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戴冠冕身披帥旗,威風凜凜的“銅山虎”
每次斗牛前,朱淑文都要讓“東方一絕金華斗牛”的旗子在場地上飄揚
朱淑文特意在地里種了胡蘿卜,給“銅山虎”改善一下伙食
朱淑文為“銅山虎”裝扮一番
拆牛也是朱淑文的必備技能之一
何建民(舉話筒者)為斗牛作現場解說
斗牛精彩,解說有趣,觀眾看得津津有味
銅山斗牛場每逢斗牛,現場都圍滿觀眾
無論男女老少,都被精彩的斗牛所吸引
激斗正酣,泥水四濺
無人機視角下的斗牛場
金華傳媒記者 樓冀陽 陳業 文/攝
在婺城區雅畈鎮竹園村,71歲的省級非遺金華斗牛代表性傳承人朱淑文正牽著他的愛牛“銅山虎”在溪邊散步。這頭重達1600余斤的黑牛,是名將“黑頭獅子”的后代。
朱家五代養牛。朱淑文自小走南闖北,和家人一起去山東、江蘇、湖南表演斗牛。“全國各地很多人都喜歡看斗牛,覺得好看,精彩!”到2000年,朱淑文已養過十幾頭斗牛,加上村里其他的牛,可以組成一支50多頭牛的斗牛隊伍。
養牛如育將。朱淑文對斗牛的培育傾注了所有心血。他與82歲的老哥徐順寶經常切磋養牛經,從營養搭配到馴牛技巧,兩位老牛倌的對話里藏著千年技藝傳承密碼。
金華斗牛號稱“東方一絕”,演出精彩,養牛過程卻有很多的艱辛。一方面,演出沒有常態化;另一方面機械化耕作的沖擊讓養牛戶數量銳減。同行紛紛賣牛止損,朱淑文卻咬牙留下血脈珍貴的“銅山虎”,面對4萬元收購價毫不動心。最近朱淑文在和各地景區接洽演出事宜,同時也在動員村里人養牛。他給村民算賬:一頭牛一場演出能掙600元出場費,一個月斗兩次,飼料錢就有了……村里已經有幾戶人家被他說動,弟弟朱淑清也答應,今年先養兩頭,如果斗牛行情好,到時候再蓋個養牛場,養上十幾頭……
在中國文化中,斗牛象征勇敢、力量和技巧,激勵人們面對困難勇往直前。“只要還有人愿意看,這門手藝就斷不了”,朱淑文為“銅山虎”精心裝扮一番,黑牛戴上冠冕,兩根雉翎翻飛,就像戲臺上的將軍,威風凜凜。元宵臨近,銅山斗牛場又將迎來數場熱鬧表演。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