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紅星\ 攝影 黃詩媛\ 實習生 葉會
隨著三伏天的到來,婺城正式進入“炙烤”模式。在這驕陽似火、暑氣熏蒸的夏日里,在婺城,有這么一群人依然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他們頭頂烈日,腳踩熱土,用行動詮釋著敬業的“溫度”,用汗水澆灌著最美“炎”值。讓我們致敬堅守一線的他們!
采摘工人:用汗水澆灌紅火日子
“我剛從家里帶了冰西瓜,你們快過來吃,休息一會兒,當心中暑。”近日,當記者來到婺城區白龍橋鎮董村的辣椒種植基地,種植戶鄢繼瓊正在招呼著地里的采摘工人趕快休息,一邊熱情地對著記者說道。
入伏以來,婺城已經連續多日最高氣溫超過35度。“辣椒喜溫,光照越強,成熟得越快,顏色品質也更佳。”地里辣椒一茬接一茬地成熟,每天都需要安排工人采摘,還得做好防暑措施,鄢繼瓊坦言豐收的同時壓力也更大了,好在有“辣椒三姐妹”解了她的心頭“椒”慮。
鄢繼瓊口中的“辣椒三姐妹”,是三位平均年齡超過70歲的奶奶,從她開始種辣椒,三姐妹就在這兒做幫工,一眨眼已經有十多年了。“現在,我的辣椒地可離不開她們,她們也是很講義氣,農忙時節只要一個電話,就爽快地過來幫忙了。”鄢繼瓊說。
此刻,“辣椒三姐妹”正在地里嫻熟地采摘著辣椒,上午9點的太陽雖不是最毒辣的,卻也足夠將烈日下的人烤得汗流浹背,晃得讓人睜不開眼。“我這桶摘滿了就過來,你們先休息。”黃庭香揮揮手示意,汗水打濕了頭發順著臉頰滴落,她抹了一把臉,又繼續彎下了腰。
辣椒地的田埂上,已經擺了滿滿當當的幾大袋辣椒。“這都是我們一上午采的,得有三四百斤了。”黃庭香告訴記者,為了避開高溫時段,天剛蒙蒙亮,鄢繼瓊就會開著車去接她們上班,摘到上午10點半就可以收工了,一天5個小時能賺點錢補貼家用,也不會太辛苦。
說話間,“辣椒三姐妹”摘下了帽子,記者這才看清楚她們黝黑的臉,平常質樸卻又生動難忘。她們走到陰涼處拿起水杯,緩緩地喝了幾口水,然后又將水杯放在了石板下的陰影里,拿起一塊西瓜,跟記者嘮起了嗑。
“天氣熱了,孩子們都不愿意讓我出來干活,讓他們知道我又得‘挨罵’了。”項小茶是三人中年紀最大的,今年已經75歲,干起活來依然手腳麻利。“現在家里條件好了,不需要我們再種地了,可我們骨子里就是一輩子的農民,做慣了農活,在家里閑不住。”
“當然,我們也是為了幫老板娘的忙,以前我們需要這份工作養家,現在她需要我們幫忙搶收,我們肯定是義不容辭的。”吳小妹看著鄢繼瓊的辣椒產業越做越大,帶動全村的村民致富,內心也是充滿了敬佩之情。
歇息片刻后,“辣椒三姐妹”又重新戴上帽子,穿上袖套,回到了烈日下,紅紅的辣椒映襯著一張張掛滿汗水的笑臉,繪就了一幅獨特的辣椒豐收圖。
交通警察:為道路安全撐起一片“綠蔭”
進入7月,整個浙江被烈日包圍,全國高溫排行榜前10一度被浙江各大城市“占領”。金華的氣溫也是居高不下,大多數人在室內躲避高溫,馬路上也隨處可見“全副武裝”的行人。然而在各個路口,卻有這樣一群交警、輔警,他們頂著熱浪,保障著城市交通的正常運轉。
清晨7:30,婺城區各路口的交警就已經就位,維護上班高峰期的秩序,直至晚上六七點完成下班高峰期的維護工作。賈秀杰是金華交警支隊婺城大隊江北中隊的副中隊長,他告訴記者,隊里實行輪班制,每位交警除了日常的路口值勤外,一周大約還要通宵值班兩天,因此交警基本上都是單休。
早晚高峰時段,交警、輔警在全區主要路口開展交通疏導和秩序維護工作。八一北街是婺城區車流量最大、人流量最多的道路之一,因此也是交通疏導工作的重點。賈秀杰作為機動人員常常奔赴在八一北街的各個路口,維護道路通行秩序,有時緊急處理交通事故,查處違規違章行為。平常,他也會到各個學校、社區宣傳交通法規。
“中午是最難熬的時候,又熱又困,但是工作要求已經刻在了骨子里,再難也要做好交警的本職工作,堅守這個崗位。”賈秀杰說。
中午氣溫高,有時達到39℃時,地面溫度已經接近了60℃,稱其為“蒸籠”也不為過。在連續的高溫執勤下,交警們不僅經常中暑,有的還落下了腰椎病,皮膚曬傷、脫皮更是家常便飯。每次下了崗位,他們第一時間就是坐在路邊的陰涼處補水,由另一位同事頂上,稍作休息后又重新站到熱浪下指揮交通。一位交警一天流失的水分,需要十幾瓶礦泉水來補。
談到高溫下的交通警察工作,賈秀杰表示,酷暑雖難熬,但夏季也是事故多發的時候,行人中暑的情況也幾乎天天有,大家需要交警的幫助,那他們就應該義不容辭地上陣。
炎炎烈日下,交通警察用自己的身軀和責任感,為道路安全撐起了一片“綠蔭”。
園林工人:守護城市美麗“顏值”
眼下驕陽當頭,暑氣逼人。近日,記者在婺城區法治文化廣場看到園林工人們正頂著烈日進行草皮鋪設和澆灌工作。
他們頭上戴著草帽,脖子上掛著毛巾,蹲在地上將成捆的草皮一張張鋪開,平整地對齊,不留一絲縫隙,然后壓實、固定……動作一氣呵成,汗水也順著臉頰滴進了泥土里。
“為了避開高溫時間段,盡快鋪完這片草坪,工人們早上5點左右就已經開工了。”現場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廣場的綠化面積近兩萬平方米,光是草坪就占了約五分之四,剩下的則需種上孔雀草、雞冠花、滿天星、菖蒲等,“在工人們緊鑼密鼓的忙碌下,目前除了小部分草皮未鋪完,其余的綠化工作已基本完成。”
暴曬之下,植物水分蒸發的速度會加快,且新鋪的草皮容易松動,這就對澆水頻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鋪設草皮的同時,澆水工人提著水帶,采用“細澆慢灌,花灑淋浴”的方式,呵護著已經種下的花草;對于新鋪的草皮,則要采取“快澆多澆,一次澆透”的方式,緊實草皮,確保園林綠植能夠在高溫天氣下依舊煥發生機。
到了飯點時間,工人們來到廣場的陰涼處,拿出自帶的午飯和白開水,擺在石階上。“忙的時候,連一口水都顧不上喝。”在草帽和毛巾的防護下,張阿姨的臉依然曬得通紅,她緩緩喝了幾口水后,開始了一天的正餐。
由于沒有專門的休息室,午飯后,園林工人們也只是坐在陰涼處稍作休息。待午間的高溫時段過后,他們又一頭扎進了工作中,用汗水澆灌城市綠茵。
夜幕降臨,公園里的音樂噴泉與景觀花卉交相輝映,吸引不少市民前來休閑散步,感受城市綠色慢生活,而這個夜晚的美麗離不開白天的這群“城市美容師”,是他們在烈日下守護了滿城綠蔭。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