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體隊友,向右看齊,報數、稍息、立正!”8月18日,嘹亮的“集合號”在婺城區蔣堂鎮沙畈村中響起,一支身穿救援服、肩扛裝備的“部隊”迅速集結完畢。“士兵”們一個個目光堅毅、軍姿筆挺,跟著“一二一”口令,踩著步點,展開訓練。
作為退伍軍人的張金軍,是沙畈村的一名普通村民,不過他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金華市婺城區沙畈村智聯應急隊”訓練教官。19年來,他和隊員們滅火搶險、防洪排澇,就像隱藏在民間的超級英雄。
一開始,這支隊伍由沙畈村村民組成,服務對象是全鎮百姓,所以被稱為“沙畈村義務消防隊”。張金軍總說:“精氣神是一支隊伍的力量來源。”每次滅火,他都毫不猶豫地沖到隊伍最前方,為隊員們提振士氣。離火源最近,燒傷、燙傷是常有的事,滅火結束時他總是渾身濕透,夏天還好,到了冬天,回家路上他總被刺骨的寒風凍得瑟瑟發抖。可他從不抱怨,換身衣服,自己抹點藥膏了事。
1999年剛從部隊退伍時,張金軍收到蔣堂派出所的邀請,毫不猶豫地加入了這個義務消防組織。加入組織后,經過對團隊的了解,他深感憂心,村民們沒有經受過專業訓練,組成的消防隊伍能力有限,無法高效地完成救火、救援作業。于是,張金軍將他在部隊里學到的軍事化模式運用在了這支消防隊伍里,極大地提高了隊員們之間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他還發現,生活于山間的村民隊員們,有著對山林地形熟悉的優勢,便將隊伍定位為以森林火災等救援任務為主的訓練隊伍。
今年的一次山火救援行動,令張金軍記憶猶新。“隊員們都有自己的工作生活,除了訓練之外,能聚在一起的時間有限。那一次,大家在接到救援任務通知后,紛紛放下手頭的工作,趕往100多公里外的救援現場,整支隊伍集結完畢才花費兩小時。當時形勢嚴峻,山體已經燒了一大片,我們與當地救援隊伍合作,連續作業了十多個小時終于撲滅了1500多米的火線。結束時已經是第二天凌晨,我們主動留下來一直守到天亮,看到火源全部撲滅,并且沒有復燃的跡象,心里的一塊石頭才算落地。因為實在太累,有的隊員直接躺在山腳的大樹下睡著了。”
從最初的幾名核心成員到目前60多名正式隊員,這支義務消防隊伍的力量還在不斷壯大。為了提高公眾安全意識,張金軍和隊員們深入社區、村莊、學校等,宣講森林防火知識,科普火災急救技能。“未來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們義務消防這個大隊伍當中來,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張金軍說道。(記者 舒辰渝)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