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馬曉芬)“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11月12日,記者走進婺城區蔣堂鎮許里村的裕洲家庭農場,空氣中彌漫著柑橘的清香,一個個搖曳多姿的“紅美人”綴滿枝頭。農場負責人夏紅勇正與工人一起采摘,一派忙碌的景象。
“稍小點果糖度16度,大點果糖度也有12至13度,風味很不錯了。”夏紅勇告訴記者,今年的“紅美人”成熟期偏遲一點,采摘期從11月中旬可以一直延續至春節前,預計產量在20多萬斤。
裕洲家庭農場于2017年10月引入“紅美人”柑橘、無核沃柑等品種,現在種植有“紅美人”柑橘80多畝、無核沃柑10多畝、“玉公子”柑橘4畝多、“黃美人”柑橘3畝多。“7年來,對比著各個品種柑橘,還是‘紅美人’適合婺城氣候、水土條件。”夏紅勇說,在這里種出的“紅美人”,皮薄汁多果甜,無籽無渣,入口即化,深受消費者喜愛。
“紅美人”有橘中“愛馬仕”之稱,擁有橘、橙、柚的三種血統,也兼備了這三者各自的優點。那么,種植身份嬌貴的“紅美人”,農場有啥好法子?
在夏紅勇的指引下,記者看到,農場的柑橘大棚里,設置有“天羅地網”。頂棚搭有薄膜,遇到下雨、雪、降溫天,按對應溫室智能控制柜上的按鍵,就能自動打開避雨雪、防寒保暖;頂棚還設有遮陰網,自動感應器一旦感應到高溫,就會自動打開,是應對高溫的一大神器。“‘紅美人’喜歡陽光,平常薄膜、遮陰網就處于打開的狀態,方便它們吸收光照。”隨后,他現場演示了薄膜操控。只見他手指一按按鍵,一張薄膜就自動收了起來,遮蓋了這方天空,反之又精準地打開,收放自如。
“去年春節后,遇上凍害,有了頂上薄膜的保溫,再加上凍前灌透水、凍時增溫等措施,安全度過凍期;今年夏天高溫,依托遮陰設施,也是順利度過。”夏紅勇介紹。
再看大棚的地下,記者看到一根根黑色噴滴灌管若隱若現,涓涓水流從噴滴灌系統末端小孔流出,直達柑橘樹根部。在通道邊上,還有一個“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自動感應器裝置。夏紅勇介紹,這套自動感應器關聯到農場的數字化系統,能通過數字化屏幕、手機端反饋每棟大棚的光照、風向、二氧化碳、蟲情,空氣的溫度、濕度以及土壤的溫度、濕度等數據,相當于給農場安裝了智慧大腦。“無論我在哪里,只要點開手機端,就能輕松掌握每棟大棚果樹的生長情況,及時安排自動噴滴灌等管理。”
此外,記者還發現,在掛滿沉甸甸的“紅美人”的柑橘樹下,長著一株株羽狀葉片的小草。“這是屬于農業部門重點推廣的生草栽培技術,這種草不與果樹爭水肥,干旱時保濕效果特別好。”同時,為保證“紅美人”柑橘的品質,農場還堅持施用有機肥,保障土壤的肥力;采用生物防治、太陽能防蟲燈、水肥發酵池等方式,為“紅美人”柑橘健康成長護航。
事實上,這幾年,農場每年都在發展中迭代更新。先是投入100多萬元,建起300立方米冷庫、800平方米分選包裝車間和產品展廳,滿足了柑橘儲存、分選需求;后又投入100多萬元,改造池塘、實施生產道路硬化和建設數字化系統。如今,夏紅勇點點手機就能種柑橘,農業現代化照進現實。
近年來,婺城區在紅美人種植中倡導利用數字化提升傳統農業,依托智能設施大棚實施標準化生產,并對產品品質嚴格控制,讓“紅美人”色澤紅艷、口味鮮甜、果肉汁多細嫩,深受市場認可。全區“紅美人”柑橘種植面積已發展到2000畝左右,年產量2300噸左右。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