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當舊歷的終章徐徐落下帷幕,金蛇仿若攜著祥瑞的華光,裊裊娜娜地邁進了歲月的嶄新篇章。蛇,這一古老且神秘的生靈,于華夏文明的浩渺長河之中,始終占據著獨特而深邃的地位。它恰似一條靈動的文化脈絡,蜿蜒迂回,串聯起無數傳奇、神話與民俗,在歷史的經緯交織間,默默編織著我們對世界的認知與遐想。
兒時,每逢新春佳節,家中長輩總會娓娓道來那些有關蛇的古老傳說。其中,最令我心馳神往的當屬“蛇盤兔,必定富”這一民間俗諺。在那奇幻絢爛的故事里,蛇的狡黠聰慧與兔的靈動敏捷相互交融,二者于田野間嬉鬧追逐,最終幻化為一種祥瑞的象征,庇佑著農家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彼時的我,總是聽得如癡如醉,腦海中不禁浮現出一幅蛇兔相依、祥和美滿的田園盛景。在懵懂純真的童真歲月里,蛇并非令人懼怕之物,而是承載著美好祈愿的神秘精靈,悄然在我幼小的心靈深處播下了一顆滿懷好奇與敬畏的種子。
年歲稍長,于書卷的墨香氤氳中邂逅了更多關于蛇的傳奇故事。《山海經》里,騰蛇乘霧,興風作浪,其身姿矯健,氣勢恢宏,盡顯上古神獸的威嚴與神秘;而在《白蛇傳》那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中,白蛇白素貞與青蛇小青,化身為人形,降臨塵世,以一腔深情演繹出一段跨越人妖界限的愛戀傳奇。白素貞的溫柔善良、重情重義,小青的直率勇敢、忠心耿耿,皆在我心中銘刻下了深刻的印記。她們與許仙在西湖畔的邂逅,宛如春日里的一場杏花微雨,詩意而浪漫;而其后的種種磨難與波折,又似秋夜中的疾風驟雨,令人揪心嘆息。這段人蛇相戀的故事,不僅讓我領略了愛情的堅貞與偉大,更使我體悟到了蛇這一形象在文學作品中所蘊含的豐富情感與人性光輝。它可能如春日暖陽般溫柔慈愛,也能似冬日霜雪般冷酷決絕,其復雜多面的性格特質,恰似人性的一面明鏡,映照出世間百態、人情冷暖。
蛇,這一古老而神秘的生物,自遠古蹣跚走來,歷經歲月的滄桑巨變,在人類文化的長河中留下了或深或淺的足跡。它曾被尊崇為神祇,亦被貶斥為惡魔;它承載過人類的美好憧憬,也遭遇過無盡的誤解與迫害。如今,當我們佇立在現代文明的十字路口,回首遙望那蜿蜒于歷史深處的蛇影,或許理應以更為包容、理性與敬畏的態度去重新認知它、理解它。讓這些靈蛇之舞不再僅僅是傳說中的幻影,而是化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妙象征,在地球這顆藍色星球上續寫千年的幽夢與傳奇。
二
星期六的夜晚,在靜謐的時光懷抱里,我起初沉醉于書本的墨香世界,繼而又被電視屏幕中的光影魅惑。不知不覺間,倦意如潮水般悄然襲來,我竟緩緩地陷入了沉睡之中。
夢境之中,一幅奇異而驚悚的畫面霍然展開。我驚覺自己的腋窩之下,竟緊緊地夾著一條蛇。那冰冷且滑膩的觸感,令我下意識地拼命夾緊雙臂,妄圖將它困住。腋窩處,一陣又一陣刺骨的冰涼肆意蔓延開來,我滿心惶恐,全然顧不上蛇頭是否正處于腋窩這危險的境地,只是聲嘶力竭地呼喊著妻子:蛇頭在哪里?究竟在哪里啊?然而,回應我的唯有無盡的寂靜,妻子的聲音仿若被這夢境的黑暗無情吞噬。就在此時,那腋窩中的蛇開始緩緩地向下滑動,我心急如焚,想要再度夾緊,可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那條蛇竟如鬼魅一般,從我的腋窩徑直飛走了。
這一次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我猛地發出的一聲尖銳無比的驚叫,我瞬間從噩夢中驚醒。醒來的那一刻,我只覺魂魄仿佛都已離體,而身旁的妻子更是被嚇得冷汗涔涔。我下意識地看向時鐘,才凌晨2點鐘,可此時的我,即便緊閉雙眼,試圖重新尋回那失去的睡意,也只是枉然,腦海中不斷地回放著方才那離奇的夢境,那條古怪至極的蛇的身影,始終在我的思緒中縈繞盤旋。
回想起這個奇異的夢,思索著那條神秘莫測的蛇,內心深處不禁涌起陣陣關于人生的感悟與喟嘆。在翻閱往日剪報之時,偶然間發現了有關天下奇蛇的資料記載,這才知曉,原來世間竟真的存在一種會飛的蛇。在遙遠的非洲魯伊馬河流域的一塊廣袤大草原沙地之上,有一種無毒巨蛇,它甚至能夠直接從一片草叢之中凌空一躍而起,騰飛至達三四米之高,去捕食那些在空中展翅翱翔著的小鳥,其每次飛行的最遠距離都可達十六七米之遙。而在馬來西亞、緬甸等地的深山密林之中,同樣也有一種具備飛行能力的蛇。當它渴望從這一棵樹飛向另一棵樹時,便會將自己的身子全力繃緊,同時將腹腔部位巧妙地彎曲成凹狀,憑借著這般獨特的姿態,它便能自如地在樹木之間穿梭飛行,精準地捕食那些微小的昆蟲。
小時候,外婆曾輕聲對我說過,倘若一個人時常能夠夢見蛇,那便是吉祥的征兆,是好運即將降臨的預示。此刻,萬千思緒在我的心間洶涌澎湃。無論這夢境究竟是吉祥的象征,抑或好運的隱喻,歸根結底,這都不過是人類內心深處本能的一種美好愿望,一種對幸福生活的執著追求罷了。
在這漫漫的人生旅途之中,生存從來都不是一件輕而易舉之事,它需要我們擁有足夠的本事與本領。就如同那會飛的蛇一般,僅僅具備飛行的能力尚且不夠,它還需懂得在飛行之時將身子繃緊,將腹腔彎曲成適宜的形狀,唯有如此,方能在茂密的樹林間自由地往來穿梭,成功地捕獲獵物。
而人類,作為萬物之靈長,倘若被惰性所侵蝕,陷入依賴他人的泥沼,或是一味地貪圖享受,那么所謂的“靈長”之名,只不過是徒有虛名罷了。人類之所以能夠被稱之為“靈”,其關鍵便在于我們所具有的社會性。人類的生活,并非僅僅局限于物質層面的滿足,更有著豐富而多元的精神世界。我們懷揣著理想,飽含著情感,珍視著尊嚴,恪守著道德底線,同時還擁有著高尚的情操與雅致的情趣等。
在生命的漫長旅程里,我們注定會遭遇形形色色的境遇。有時是勝利的輝煌,有時卻是挫折的黯淡;有時沉浸于快樂的甜蜜,有時卻深陷于憂愁的苦澀;有時能夠品味得意的暢快,有時卻不得不承受失意的落寞;有時享受著平靜的安寧,有時卻被煩躁的情緒所困擾。面對這般復雜多變的現實,我們唯有保持冷靜的思考,以頑強不屈的意志和堅定不移的毅力,去勇敢地克服重重困難。若一個人眼高手低,大事無力承擔,小事又不屑去做,那么這樣的“萬物之靈”,豈不是枉來世間走這一遭?實在是令人深感惋惜。就在我沉浸于這夢后失眠所引發的無盡浮想之中時,窗外傳來了清掃車那悠揚的音樂聲。我抬眼望去,時針已然指向了早晨6點。我緩緩起身,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面容綻放出一抹微笑,而后,帶著對新一天的期待與憧憬,正式開啟了這一天的生活、工作與學習之旅。
三
蛇,歸屬于爬行綱有鱗目蛇亞目。其周身滿覆鱗片,此乃所有爬行類生物共有的典型特征。蛇類在食性上皆為肉食主義者,于自然界的食物鏈中占據特定的生態位。
當下,全球蛇類的種類繁多,已達3000余種,它們形態各異,卻又有著共同的顯著特征。其身體呈細長狀,四肢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中已然退化,不見蹤跡。既無可靈活開閉活動的眼瞼,亦無耳孔的構造,更不存在四肢與前肢,周身僅被鱗片嚴密包裹,這獨特的身體結構使其能夠靈活地穿梭于各種復雜環境之中。
在蛇類族群里,部分蛇種身帶毒性,其毒液是它們在生存競爭與捕食過程中的有力武器;然而,大多數蛇類實則無毒,它們憑借著敏捷的身手、巧妙的偽裝以及獨特的捕食技巧來捕獲獵物、繁衍生息。
值得一提的是,在源遠流長的“十二生肖”文化序列里,“蛇”占有一席之地,作為其中獨特的屬相,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與象征意義,在歲月的長河中與人類的文化、習俗相互交融,留下了諸多或神秘或有趣的故事與傳說,成為人類文化記憶中一抹獨特而神秘的色彩。
蛇,在自然界中,是生態平衡的重要守護者。它們以鼠類、昆蟲等小動物為食,有效地控制了這些害蟲的數量,為農作物的生長和生態環境的穩定建立了赫赫功勛。然而,隨著人類活動的日益頻繁,蛇的生存空間卻在不斷地被擠壓。森林的砍伐、濕地的破壞、農藥的濫用,皆讓蛇類的棲息地遭受了嚴重的威脅。加之一些人因無知與偏見而對蛇進行捕殺,使得許多蛇種的數量急劇減少,甚至瀕臨滅絕。每當念及于此,心中便涌起一股深深的憂慮與痛惜。這些古老的生靈,自遠古時代便與人類相伴相生,它們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珍貴禮物,亦是地球生態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又怎能忍心因自身的短視與貪婪,而讓它們在歲月的長河中悄然消逝呢?
我由衷地期望,人們能夠摒棄對蛇的恐懼與偏見,以一顆敬畏之心去重新認識和了解這些神秘的生靈。愿我們在追求經濟發展與科技進步的同時,能更加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為蛇類以及所有野生動物營造一個安全、和諧的生存家園。讓那蜿蜒于山川田野間的蛇影,不再是恐懼與危險的象征,而是成為大自然生機與活力的生動寫照;讓古老的蛇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光彩,化作人們心中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如同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引領我們走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未來。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