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金華市婺城區鐵路文化廣場,一場“‘八八戰略’在身邊”蹲點宣講集中展示活動引來眾多市民駐足觀看。“我們都領到了一顆麥穗,待會兒展示結束的時候要上臺用麥穗給宣講員們投票呢!”城西街道中山路社區居民王阿姨得知自己搖身一變成了“評委老師”,異常興奮。從“吃瓜群眾”到“現場評委”,從“駐足圍觀”到“深度參與”,一下子就拉近了市民朋友與理論宣講的距離。
據悉,蹲點宣講是婺城緊扣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這一時代課題,積極探索的基層理論宣講新路徑,從調研方案的形成到群眾座談互動,從實地走訪到主題宣講,從調研手記到成效回訪,蹲點宣講的6種打開方式,重塑了具有婺城特色的基層宣講新體系。近年來,婺城立足新時代新形勢新變化,不斷改進思維方式和宣講方法手段,著力打通基層理論宣講的“最后一公里”。
1
聚焦“廣、融、新”,互動載體持續豐富
融合配置宣講資源,互動“走親”更“走心”。建立區級理論宣講資源庫,以開放合作思維,聯合多部門共享宣講資源,分層分類、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分片區開展巡回宣講,打破各部門單位各自為陣、單打獨斗的單一模式,從“一碟小菜”到“滿漢全席”,形成跨部門跨領域宣講走親的互動局面,進一步豐富宣講活動內容、激發參與熱情,達到“1+1>2”的效果。
打造廣泛宣講陣地,延伸基層宣講觸角。依托農村文化禮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企業文化俱樂部、社區文化家園等傳統的基層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做好宣講工作,向群眾中間延伸,切實打通理論宣講“最后一公里”。推進覆蓋全區20個基層理論宣講點建設,充分發揮“宣講在線”數字場景應用,現已注冊骨干宣講員652名,累計宣講打卡1320余次。
新媒體傳遞新理論,掌握宣講“流量密碼”。著力將精品宣講內容搬上“指尖”和“云端”,利用“學習強國”、婺江潮、融媒抖音號等融媒體資源優勢,打破宣講時間和空間界限,打造線上“云課堂”、紅色“直播間”,進一步擴大傳播面和到達率。推出《村子里的國際牧場》《村里來了個年輕人》《打造先進制造新引擎推動“八八戰略”再深化》宣講VLOG21個,理論宣講掀起后浪潮音。
2
聚焦“建、賽、育”,品牌價值持續放大
組建“潤婺有聲”宣講聯盟。統籌北高峰、南山南、婺實00后等全區宣講子品牌58個,搭建理論宣講志愿者聯盟,依托婺江潮聲理論宣講品牌力量和平臺優勢,充分發揮理論宣講聯盟作用,發布同名主題曲MV《潤婺有聲》,全網點擊量達270萬次。
迭代“書記課堂”賽拼平臺。推動理論闡釋與具體實踐相結合、理論學習與業務工作相結合、調查研究與破解難題相結合,緊盯“關鍵少數”,創新理論學習載體,在全區層面迭代升級“局長課堂”,將經驗做法固化為制度成果,打造“書記課堂”。引導黨員干部賽實干、賽實效、賽實績,努力營造你追我趕、爭先創優的干事氛圍。截至目前,16名書記局長走上講臺,全區干部群眾6000余人次走進課堂。
培育“領婺·新青年”品牌。發揮“領婺·新青年”青年研習小組力量,聚焦青年群體,與浙江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師生一道,開展“追尋足跡現場學”的研習活動。舉辦“潤婺有聲”全區青年骨干宣講員聯學聯講訓練營,圍黨的二十大精神、“‘八八戰略’在身邊”“千萬工程”“浦江經驗”等開展主題宣講780余場,依托8090、00后宣講員的示范帶動,將理論學習宣講輻射到各行各業的青年群體。宣講團成員徐冰昕入圍第三批浙江省“00后talker”,張永成在金華市“婺江潮聲”青年蹲點宣講活動獲“調研之星”,選送的《村子里的國際牧場》獲評市級蹲點宣講優秀案例。
3
聚焦“頭雁、新雁、群雁”,隊伍結構持續優化
發揮“頭雁”效應,堅持以上率下。成立區委宣講團,建立區領導在分管領域與基層聯系點定期開展理論宣講機制,推進各單位一把手在本單位本系統利用主題黨日、周一夜學、科長課堂等載體進行宣講。緊盯“關鍵少數”,激發雁陣活力。
激活“新雁”活力,堅持以新促新。先后成立8090宣講團、00后宣講團,以“新鮮血液”激發“一池春水”。每年開展宣講員培訓,重點培養一批干勁十足、想法新潮、真知灼見的“新雁”宣講員,在激發宣講員群體干事創業熱情、帶動整體“積極起來、成長起來、新潮起來”的同時,讓越來越多的婺城奮進故事、典型人物以形式新穎、受年輕人喜愛的方式呈現出來。
增強“群雁”聚合,堅持以點擴面。積極統籌內外資源,在組建宣講隊伍時,既從機關干部、基層工作者等群體中選取“正規軍”,也從草根名嘴、身邊好人、文藝名家中招募“游擊隊”“輕騎兵”,把分散在各個領域的各類宣講能手挖掘出來,打造層次豐富、廣泛覆蓋、專兼結合的宣講隊伍,發揮各自領域優勢,以潤物細無聲的韌勁,把黨的創新理論源源不斷地送到群眾心坎上。
4
聚焦“針對性、吸引力、有效性”,宣講手段持續迭代
蹲點宣講,確保宣講針對性。舉辦“‘八八戰略’在身邊”——“潤婺有聲”聯學聯講訓練營,組織學員們分成創新發展、基層治理、文化繁榮、社會共享、綠色家園、鄉村振興6個組,在田間地頭和村民講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在工廠車間給工人講安全生產、現代化產業體系,在校園課堂向師生講科教興國戰略、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宣講員結合不同宣講對象的所思所想、切身體會,有針對性地開展分類、分層、分眾的理論宣講,以小組為單位“走出去”摸實情,“沉下去”深調研,讓調研之風吹遍基層一線。
文藝宣講,確保宣講吸引性。創排大型紅色文藝黨課《南山火種》《百年風華》,以現代婺劇的表演形式展現本地革命先烈蔣寶賢的斗爭事跡,以藝術形式演繹宣講紅色革命歷史,奏響崢嶸歲月印記樂章。將理論宣講嵌入“三服務”“文化進社區”“精神文明創建”等活動,以快板、道情、脫口秀等形式,將黨的新理論、新觀點、新政策融入文藝創作中,黨的二十大以來,開展“文藝+宣講”200余場次,實現理論宣講“接地氣、冒熱氣、聚人氣”。
群眾測評,確保宣講有效性。動員宣講員分別赴學校、企業、村社開展宣講,以群眾投票的方式評選出優秀宣講員參加“‘八八戰略’在身邊”主題宣講成果展示活動,并邀請現場群眾與領導、評委一起為宣講員點贊助力,評選出“潤婺有聲”領麥人最佳人氣選手,將“宣講得好不好”的評價標尺交給群眾手中,讓理論宣講始于群眾所需,終于群眾滿意,提升基層理論宣講的“抬頭率”和“點頭率”,推動理論宣講真正走下舞臺、走入群眾、直抵人心,切實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菱葉縈波荷飐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這樣美麗的荷塘景色,并不只有在西湖可以領略,在我們婺城區西南山區的長山鄉盧家村,就有這樣一份美景……”用“身邊事”解讀“大政策”,用“小故事”闡明“大道理”,在婺城,一場又一場的理論宣講還在繼續……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