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50億元的凱卓立全國總部及智能尾板產研基地項目、投資15.5億元的微能科技數智智慧權益運營平臺項目、投資10.54億元浙師大科創園及基礎設施配套項目、投資10億元的時通電氣裝備生產基地項目、投資10億元的上海銀基汽車數字鑰匙項目、投資30億元的大唐國際浙中天然氣發電項目……今年以來,婺城招商引資工作捷報頻傳,大項目好項目接連落戶婺城,招大引強呈現出總量增長、結構優化、質效提升的良好態勢。
推動產業項目招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軟硬件。近年來,圍繞“1483”發展戰略,婺城一手抓好存量的轉型升級,一手抓好增量的招大引強,深入實施新一輪“騰籠換鳥”攻堅行動,打響低效工業用地整治攻堅戰,有效破解困擾產業及企業發展的土地空間瓶頸。
不破不立 拓展發展空間
一邊是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風口機遇,但好項目卻無地可落;另一邊本地發展良好的企業擴大再生產,周邊卻無土地空間。與很多地方一樣,婺城同樣面臨著“成長煩惱”。招引大好高項目,拓展用地空間成為當地優化營商環境亟待破解的瓶頸問題,這也是政府和企業共同面對的必答題。
向“土地存量”要“發展增量”!婺城把低效閑置工業用地整治作為提升營商環境的強有力抓手,全面深挖存量空間,加快騰籠換鳥,舉全區之力推進低效用地連片出清,向低效要空間、向存量要空間、向連片要空間,加快低效工業用地整治整體成勢,以營商環境大突破推動工業發展大提升,傾力打造浙中產業新高地。
為此,婺城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撐力度,出臺《婺城區集中整治片區工業企業處置實施意見》,重點做好臨江工業區柵川片區、洞溪片區集中連片整治,謀劃實施馬海地區塊有機更新,化零為整、匯集成片,形成畝均效益綜合評價和整治提升“兩張圖”;另一方面堅持“低效企業出清”和“潛力企業培育”兩手抓,通過技術創新、數字化改造、兼并重組等方式,為工業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在婺城經濟開發區,經過兩年多施工建設,金華立春科創園一期、二期已經全部建成。總投資12億元、以智能制造和化妝品為主導產業的省級產業示范園區雛形已現,原先“低散亂”小作坊集聚、存在各類安全隱患的老舊廠區迎來蝶變。
全力推進低效用地整治騰退“低散亂”,清閑促產挖掘存量土地資源,是婺城破解工業用地瓶頸的關鍵一招。今年1-5月,婺城低效工業用地集中連片專項整治拆除面積405.9畝,供而未用專項整治完成81畝,低效工業企業用地專項整治完成79畝,工業用地臨時改變房屋用途專項整治完成3萬平方米,倉儲物流專項整治完成61.7畝,為引進大項目好項目騰出了新空間。
政企同心 加快轉型躍遷
“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過程,也是區域的產業升級過程。既要騰得出,更要換得好,誰率先打通了這“兩只鳥”的轉換通道,誰就能爭先攀高。
“整治是陣痛,但不整治是長痛,只有直面問題短板,做大做強產業平臺,才能為工業穩進提質提供保障。”區經濟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說,為推進低效工業用地整治,婺城聚焦畝均稅收8萬元以下低效工業企業,結合產業布局、行業準入、產業規劃等,采用“提升發展一批、兼并重組一批、政府收儲一批、關閉淘汰一批”的方式制定任務書、繪好路線圖,促使“低效存量”轉為“發展增量”。
位于婺城經濟開發區的聯東U谷項目施工現場,混凝土泵車長臂高聳,塔吊在空中緩緩轉動,施工人員加班加點、搶抓進度,現場呈現出忙碌有序、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項目占地約82畝,總規劃面積約12萬平方米,定位產業主導方向為裝備智造、電子信息、大健康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研發型智造及大健康類項目,打造金華市、區域內高端產業集聚區。“自今年3月開工以來,搶時間、抓進度一直是我們的日常模式。”該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一期預計明年5月建成竣工交付企業使用,將為區域產業發展構建新平臺,為區域產業經濟騰飛注入新動能。
今年以來,婺城全面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實施產業鏈精準招商,深化延鏈補鏈強鏈,做好“騰籠換鳥”后半篇文章,為引入的“俊鳥”提供各類要素保障。區四套班子領導聯系重點企業、重點項目,以組團式服務為紐帶,通過大走訪、大調研,聯企駐企為企業提供便捷服務。依托近700名助企服務員常態化開展預約服務、上門服務、在線服務,是婺城助力企業發展的一大實招。據了解,截至目前已累計走訪對接企業、項目3000余次,收集解決企業問題390余個,開展系列服務活動240余次。
筑巢引鳳 招來高端項目
在騰出土地空間的同時,如何高質量“換鳥”?婺城的選擇是“質量提升”練內功,“招大引強”借外力,雙管齊下、內外并舉。
在臨江工業園區,隨著15億元重點制造業項目錦凱智塑建成投產,這處占地面積330多畝、曾經市區面積最大的低效閑置工業地塊迎來蝶變新生。
在臨江工業園區賓虹西路與金沙街交叉口北面,兩處總面積達378畝的低效工業用地,“換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浙江星筑科技有限公司。在臨江園區瑞星氟化工地塊上,占地240畝低效用地已經騰空,為下步總投資達30億元的省重點項目落地騰出空間。
今年以來,婺城招大引強延續去年好態勢,一季度新招引落地10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3個,完成率排名全市第一。尤其選準新能源新材料主賽道,加快形成產業規模,簽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億元以上項目2個,其中10億元項目1個、50億元以上項目1個。
“騰籠換鳥”拓展了經濟發展空間,企業也在騰籠換鳥中鳳凰涅槃。如今在婺城,一邊是已騰退地塊拆除舊廠房時的設備轟鳴,一邊是新落戶項目開工的機器轟鳴。在這場退與進、破與立、低與高的博弈中,企業、政府更加重視發展質量、發展后勁,圍繞產業布局重點招引智能制造、汽車零部件、新材料、生物健康、數字經濟等“2+3”產業項目,加快“俊鳥”落地,在賽道切換中搶抓新商機。
引進來,還要快落地。如何更快?婺城區探索建立重大項目招引落地快速推進機制,繼續推進區領導聯系項目制度,推進招商“一件事”改革,按照“做細每一步、落實每一環”要求,做到項目落地流程標準化、規范化;完善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將落地后到開工原本需要六個月的流程提速到兩個月內,讓來婺投資企業放心干起來,干部和數據跑起來,服務解困優起來,確保重大招引項目落地達產。
眼下,總投資超50億元的正向增材總部及數字制造項目、總投資15億元的錦凱智塑項目和總投資3億元的海螺萬家調味品新建項目,經過“騰籠換鳥”已經竣工投產。總投資10億元以上的廣東云達智能項目、江蘇金如達項目和星筑科技項目,經過“騰籠換鳥”均在婺城如火如荼建設,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建成投產。一騰一換間,引來“俊鳥”產業興……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