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彭麗莎)6月12日—14日,婺城區舉辦“婺雁競跑、書記爭先”村社黨組織書記能力提升班,組織200余名村社黨組織書記走進義烏,通過理論學習、名師交流、村社考察等多種形式,深入探究學習義烏鄉村振興和城市治理背后的規律和內涵,感受“莫名其妙”“無中生有”“點石成金”的改革創新闖勁。
數百年歷史的古祠堂、精美的明清木雕、巨大的摩天輪、充滿趣味的羊駝館……走進大陳鎮馬畈村,沙畈鄉店邊村黨支部書記張志成便對這個開在村里的樂園充滿了興趣。馬畈村著眼于當地生態環境優勢,打造出“奇幻樂園”,并不斷創新園區游樂項目,十多年來持續散發活力。“對于同樣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的店邊村來說,非常有借鑒意義。”張志成說,店邊村現有65畝林藥基地,計劃按照“公司+基地+村集體”模式,通過開發攀樹基地、山地滑車、植物迷宮等游玩體驗項目,發展林下食用菌菇種植和林菜模式,打造集研學實踐、成品產銷、親子游樂為一體的生態觀光產業。
同樣,后宅街道李祖村和義亭鎮缸窯村的發展之路,令竹馬鄉方下店村黨支部書記方永鋒對村集體經濟發展有了更深的思考。“李祖村從‘面黃肌瘦’的‘水牛角村’,蛻變成為宜居宜業的‘國際文化創客村’;缸窯村堅持傳承發揚制陶手藝,形成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工藝研學產業。”方永鋒感慨道,村莊的發展離不開一支敢作敢為的隊伍,還需要特色產業的支撐。接下來,方下店村要做好以下三篇“文章”:一要建強組織隊伍,不斷加強村級黨組織的領導力、組織力、執行力;二要深謀未來賽道,多渠道盤活村級資產資源,吸引鄉賢、本地年輕人、鄉村創客等;三要發揮自身體育優勢,引進專業化運營團隊大力發展體育經濟,做好做強“門球第一村”IP。
“義烏通過引入專業機構、培育社區組織、推行‘社區合伙人’模式等,推動社區治理更加專業化、精細化和社會化,社區治理效能得到充分發揮。”城西街道雙龍社區黨委書記孫崢表示,聽取義烏社區黨組織書記的治社經驗與實地學習后,進一步激發了干事的熱情與信心。下一步,雙龍社區將深入學習借鑒“義烏發展經驗”,以打造“未來社區”項目為契機,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引導鼓勵市場、社團組織和居民個人等多元主體參與,引進家政公司等合伙人,探索“公益+微盈利”運營機制,為居民提供優質、多樣、可持續的公共服務,推動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體系。
興商建市、產業聯動、城鄉統籌、和諧發展……三天的學習雖短暫,但是大家充分感受到了義烏的活力和潛力,還有干部群眾艱苦奮斗、苦干實干的闖勁、沖勁和韌勁。“作為一名黨員,在工作生活中應該處處做示范、當表率。”白龍橋鎮葉店社區黨支部書記葉正瑞表示,將學習義烏黨員干部的工作精神,根據本社區實際謀劃好方向,敢試多試。同樣,塔石鄉百善村黨支部書記謝松延也表示,將汲取義烏敢為人先、勇于擔當的開拓創新精神,發展壯大林下中草藥種植產業,做優農文旅融合文章,不斷激發山區鄉村經濟發展活力。
通過此次能力提升班活動,大家紛紛表示,要深入學習推廣“義烏發展經驗”,主動對標對表找準差距,借鑒先進經驗,努力把學習成效體現在創新發展思路、提高工作質效、提升發展質量上,為加快建設更高能級現代化都市核心區貢獻更大力量。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