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暑氣正盛,記者來到婺城區塔石鄉塘頭自然村,滿眼的綠意讓人感覺一陣清涼。這是一個古老靜謐的小村,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厚大溪穿村而過,流水潺潺,歲月靜好。
清風徐來,行走在鄉間小路,白墻黛瓦、錯落有致的老房子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墻畫尤為引人注目。村民說,作畫者是村里一位叫胡明的老先生。胡明已年近八旬,一手荷鋤種地,一手拈筆作畫,將山水人文的美一筆一畫勾勒在房前屋后,也畫進了游人的心里。
在老鄉的指引下,記者來到胡明家中拜訪,此時他正在收拾自己的畫具。“前陣子經常下雨,屋外頭的墻畫有些掉色了,趁現在天氣好,我去補一補。”胡明頭發花白,衣著樸素,見到記者前來,忙熱情地起身招呼。
胡明是一位十分注重生活儀式感的老者,他自己用竹子編了一個四四方方的籃子,把畫具裝在里面,上方寫著“文房四寶”,側面還題了一首詩:“昨日恨已逝,今日倍當惜;倘若再閑過,白頭悔何益?”作為對自己的勉勵。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胡明的小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劉禹錫筆下的《陋室銘》。一間小小的中堂,掛了十余幅書畫作品,從隸書、草書到山水畫、花鳥畫,滿屋書卷香讓人并不覺小屋擁擠,精神反倒自由、開闊起來。
“繪畫可以給我帶來快樂,我喜歡到處去寫生,墻上掛的都是我這幾十年來四處寫生的作品……”提起書畫,他一下來了興致,他說自己并沒有正規學習過書畫技巧,一切皆源于興趣愛好,小時候看的連環畫是他對書畫藝術的啟蒙。
中學時,胡明因家庭困難中途退學,卻不忘刻苦自學,被原金華縣供銷合作社錄用。他喜好書畫,利用業余時間完成了中國書畫函授大學課程。2006年退休后,胡明就搬回了塘頭老家,在農村,他有了更多的時間研習詩書畫印。
“對我來說,農村生活就是最好的靈感。”胡明重新拾起鋤頭,在家門口開辟了幾塊花生地,農忙時在地里耕作,農閑時就用畫筆捕捉山川河流的美麗。春天的樹如何生長,秋天的葉如何飄落……人間朝暮、四季輪回都成為了他筆下的風景。
時間久了,大家都知道塘頭自然村出了一位農民書畫家,胡明的作品不僅在市、區多次展出得獎,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近年來,塔石鄉探索鄉村旅游發展道路,塘頭自然村在村文化禮堂設立了書畫創作室,并邀請胡明以墻為布,為鄉村繪制美麗風景線。
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田野上,胡明便帶上畫具,挨家挨戶繪制墻畫。金黃的稻田、翠綠的竹林、嬉戲的兒童、悠閑的老人……房前屋后隨處可見他手繪的一幅幅生動墻畫,這些墻畫充滿鄉土氣息,每一幅都講述著村莊的故事,傳遞著鄉村的溫暖,讓原本單調的墻面變得豐富多彩,也讓村莊的面貌煥然一新。
如今,塘頭自然村已是浙江省AAA級景區村莊,成為塔石旅游的一張名片,游客在這里可以享受如山水畫般淡泊恬靜的鄉野生活,喚醒滿滿的鄉村記憶。隨著鄉村旅游的興起,這些墻畫也成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點。農民書畫家用自己的雙手,為鄉村增添了獨特的魅力,也讓鄉村旅游變得更有深度、有內涵。(記者 張紅星)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