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華傳媒記者 胡敏霞)“我們村家宴中心元旦有沒有被人預定呀?我想預定一下……”距離元旦還有一個多月時間,婺城區蔣堂鎮洪村村民洪啟建就向村家宴中心管理員車月仙預約使用時間,“元旦兒子要結婚,我準備在家宴中心擺十幾桌,在這里擺酒席,劃算!”洪啟建說。
像洪啟建這樣喜歡在家宴中心擺酒席的,村里并不少。“現在村民們家里有喜事,都會在家宴中心擺,主要是酒席價格便宜,吃完了大家還可以打包回去,避免了鋪張浪費。”車月仙告訴記者。
對于在村里辦酒席,起初村民們覺得“沒面子,辦酒席就要去酒店大操大辦才有面子。”但在2017年,村里對文化禮堂進行提檔升級作為家宴中心,以家庭宴席作為移風易俗主要突破口,抓實菜單公示亮化標準,從定人員、減規模、降規格、減菜量、短日程等方面全面推進。“村里有了統一規定,家家戶戶一個樣,大家就沒了攀比心。”越來越多的村民認識到,推進移風易俗,每家都是受益者。
不僅如此,洪村村作為文明家宴中心示范點,還將“節儉辦酒席”寫入村規民約,將“文明家宴”的相關規定上墻展示。在家宴中心,記者看到洪村村推出的一份“紅白事推薦菜單”從700元到850元不等,“通過菜單降級能夠節約不少開支呢!”車月仙說。嘗到甜頭的村民,如今需要辦酒席時,首先就會想到村家宴中心。
一場由村兩委倡導、群眾主導推進的文明新實踐,從源頭上改變了“講排場、比氣派”的陋習,樹立了“講文明、樹新風”的新風尚。
近年來,婺城區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喜事儉辦”,通過構建部門、鎮政府、村委會三方聯動體系,齊抓共管,將農村家宴中心建設與城鄉精神文明融合發展統籌推進,探索“政府引導+多方參與+市場運作”的文明家宴管理模式,推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家宴菜,提供不同價位的家宴供群眾參考,給持續攀升的人情消費“降溫”,給越來越高檔的酒宴“瘦身”,倡導“舌尖上的節約”。截至目前,全區農村文明家宴中心48家,已全部通過驗收,建成放心廚房,文明家宴已成為新風尚。
竹馬鄉下張家村作為文明家宴中心示范點,通過打造當地特色的傳統農家菜,制定出更接地氣的菜單,比如用村里自家養的土雞做的地鍋雞、田間采摘的野菜制作的涼拌野菜等,讓大家不僅可以品嘗到最地道的家鄉味道,同時也可以降低家宴成本。
雅畈鎮雅葉村的“雅薌故里”家宴中心,聚焦民生所需,打造規范化運營模式,制定標準化運營管理制度,緊盯食品安全,通過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市場監督管理局定期巡查,促進農村家宴食品安全規范化管理,讓群眾吃得安心、吃得放心。如今,該家宴中心作為文明家宴中心示范點,已成為鄉風文明建設的一個窗口。
今年以來,婺城區文明家宴中心承接文明家宴506場,服務群眾7萬余人次。“移風易俗是一項綜合性工作,我們將層層推進,形成長效工作機制,以實際行動破舊立新,推動實施全區19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面開展樹婚禮新風實踐活動,引導村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舉辦婚禮,引領婺城文明新風尚。”婺城區委宣傳部精神文明建設指導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