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曹靜怡)“婺州舉巖色澤黃綠明亮,醇香持久,其產業化發展是非遺可持續和高質量傳承的正道,但同時也需要吸引更多力量加入進來。”杭州市西湖區龍井茶產業協會會長商建農說。近日,省內各設區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代表、“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浙江省保護發展聯盟理事會成員單位代表齊聚浙江采云間茶業有限公司,以茶會友、共話茶事。
茶為飲,尋悠遠。走進婺州舉巖非遺展廳,嘉賓一行深入了解婺州舉巖的歷史,婺城茶產業發展、產品研發等情況。據了解,婺州舉巖源于秦漢,興于唐宋,盛于明清,是中國貢茶歷史上最久遠的茶種之一,“斤片方細,煎如碧乳”是世人口中舉巖茗茶的最主要特點。
殺青,揉捻,做形,干燥……眼前,“采云間”的工作人員一一獻技,在雙手的翻動和推揉下,茶葉的清香氣息漸漸溢出,成熟的傳統制茶技藝不僅體現著婺城人民的創造力和婺文化的多樣性,更傳達著茶和天下、兼容并蓄的理念,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現場,還再現了婺州舉巖宋代點茶技藝與沖泡技藝的展示,茶點茶器前,茶筅攪動,風雅無限,更吸引了嘉賓們紛紛前來淺嘗慢品,并為婺城深厚的茶文化點贊。
“婺州舉巖定位清晰、立意高遠,離不開政府部門和各級行業協會、各級院校給予的支持和幫助。”座談會上,婺州舉巖傳統制茶技藝非遺傳承人潘金土將婺州舉巖茶的發展歷程和企業現狀向大家娓娓道來。從瀕臨湮沒的千年貢茶,到婺州舉巖傳統制作技藝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一直以來,“采云間”不斷探索非遺傳承、傳播新模式和新路徑,推動茶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就如何進一步激發婺州舉巖的品牌活力,潘金土表示,接下來,他們將在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下,積極推動企業標準化、規模化發展,在此基礎上,以品類創新引領,推動婺州舉巖品牌國際化,積極向外宣傳,講好中國茶故事,讓人類非遺技藝的名茶真正帶動婺城乃至金華茶產業做大做強。
“這些年來,譬如西湖龍井茶產業開展了多場相關制茶賽事,其中不乏許多年輕人參加。我們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做好傳承人年輕化的普及培訓工作,進一步實現非遺傳承可持續發展。”現場,杭州市西湖區龍井茶產業協會會長商建農說道。
同時,湖州市長興縣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池明麗也認為,目前茶非遺項目存在的問題,是如何更好地去培養下一代年輕傳承人。此外,她表示,對于傳承發展,可以加強非遺與旅游相結合,并做好相關政策鼓勵,讓優秀特色非遺文化在旅游空間逐漸鋪開來,持續做好茶旅融合發展這篇大文章。
作為此次活動舉辦地的婺城,是金華市的核心區,其茶產業基礎深厚,茶文化源遠流長。近年來,婺城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始終把茶產業當作興農富民特色來抓,相繼出臺了系列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并通過開展培訓課程,舉辦展覽展示展銷,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等多種形式,持續擦亮婺茶品牌,助推婺城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接下來,我們將對照人類非遺履約相關要求,做好婺州舉巖制茶技藝的傳承保護,并帶動其他茶非遺項目傳承發展工作。”區文旅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將通過加強茶非遺傳承教育、擴大茶非遺影響力、促進茶非遺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等舉措,讓茶非遺技藝在新的時代煥發新的活力。與此同時,還將積極探索茶非遺與現代產業的結合點,推進茶非遺空間建設,舉辦茶非遺聯創大賽,激發茶非遺項目的內在活力,為婺城經濟的繁榮發展注入文化力量。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