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彭麗莎)富硒大米、新鮮瓜果、義亭紅糖、傳統綠豆糕……近日,在婺城區蔣堂鎮稻夢音樂節上的青農集市,只見展位前擺放著琳瑯滿目的特色農副產品,展位后的農創青年各顯神通賣力吆喝,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購買。青山綠水間產出的好產品,因青年“農創客”的介入,邁出村門,身價倍增。
據悉,本次青農集市共入駐32戶商家,短短五六小時銷售額達10余萬元,吸引了上萬的客流量,為周邊鄉村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近年來,婺城區提出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立足傳統農業大區實際,有效激活青年農業創業熱情,提高青年農業創業能力,積極探索“青農飛地”建設運營機制,有效促進了青年和農民增收。今年,該機制入選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第三批試點。
“95”年生的盛俊豪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糧二代”,父親盛桂有是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17年來靠著一點一滴的摸索,走出了一條從富硒土里刨出“金疙瘩”的致富之路。看著政府對農業的高度重視以及科技不斷進步,這兩年,盛俊豪毅然辭去外面的工作回村與父親一起打拼,致力將富硒米提高品質,賣出更好的價格。
今年,盛俊豪與父親共同種植了約650畝的早稻。正值雙搶之際,盛俊豪相比往年更加從容不迫。“前些天,我們新建的千噸糧食通風存儲倉庫正式完工,全自動的水稻烘干模式將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減少因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盛俊豪說,目前,自創的“老盛家”牌富硒大米在本地有一群穩定的回頭客,下一步將繼續推廣開發,把婺城富硒米推向全國市場。
讓創新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創業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青年的未來不是軌道,而是一片原野。同樣,這些年,劉健強帶領著團隊也奔跑在鄉野大地上,探索如何以青年思維把鄉村和城市有效銜接起來。
這些天,位于蔣堂鎮前源村的稻田小火車受到了不少大人小孩的喜愛。兩公里的火車路程讓大家沉迷在稻香、花香以及鄉村的悠然之中。“我們主要是把鄉村的美景、美食推廣出去,吸引城市的人回歸鄉村,體驗綠色慢生活。”劉健強說,目前團隊正攜手前源村合作開發農文旅經濟,通過打造共享農田、民宿、研學基地等方式,同時舉辦系列助農、親子活動等,吸引更多人的到來,助力鄉村的發展。
青年“農創客”給鄉村帶來的新氣象,是婺城共同富裕圖景的一角。目前,“青農飛地”設有專家協同工作站、鄉創大賽、科普電商、農產品直播間等,截至目前,已扶持鄉創企業和個體戶100余家,助力農產品增收超1000萬元,相關做法入選團中央青年服務鄉村振興優秀案例。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