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馬曉芬)近日,記者走進婺城區長山鄉長山三村,遠遠就聽見農田里傳來“隆隆”的機械聲。在種糧大戶豐少云的連片農田里,三臺旋耕機來回耕作,繪就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耕圖”。她告訴記者,“今年補貼通過手機操作就能申請,省去了來回多次跑的功夫,我們春耕的勁頭更足了!
63歲的豐少云是長山二村人,也是四鄰八鄉公認的種糧能手。去年,她從長山二村、三村、四村、石道畈村、邵村流轉了1200多畝農田,今年計劃種植早稻900多畝,目前正處于翻耕階段;去年底種的冬小麥300多畝,已進入拔節期,長勢喜人。“去年雖然經歷了干旱,但有補貼及時發放等各種支持,大家種糧的信心絲毫沒受影響。”她對記者說,今年補貼發放一次都不用跑,而且還送培訓上門,大家種糧的積極性更高了。
種糧有補貼,農民有底氣。婺城區有涉及惠農補助農戶2萬多戶。以2022年為例,規模種糧補貼涉及種糧大戶75戶,發放補貼資金2000多萬元;耕地地力補貼涉及農戶2.1萬戶,發放補貼資金460多萬元。
聚焦補貼發放的痛點,近年來,婺城區作為金華市試點開展惠農補貼“一件事”改革,建立“婺農補貼”平臺,縮短農戶申請補貼周期,讓數據多跑腿,讓農戶少跑腿,確;蒉r惠民資金及時、足額、安全發放到位。區農業農村局科教信息服務站站長朱麗娜介紹,以前申請補貼,整個周期要蓋4個章、走6個流程,最少需要3個月,通過“婺農補貼”平臺,無需蓋章、線上申請一鍵辦、30天內發放完成。
“系統已經上線‘浙里辦’平臺,基礎數據已經導進來,大家可以看下對不對!碑斕,作為婺城區惠農補貼“一件事”改革試點鄉,長山鄉舉行了一場惠農補貼操作平臺培訓會。全鄉糧油種植戶濟濟一堂,大家在技術員指導下邊學邊操作。
“我不識字,以前申請規模種糧補貼要請人填表,然后跑各個村簽字,5個村每個村至少跑1趟;后面表單經村、鄉鎮、區審核時,還要配合多次填報。”豐少云說話快人快語,“現在好了,系統里有基礎數據,農田數據有變化,申請改動也方便,讓我們省時、省力、省心!
“除了提高農戶辦事效率,我們審核的效率也提高了不少。”長山鄉農技站站長邵旭生告訴記者,以往審核農戶信息時,要一條條錄入電腦,全鄉1300多戶糧油種植戶,錄入很花時間。現在,通過“婺農補貼”平臺審核,有無人機采集的地塊圖像數據作支撐,實現農戶申報數據自動匹配。這樣一來,有了線上數據、無人機測繪數據對農戶的申領資格精準比對,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改革,就是要解決實際問題!斑@個改革,改到農民心坎上了!迸嘤柆F場,大家學習熱情高漲,問題一個接著一個。
“這個無人機采集到底是咋回事?”針對農戶的提問,朱麗娜給出了解釋,“此次改革實施中,由區里統一邀請測繪單位測繪全區地塊數據,農戶再也不用自行請第三方公司測繪了,可以幫助大家省錢!迸靼缀螅S少云喜滋滋地說,“去年,我承包了1000多畝農田,請第三方公司測繪花了2萬多元錢,以后這筆錢不用花了,種糧負擔下降了,效益自然更高了。政府真是咱農民的‘貼心人’哪!”
據了解,婺城區惠農補貼“一件事”改革在長山鄉試點后,下一步將向全區鋪開,以護航春耕生產,保障糧食增產!啊霓r補貼’平臺除了便捷性之外,還具有智慧性。平臺會對歷年補貼發放數據進行分析,預測當年可享受補貼農戶信息,這為全年補貼發放工作提供了指導。同時,補貼政策通知可以一鍵下發至農戶,提醒農戶及時獲知最新補貼情況,確;蒉r‘紅包’真正惠農。”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將全力推動改革落地見效,助力財政惠農惠民政策效益有效發揮。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