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春日遲遲,春景熙熙。”立春,這個二十四節氣之首,帶著蓬勃的生機與希望,翩然而至。《爾雅·釋天》曰:“春者,天之和也。”《公羊傳·隱公元年》曰:“春者何?歲之始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春,正月節。立,建始也。”“春木之氣始至。”它是大自然奏響的一曲嶄新樂章,是歲月翻開的一頁全新詩篇,宣告著溫暖與生長的盛大開場,正如“春風如醇酒,著物物不知”所描繪的那般,不知不覺間,春天已悄然來到我們身邊。
春,在甲骨文中是一個類似種子破土而出的會意字,字形結構為:(林野)+(太陽)+(上部冒芽,下部生根的種子)。上面的一橫代表土地,種子發芽需穿過凍冰層破土而出,所需能量便來自上方的太陽。這意味著溫暖與鳥語花香,體現古人對春天的認知,剛剛萌芽的草木看似柔弱、生長艱難,然而一旦吸收地底下的陽氣并積攢足夠能量,便會生機勃勃、勢不可當,恰似“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所展現的頑強生命力。
沉睡一冬的土地逐漸蘇醒,散發出濕潤且清新的氣息。那是泥土芬芳與青草萌芽交織的味道,是大自然最本真的味道,讓人聞之沉醉。如同受到春天神奇力量的影響一般,田野旁的柳樹開始展現出嫩黃色的小芽兒,它們像極了害羞的女孩,在和煦的風里翩翩起舞,優雅地展露自己的姿態,這正與賀知章描繪的那樣:“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幾只麻雀在枝頭歡快跳躍,嘰嘰喳喳,似乎在為春天的到來歡呼。它們嘹亮的鳴叫如絲竹般動聽、令人愉悅,給這安靜無擾的日子注入了新的生氣和動力,正如白居易詩句“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中展現出的繁忙春天一般生動活潑。
在悠久的中國古代文化里,春季的開始被賦予了重要的角色,如同一扇神秘的門鎖,啟動了四時更替的過程。“寒冬已過,春天來臨,萬物復蘇于大地之上。”數千年以前,我們的前輩們就已經敏感地察覺到了這個季節變化的信息,并把它當作是新的一年農業活動的第一步。在農耕文明興盛的時代,立春關乎民生,各種傳統習俗應運而生,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愿,每一項習俗背后都藏著動人的歷史典故。
二
“打春牛”是古老的民俗文化。明清時期,河南南陽內鄉的立春“打春牛”習俗就已聞名遐邇。每逢新年的第一天之前,內鄉縣政府都會帶領全體官員去往先農壇舉行儀式,他們所尊奉的是由欽天監制定并制造出的“春牛”與“芒神”。典禮完畢后,縣長將會走到周邊的農田中,親自執犁耕地一小塊土地,以此來代表他作為皇帝代理人而進行的一次耕種活動。次日立春日,再于縣衙門大堂前“鞭春”即打春牛,以此昭示春意兆豐年。
在“立春”這一日,人們會遵循傳統習慣來食用胡蘿卜、生姜、大蔥和面包,這種行為被稱為“咬春”。之所以選擇這些食物是因為它們的味道辛辣,象征著古人的“啃食草根”的精神,寓意著一切事情都可以順利完成。當然,吃蘿卜也有一段傳說。
春卷的歷史同樣頗為悠久。東晉時期,就有立春吃春盤的習俗,那時的春盤主要是蔬菜。到了唐宋時期,春盤的內容愈發豐富,不僅有蔬菜,還加入了餅餌之類。漸漸地,人們將各種食材卷入薄餅中,形成了如今的春卷。這小小的春卷,包裹著人們對春天的期盼和對生活的熱愛,歷經千年,依然是立春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正如杜甫的詩“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所表達的對春盤、對春天的喜愛與懷念。
在梅園里,看到老人們坐在長椅上曬太陽,悠閑地聊天;孩子們在草地上奔跑嬉戲,放風箏、捉迷藏,歡聲笑語回蕩在整個梅園。青年人結伴而行,有的漫步,有的攝影,全心投入到賞梅佳境,使我想起了高鼎那句詩:“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是對春季歡樂景象的生動描述。
無意中,我的思緒飄回周代,親眼所見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前往東郊迎春,其目的在于迎接并歡迎句芒神回歸。句芒神被視為古老傳說的木神,負責掌管植物的萌芽與成長,人們舉行這個迎春活動以期獲得他的庇護,使所有生物都能茁壯成長,從而迎來充滿活力的春天。
二十四節氣排行第一的是立春,人們對這一節氣十分重視。迎春儀式,這一傳統一直延續至今,不論是在皇宮還是在百姓家中,都成為立春時節最具儀式感的活動之一,形成了許多固定的風俗習慣。這不僅是一場傳統習俗的展示,更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春天是大自然贈予我們最寶貴的禮物。它讓一切生命重新蘇醒,使得大地充滿活力;它讓人們的心靈得到滋養,使生活充滿了希望。而立春的這些傳統習俗,就像是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中,代代相傳,熠熠生輝。
三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滿是對這個立春日的眷戀。這一天,我與春天進行了一場親密的對話,感受到了它的溫柔與力量,也領略了傳統習俗的獨特魅力。立春,不僅僅是一個節氣,更是一種希望,一種信念,一種文化的傳承。“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它告訴我們,無論面對何種困境和挑戰,只要我們保持樂觀和積極的心態,勇于創新和發展,總會迎來新的希望和機遇。
沒有任何季節能像春天那樣充滿活力;也沒有任何季節能像春天那樣富含節奏感。
春風拂面的時刻,我總能感受到萬物復蘇、百花齊放的美景。在這象征新生的春季開始之際,我也播撒下了期望的種子,期盼著它能在這個季節中扎根生長,不斷壯大。我也愿每一個人都能在春天里找到屬于自己的美好,讓生命綻放出最絢爛的光彩。因為,春天是生命的起點,是夢想的開始,是一切美好的源頭,而傳統習俗則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讓我們在歲月的長河中,始終銘記自己的根與魂。
春去春又回,花落又花開。世間萬物,經過了冬的儲藏和孕育,在春天里一切都將蓄勢待發;春天是生命的始端,是夢想的起點,是希望的始發站;冬是奮斗的加油站,春是沖刺的起跑線。
一年之計在于春,我們應該把握住每一個機會去努力奮斗,莫要辜負“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的美好春日。我們要珍惜每一刻的時間,不讓它從指尖溜走。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