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馬曉芬 通訊員 徐凌芝)時令催人備耕忙,不誤田間一季春。連日來,位于婺城區蔣堂鎮許里村的“好樂耕”省級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工人們正在對自動化育秧播種流水線進行調試,準備即將開始的育秧作業,為水稻機插做好充足準備。
“這套流水線最大的特點是效率高。”“好樂耕”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生產部經理祖洪影介紹,通過自動化、智能化育秧,秧盤產量每小時達1200盤,全負荷運轉可滿足每季度1.5萬畝育苗訂單。
除了配備自動化育秧播種流水線,該中心還配置浸種及出芽暗室等功能區塊,建有約50畝育秧大棚,搭配輸送軌道及噴滴灌設施,并采用“疊盤暗出苗+大棚育秧”技術,高密度立體疊盤在恒溫恒濕條件下進行精準催芽,有效提高了機插秧出苗整齊度和出苗率。
機械育秧是水稻機插的前提。依托農事服務中心開展集中育供秧,是婺城推進水稻機插的一個縮影。
水稻機插是一項集農機農藝于一體的現代精細化栽培方式,對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升糧食生產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婺城區圍繞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以農業“雙強”為契機,按照“政府引導、政策鋪路、合理布局、整體推進”的發展思想,進一步推廣機械化育插秧技術,完善水稻機插作業補貼政策,去年水稻機插面積6.25萬畝,水稻機插率穩步上升。同時,全區現有四輪乘坐式水稻插秧機140臺,為機插打下扎實基礎。
在此過程中,農事服務中心推行多元化育供秧服務模式,滿足農戶多樣化需求。“中心為農戶提供‘一段秧’‘全程秧’‘育插秧’等服務模式,方便農戶選擇。”祖洪影說,這種精準的“配餐式”服務模式深受農戶的歡迎。
具體來說,“一段秧”專注于為農戶提供早期育秧服務,確保秧苗在最為關鍵的生長初期得到專業管理;“全程秧”則在“一段秧”基礎上,進一步延長育秧周期,提供更為周全、細致的育秧解決方案;“育插秧”則是將育秧與插秧兩個環節緊密結合,為農戶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據了解,2024年,“好樂耕”省級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一段秧”服務數量超過12萬盤,“全程秧”服務數量達68萬盤。2025年,該中心早稻計劃育秧2.5萬畝,目前已接到“育插秧”訂單超過2萬畝。
“機插與人工插秧、直播相比,效率更高、播種更勻、產量更穩,而且通過機械化育秧,雜株少、純度高,豐收更有保證。”連日來,白龍橋鎮種糧大戶楊桂芳也忙著備耕,他告訴記者,今年他計劃800畝早稻100%采用機插。
當然,除了有農事服務中心的護航,實打實的補貼政策,也讓農戶有了更多踏實感。近年來,婺城區出臺糧油生產扶持政策實施細則,對全區范圍內全年水稻復種面積達到50畝(含)以上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給予育秧補助。2023年水稻機插面積4.78萬畝,補貼資金738萬元;2024年水稻機插面積6.25萬畝,補貼資金859萬元,進一步提升農戶開展水稻機插的積極性。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