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魯杭燕 陳曉倩)臨近春節,年味越來越濃,家家戶戶開始置辦年貨。在婺城,各企業訂單不斷,紛紛開足馬力忙生產,保障春節期間年貨市場供應。
“根本忙不完!”在新獅街道丁丁產業園,從事網上休閑零食銷售的“肥貓鮮森”內一派繁忙景象。走進配發中心,經過質檢包裝的數十款產品源源不斷地被搬運進來,按照種類、批次等分區整齊存放。2000多平方米的倉庫內,四五十名工作人員手腳不停,配貨分揀、打包發貨。一旁,印有新春祝福語的貼紙一張張貼到包裹上,為年貨增添了喜慶氛圍。
“我們特別推出兩款新年禮盒裝,里面都是備受歡迎的經典產品。”公司負責人張星羽介紹,“許多老客戶都是提前一個多月就來預定了,基本用于年前送禮、員工福利等。”
據了解,目前該企業的零售產品線上訂單量相比平時激增超200%。在發貨區域,一輛輛滿載包裹的快遞車排列整齊,工作人員爭分奪秒搬運包裹上車。為加快發貨效率,企業與多家快遞公司簽訂合作,優化物流配送流程,全力確保年貨以最快速度抵達消費者手中。
與“肥貓鮮森”同處一幢大樓的浙江紅盒子網絡有限公司同樣忙碌。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趕訂單,我們提前兩個月就開始籌備了,不僅加大了原材料采購量,還擴充了生產團隊。像這款紫米發糕,工人每天都要加班到晚上十一二點,生產線每天飽和運行,但還是不夠賣。”
此外,屬于婺城人的“老味道”傳統美食也在春節市場大放異彩。同樣位于新獅街道的烏飯生態莊園內,生產車間一片忙碌,工人們緊張有序地進行包裝作業。作為婺城區烏飯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莊園負責人李桂華介紹,隨著春節臨近,寓意吉祥的烏飯八寶飯備受市民青睞,“現在每天至少要生產3萬碗八寶飯,才能滿足市場需求。”除了八寶飯,烏米年糕、烏米香腸等烏飯系列產品也是春節前后熱銷的產品。“去年10月開始,很多線下顧客就早早地預定了,我們會根據他們的要求備好禮盒套裝。”除了線下銷售,李桂華也積極拓展電商平臺的銷售渠道:“光是抖音平臺,我們這段時間就賣出了25萬多單。”
除了企業的銷售紅火外,“熱氣騰騰”的年味也在一些傳統加工坊蒸出來……
在白龍橋鎮古方一村的年糕加工坊里,白茫茫的“蒸汽”繚繞,老遠就能聞到米香味。院子里擺放著十幾筐淘洗好的粳米,老板娘方燕萍徒手就把一筐20斤重的粳米,搬上推拉車拉到研磨的機器前。研磨、蒸熟,再倒入機器中壓成條狀……一個上午,人來人往、機器作響,加工間里好不熱鬧。“十幾年了,我每年都要來這里做年糕,這里的年糕香啊!”正在翻晾年糕的金阿姨是瑯琊徐村人,一大早她就和鄰居約著前來做年糕:“今天我做了40多斤,給兒子、女兒都分一分。”除了用加工坊的粳米外,也有附近村民帶著自家的米來做年糕,“這種我們一般就收個加工費,總的算起來一天要做1500多斤年糕。”方燕萍說:“每年春節前我們都很忙,一直要忙到臘月二十五、二十六。”
“我們差不多是從臘月二十四開始忙,忙到除夕!”王記饅頭店的老板王小紅正給幾籠剛出鍋的饅頭蓋上紅印,“紅印饅頭嘛,春節吃個喜氣。”作為婺城傳統面食,印有大紅印章的饅頭有著“團團圓圓、蒸蒸日上”的美好寓意,是逢年過節、操辦喜事宴席的“必備品”。王小紅介紹,他們目前每天要制作近9000個紅印饅頭,等到年關訂單量大幅增長時,日產量預計能飆升至3萬個。
無糖不成年。這幾日,位于長山鄉的章式凍米糖作坊里,章衛星一家忙得不可開交:“我和兒子負責制糖切糖,我老婆和兒媳就負責稱重包裝。”進入冬季后,章式凍米糖的銷量持續攀升,臨近春節,日銷售量更是增加了數倍。“凍米糖是我們這兒的傳統年貨,每年這個時候,很多老顧客都會來買,目前每天產量在500斤左右。”章衛星說。
而在白龍橋鎮葉店菜市場的副食品區,凍米糖一上架就吸引了眾多市民的關注。小童副食店的店主介紹,最近凍米糖散稱一天可以賣100多袋,桶裝可以賣出七八十桶,十分暢銷。同時,隨著電商平臺的興起,凍米糖也走出本地,銷往全國各地。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