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區臨江智能智造數字科創園項目
桐溪水庫項目
無人機進行噴灑任務作業
青農市集
莘畈水庫
為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區委關于深入學習推廣“義烏發展經驗”的部署要求,本報開設【學義烏,我們這樣干】“一把手”訪談專欄,錨定方向,校準賽道,找準切口,狠抓落實,為加快建設更高能級現代化都市核心區凝聚更強合力。
錨定項目提速提質創新機制激發活力改革攻堅促進高質量趕超發展
婺城區發改局黨組書記、局長陳英
義烏市在經濟統籌分析領域不斷創新機制,以“五合一”專班的高效運行,充分調動各部門力量,全力推動各項指標的監測分析調度落實。婺城區發改局將在經濟運行監測和政策集成專班機制上,進一步完善監測分析統籌調度機制,通過對GDP核算指標、重點經濟指標、“310”工程開展預警監測提醒、通報跟進、交辦落實等系列舉措,確保完成上半年相關指標目標任務。另一方面,義烏市在具體指標攻堅克難中,堅持深入基層,全面掌握農村、企業實況,精準畫像,針對性開展服務,助力入庫入統。對標義烏經驗,婺城區發改局將重點創新建立“1+1+N”聯系包干制,全覆蓋落實一對一結對幫扶機制,以做拆遷工作的“繡花精神”,精準了解樣本戶收入結構等情況,摸清確切底數,最終將工作成效轉化為指標提升。
結合婺城區實際,發改局將著重以“項目提速提質年”行動為主線,迭代創新“全員謀劃+分線篩選+晾曬比拼”的工作機制,依據信息入庫、科研報批、落地見效等不同深度,動態調整至八大會戰重點建設項目庫。同時,努力做好“要素保障跟著項目走”的工作,帶著項目書、拿著計劃表跑部進廳,堅持靠前謀劃,做到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截至目前,婺城區經省級審核通過推送至國家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14個,總投資151.66億元,資金需求31.2億元,通過率85.06%;用地上,爭取年內開工的“千項萬億”工程項目能通過納入計劃解決用地指標;資金上,結合“兩重”“兩新”工作,積極爭取中央資金、專項債、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特別國債等資金,力爭資金爭取占全市比重不低于10%。以“項目為王”理念,通過項目建設撬動發展活力。
對標先進促真抓實干擔當趕超譜水利新篇
婺城區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江衛鋒
“義烏發展經驗”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縣域實踐的鮮活范例。婺城區水務局將以常思常學、知行合一的學習姿態深入領會“義烏發展經驗”,因地制宜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擔當趕超、奮進突破的工作實效。
一是堅持規劃引領,加強項目謀劃。把項目謀劃儲備作為推動水利投資的關鍵環節重點實施。聚焦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等重點領域,采取分析研判、線上線下復核、邀請專家謀劃指導等方式,科學提升烏溪江引水工程灌區現代化改造工程等一批重點水利項目的儲備力度。
二是堅定項目為王,全力攻堅克難。錨定年度目標任務、掛圖作戰,持續加快桐溪水庫新建工程等一批重點水利項目的建設進度,其中長湖出口段河道生態治理及排澇泵閘工程9月底前要完工,單村水站改造提升工程6月底前完成省市民生實事任務,力求提質增效打好項目攻堅戰。
三是強化隊伍建設,優化工作作風。圍繞“三支隊伍建設”中打造高素質干部隊伍的要求,學習剖析“義烏發展經驗”中典型人物和事跡,重點培育義烏干部隊伍中展現的“敢為人先”“善作善為”的精神風貌和能力作風。通過優化選人用人機制和加強干部監督管理等方式,努力錘煉出一支忠誠擔當、勤奮敬業、務實高效的新時代水利干部隊伍,為婺城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深學細悟謀對策實干爭先促發展奮力推進婺城鄉村全面振興
婺城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嚴東生
“義烏發展經驗”系統闡述了城鄉協同發展、縣域共同富裕的深刻內涵和內在要求。作為農業農村局,學習“義烏發展經驗”,就是要學習義烏“莫名其妙、無中生有、點石成金”的思想法寶,厚植跨界、融合、共享的發展底色。
我們將用工業的理念深耕農業,發揮優勢、大干競跑。錨定“騰籠換鳥”,立足“水稻+生豬”主導農業產業,打造以雙龍實驗室為核心的浙中農業創新中心。加快“機器換人”,依托好樂耕和耘農“無人機”服務中心,提供全域覆蓋的農事、植保社會化服務。探索“空間換地”,推動永農、高標農、糧功區“多田套合”,提高耕地質量。推進“電商換市”,打通線上渠道,建立直供體系,不斷擴大“婺城拾珍”市場競爭力。
我們將用城市的思維發展農村,深化融合、創新奮進。借鑒城市功能分區經驗,優化鄉村布局,今年打造和美鄉村先行片區2個、重點提升片區10個。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智慧城市技術,提升農村治理智能化水平,讓農村也享受到城市般的便利與效率。加強農村文化建設,鼓勵主體積極籌辦村BA、村超、鄉村音樂節、農民豐收節等符合時代需求的流量活動,構建城鄉融合的現代生活模式。
我們將用共享的模式帶富農民,聯結利益、共謀發展。推廣“公司+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等經營模式,三年內建設具有品牌意識的現代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100家以上,讓農民不僅成為土地的耕耘者,也是產業鏈增值的分享者。打造金字塔型“新農人”矩陣,形成“頭雁”領航、“群雁”齊飛的示范帶動效應,賦能更多農民轉變為新型職業農民,提升其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競爭力和議價能力。
干字當頭勇爭先對標趕超創一流
婺城區農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陳中山
婺城區農投集團將圍繞“在學比拼中加快主城崛起”總目標,全力以赴、敢拼敢干,奏響鄉村振興“共富曲”。
一是對標對表,以學思踐悟塑造農投發展新優勢。領導班子發揮“頭雁效應”,對標學習義烏市場發展集團,通過實地考察,召開黨委會、黨員干部會議等形式開展“對標義烏找差距、借鑒經驗促提升”大學習大討論活動,細化學習目標舉措,梳理“三張清單”,對標一流,狠抓落實,實干爭先。
二是敢闖敢試,以“無中生有”擘畫鄉村建設新藍圖。學習義烏敢闖、敢試、敢為先的魄力,超前謀劃、主動作為。找準點、發準力,創建“婺城拾珍”“婺城農投”農特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推進“互聯網+與實體零售”的融合發展;有序推進37個農業產業類項目,近期重點建設桐溪水庫、熊貓豬豬國際牧場二期、林苗一體化改革試點、國家油茶油桐良種基地優化提升工程、茶花共富園、應店田園綜合體、現代種業創新中心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區域農業轉型升級進程,積極謀劃婺城區牲畜屠宰廠、南山茶博園、農事服務中心、北山園博園、茶花產業園、婺城區農產品批發市場等項目的前期工作,一張藍圖繪到底,接續奮斗,久久為功。
三是大干快干,以“點石成金”錨定農業產業發展新格局。以集團成立一周年為契機,以項目提速提質年行動為抓手,籌建綠青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婺城拾珍農產品有限公司、婺城林業發展有限公司,建立健全婺城農特產品供應鏈、產業鏈;以特色農業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圍繞農、林、牧、漁、產五大業務板塊,全力打造“五大產業園”,全力建設“五大綜合市場”,培育體驗農業、休閑農業、創意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推動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加快區域農業轉型升級進程,書寫婺城農投以“項目興農、創新強農、服務惠農、共享富農”的新篇章。
對標對表深學真學奮力實現莘畈趕超發展
莘畈鄉黨委副書記、鄉長葉巨擘
前期我們去義烏考察學習,看到了城西街道“稻蝦共養”基地帶動村集體致富的增收方式,學到了后宅街道“鄉村CEO”的運營模式,感受到了國際商貿城“小商品”闖出“大市場”的發展態勢,更加明晰了義烏“莫名其妙、無中生有、點石成金”背后的創造性探索、創新性經驗,為莘畈下步工作提供了借鑒遵循與發展啟示。
接下來,我們將緊扣“敢”“干”“趕”,深入實施“六大工程”,以實誠、實干、實績打造莘畈農體旅融合新標桿。
一是實施“莘火燎原”——基層黨建躍升工程。以基層黨建揭榜掛帥“主題黨日提質增味”項目為切入點,推出“頭雁領航·村村競賽”機制,每村挖掘1名以上90后優秀后備干部,為建強村干部隊伍打好基礎。
二是實施“莘火相傳”——三支隊伍打造工程。實施“莘”農人培育計劃,立足茶葉、漁業等特色產業,新建至少2家“共富工坊”,為“新農人”提供一展拳腳的舞臺。
三是實施“莘靈之旅”——旅游產業迭代工程。建立健全“政府+國企+民企”旅游產業發展模式,推出“舒莘暢游”文旅新品牌,進一步激活“莘畈毅行”品牌賽事活力。
四是實施“莘鮮山珍”——山區農業提質工程。推進“點、片、鏈”同構,做足莘畈“土特產”文章,每村培育主導產業1-2個,實現“地下有藥、樹上有果、空中有蜂、水中有魚、四季有花、村中有客”山地特色農業多業態融合、立體化發展。
五是實施“莘興向榮”——強村富民振興工程。聚焦共同富裕大場景,謀劃一批既管當前又管長遠的好項目,將蘭源的下社塢自然村整體打包成產業項目,大力引進民間資本投資,打造集博覽參觀、研學體驗、民宿旅游為一體的“非遺小村”。
六是實施“莘福安康”——除險保安善治工程。探索以“三治融合”為基礎,廣泛吸收老黨員、老干部、鄉賢等組建“理事”隊伍,做好政策宣傳、矛盾調解、民意收集等,推進各類重點難點問題在基層一線解決。
沒有等來的輝煌,只有拼來的精彩!莘畈鄉將做好“腳踏實地”之功,抓好“趕超爭先”之效,奮力跑出莘畈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