區鄉鎮(街道)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及業務指導工作,負責全區殘疾人輔助器具評估適配及配發、業務培訓、知識宣傳、信息咨詢、展示體驗、使用指導、適應性改造等服務。
近年來,婺城區不斷完善殘疾人輔具適配服務體系建設,致力于滿足更廣泛殘疾人群對個性化、多元化輔具適配服務的需求,在提高輔助器具的可及性和適用性的同時,還促進了殘疾人社會融入和生活質量提升。
2加大幫扶就業圓夢
“這批貨明天一早就要發走,你們能不能騰出時間加工?”近日,婺城區殘疾人輔助性就業項目調配中心,接到了5萬份來自義烏的日用品來料加工訂單。考慮到原本承接這批訂單的乾西鄉殘疾人之家人手不足,調配中心負責人廖亮立刻聯系五公里外的竹馬鄉殘疾人之家,調配過去2萬份訂單。
據悉,婺城區殘疾人輔助性就業項目調配中心,是全省首個縣(市區)級調配平臺。根據殘疾人的特點和需求,中心開發勞動強度適中、技能要求不高、工作時間靈活等特點的輔助性就業項目,并優化調配環節,從源頭著手,省去項目中間環節和外包流程,提升勞動附加值。自2024年11月成立以來,已對接溫州、臺州、麗水、義烏等地的多家企業,落地以來料加工為主的輔助性就業項目15個,月產量超55萬件,帶動殘疾人、殘疾人家庭及周邊零工就業1000余人。“通過調配中心資源整合加就業安置,殘疾人朋友每個月能拿到2000-3000元工資,而且給他們繳納了社保,讓他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較大地改善。”廖亮說。
一體化就業平臺的搭建,解決了“鄉鎮街道殘疾人之家”項目供給不足、培訓不專業、運輸不安全、結算無專人等實際問題,實現了產品、就業和服務的共享。此外,婺城還通過創新模式探索殘疾人幫扶性就業新路徑。在去年打造了國企帶頭、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城·暖洗車店-助殘共富驛站”,成功為9名殘疾人提供了穩定的增收渠道,使他們的個人收入較之前增長了120%至200%。
近年來,婺城區還持續加大殘疾人就業扶持力度,每年開展3期不同類型的職業技能培訓,涵蓋烘焙、手工制作、電子商務等領域,累計培訓超600人次。今年5月14日上午,2025年婺城區殘疾人AI+短視頻制作技能培訓班在婺城區縣府里開班,培訓旨在幫助殘疾人掌握新媒體技能,拓寬就業渠道。
“我們始終相信,殘疾人朋友都有就業創業的潛力。”婺城區殘聯工作人員說,“就像這次短視頻培訓,不僅要教會他們剪輯技巧,更要幫他們找到‘流量密碼’背后的自信。只有讓技能扎根,就業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區殘聯工作人員還介紹,此次培訓是2025年全區殘疾人職業技能提升計劃的一部分,接下來,區殘聯還將根據市場需求和殘疾人特點,開設西式面點、手工藝制作等多元化職業技能課程,為殘疾人就業創業提供全流程支持,助力其以專業技能拓寬就業渠道、提升社會融入質量。
3營造氛圍有愛無“礙”
為保障殘疾人權益,提升其生活幸福感,婺城區多維度發力,持續營造濃厚的社會助殘氛圍。在政策宣傳上,婺城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擴大助殘惠殘政策的覆蓋面。梳理編發《婺城區殘疾人證辦理流程及規范》,印制發放1萬份殘疾人政策宣傳折頁、《輔具適配服務便民手冊》,同時借助短信推送、微信朋友圈公益廣告投放等渠道,廣泛宣傳相關政策與無障礙環境建設,讓更多人了解助殘舉措。
普法教育方面,婺城區結合“民法典宣傳月”,聯合司法所、律師事務所開展21場形式多樣的普法宣傳活動,有效提高了殘疾人知法、學法、懂法、守法意識,幫助其增強法治思維,更好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在文體活動領域,婺城舉辦義診、飛鏢比賽、公益觀影觀展、趣味游園、文化下鄉等活動,豐富殘疾人業余生活。此外,積極挖掘運動人才,向省市殘聯輸送13名運動員苗子,以實際行動扎實推進殘健共融,讓殘疾人感受到社會關愛,也讓助殘意識深入人心。
于此同時,婺城持續優化完善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在婺城區蔣堂鎮沙畈村,村民許樟富的家完成無障礙改造,此前,他的臥室、廚房、衛生間功能區分散,生活起居多有不便。婺城區殘聯及屬地鄉鎮將其列入改造名單后,重新規劃空間布局,將東邊改造成單間,雜物房變臥室,衛生間蹲坑換座便器并加裝扶手,廚房更換灶臺、污水管。改造后,各功能區距離縮短,輪椅坡道讓他出行便捷。如今,許樟富生活充實,心態也更加樂觀。
無障礙改造通過優化空間布局、加裝適配設施,能夠消除殘疾人生活起居的物理障礙,賦予其獨立生活的能力與尊嚴,助力他們平等參與社會、提升生活質量。近年來,全區共創建省級無障礙社區7個,重要公共場所無障礙改造20個,2016-2024年累計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882戶,完成白龍橋鎮、塔石鄉等15個殘疾人之家的無障礙提升,有力地促進了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
從托養中心的貼心照料到就業平臺的精準賦能,從技能培訓的授人以漁到無障礙環境的點滴改造,每一處細節都折射出婺城對殘疾人的溫情與擔當。接下來,婺城將繼續優化服務模式,讓更多殘疾人得到切實可行的幫助和扶持,讓他們樹立起自尊、自強、自信、自立的信心,提升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