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曹靜怡)“阿姨,吃飯啦!”每天上午10時30分,戴志榮就會準時拿著從社區居家養老照料服務中心打來的飯菜送到93歲的柳月卿面前,招呼她吃飯,并和她聊聊家常。
戴志榮是婺城區白龍橋鎮華電新村社區銀齡互助服務隊的一名黨員志愿者。一年多前,在社區工作人員的邀請下,戴志榮與柳月卿組成了互助組,“白天她兒子要上班,因為腿腳不方便,每天中飯我就會幫著打飯、送飯。”戴志榮說,從那以后,無論刮風下雨、寒冬酷暑,他都堅持把熱乎的飯菜及時送到柳月卿面前,“我是一名黨員,趁還有能力,就盡量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華電新村社區現有常住人口4200多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有1300多人,占了總人口數的30%。而在這個比例中,社區里還有30多名子女居住比較遠、平時沒空回來的80歲以上的空巢老人。
面對龐大的老年人數量,如何讓老年人的老年生活得到保障,成了社區黨委一直思考的問題。2020年,新一屆社區黨委班子成員上任以后,社區對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居家養老照料服務中心等場所進行了硬件設施改造提升,讓老年人有一個可玩、可休息之處。
硬件設施提升了,社區黨委又開始考慮,如何讓轄區老年人相互結對、“抱團”養老,使其身心愉悅、內心滿足。為此,社區黨委積極發動轄區內身體健康、樂于參加志愿服務的低齡老人,并借助社區網格員、微網格長等力量,組成了一支“銀齡互助服務隊”,專門為轄區高齡孤寡、身體不好的老人提供服務。
華春江是一名微網格長,自從加入社區銀齡互助服務隊后,進居入戶、上門聊天成了華春江每天要做的事情。她深知行動不便的老人獨自一人在家時會比較寂寞、需要人陪伴,所以她經常會帶些茶配,上門找他們聊天。偶爾有老人因生重病而產生心理恐懼,她還會約上志愿服務隊的其他老人,經常看望并鼓勵他們。
今年以來,華電新村社區以高質量建設現代社區為目標,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場所,在節日里組織開展綠豆糕DIY、趣味手工花制作等“銀齡互助”系列活動,每月邀請專業的醫生為老年人檢查慢性病。不僅如此,社區還通過整合資源,引入小家電修補等便民服務,不斷營造銀齡互助的濃厚氛圍,拓寬助老年志愿服務的活動領域。
據了解,自銀齡互助服務隊成立以來,總共吸納銀齡志愿者10余名,以老助老、守望相助在華電新村社區已蔚然成風。“接下來,我們會動員更多有能力、熱心的低齡老人加入銀齡互助隊,引進資源搭建共享廚房、便民服務平臺,積極探索助老新模式,讓老年人安享晚年。”華電新村社區黨委書記闕梅生說。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