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預算執行情況
2022年,財政部門緊緊圍繞區委“1483”戰略部署,堅持聚焦主責主業,強化責任擔當,全力組織財政收入,積極推動變革型財政建設,著力精準有效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推動“一帶七心”戰略布局,助力全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一)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2022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04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9.8%,增長19.1%;加上轉移性收入36.16億元,收入合計51.20億元。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4.67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6.0%,增長18.3%;加上轉移性支出6.53億元,支出合計51.20億元。當年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政府性基金收入32.45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8.0%,下降43.3%,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9.25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1.0%,下降48.7%;加上轉移性收入19.06億元,收入合計51.51億元。
政府性基金支出38.03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8.4%,下降36.0%;加上轉移性支出13.48億元,支出合計51.51億元。當年收支平衡。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200萬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0%,增長29.0%;加上轉移性收入353萬元,收入合計553萬元。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492萬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9.8%,增長351.4%;加上轉移性支出61萬元,支出合計553萬元。當年收支平衡。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按照市區財政體制,社會保險基金收支由市里統一管理,預算由市財政統一編制。
(五)政府債務情況
2022年,省政府核定全區地方政府債務限額72.58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19.81億元、專項債務限額52.77億元。截至2022年底,全區政府債務余額為72.57億元,其中:一般債務余額19.80億元、專項債務余額52.77億元。
2022年,全區舉借政府債券15.58億元,其中:新增債券14.38億元(一般債券3.45億元、專項債券10.93億元)、再融資債券1.20億元(一般債券0.40億元、專項債券0.80億元)。全區政府債務還本1.23億元(一般債務還本4000萬元、專項債務還本8328萬元)。
(六)全區主要支出項目執行情況
全年城鄉社區支出26.42億元【主要支出項目執行情況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預算調整數的98.1%,同口徑比上年下降48.7%,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22年國有土地出讓收入減少相應壓減部分項目支出。主要用于城鄉風貌、居住環境提升,支持環衛一體化建設、建設用地耕地占用稅、235國道金華婺城至武義公路婺城段工程、污水零直排建設、老舊小區改造等項目。
全年教育支出8.56億元,完成預算調整數的99.4%,同口徑比上年增長7.0%。主要用于保障全區各學校正常教育教學、新建中小學校及幼兒園、落實“雙減”政策支出、改善校舍條件和教學設施設備等。
全年社會保障支出6.32億元,完成預算調整數的91.5%,同口徑比上年下降2.9%,主要用于養老保險基金財政補助、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補助,健全社會服務體系和養老體系建設,保障優撫安置支出、社會福利、就業、救助、生活保障及各類就業創業等政策支出。
全年衛生健康支出5.14億元,完成預算調整數的91.8%,同口徑比上年增長11.6%。主要用于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財政補助,支持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完善衛生健康基層治理體系,保障疫情防控、疫苗接種,加強基層衛生醫療機構提升改造,保障群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供給等。
全年科學技術支出6693萬元,完成預算調整數的110.1%,同口徑比上年增長24.7%。主要用于加強技術創新研發,支持培育企業創新主體。支持各類人才的引進培養、獎勵激勵,切實提升人才工作實效,扶持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創新創業等。
全年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8209萬元,完成預算調整數的109.3%,同口徑比上年增長40.9%,其中公共文化事業支出7527萬元。主要用于加強全區文化事業發展,推動全域旅游建設,支持圖書館、文化館等免費開放,保障亞運會、省運會順利舉辦,支持文物和非物資文化遺產保護及合理利用,保障文化禮堂、文化站建設運行等。
全年農林水支出4.78億元,完成預算調整數的107.6%,同口徑比上年增長22.1%,主要用于銜接推進鄉村振興,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美麗鄉村建設,扶持集體經濟發展,推動烏引“十四五”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美麗河湖建設等。
二、落實區人大決議情況
2022年,區財政部門認真落實區人大會議決議精神,圍繞省委、市委、區委重大決策部署及區委“1483”發展戰略,扎實推進各項財政工作,全區財政運行總體平穩,各項工作任務圓滿完成。
(一)深化穩收入嚴管理,財政收入穩步增長
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穩住經濟大盤的決策部署,通過提高穩收入實現穩大盤的思想認識,強化收入調度,深挖增收潛力,實現財政收入穩步增長。一是強化收入征管。加強收入預測分析和研判,及時與鄉鎮(街道)、稅務部門聯系,建立健全稅收聯動機制,科學分析稅源變化趨勢,凝聚收入征管合力,確保應收盡收。加強國有資產處置、出租管理,規范資產配置和使用,充分運用好公物倉,有序資產流動。全力推進國有土地和礦山出讓進度,積極籌措財政收入。二是積極向上爭取資金。緊抓政策窗口期,聚焦各項重大決策部署,積極協調各部門向上爭取資金支持,高效組織項目謀劃申報,大力爭取專項債券、鄉村振興等資金,2022年爭取債券資金15.58億元,其中新增債券資金14.38億元,增長63.97%,同時加大2023年專項債券申報力度切實保障我區重大項目建設。三是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全年共清理存量資金2.74億元,主要用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重點項目建設。
(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障民生重點領域發展
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省政府關于“黨和政府過緊日子”要求和堅持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等有關工作部署,堅持以“三保”為基本,聚焦“嚴管理”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一方面,落細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分三次收回資金1.58億元,調整用于重點項目、緊急項目支出。嚴控公務接待、會議培訓等支出,降低政府運行成本,全區壓減非重點、非剛性項目支出壓減比例5%,確保將有限的財力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扎實推進集中財力辦大事,統籌資金用于保障重點領域支出。積極籌措區級資金2.24億元支持城市更新、交通、工業園區、市政基礎設施等重點項目建設。全年民生支出33.51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5.0%,全面保障教育、社保、醫療衛生、節能環保等各項重點支出需求。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梳理整合財政專項資金,統籌整合涉農資金7.22億元,推進共同富裕,農林水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10.7%。
(三)優化企業營商環境,推進全區經濟穩進提質
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扛起“勇挑大梁”責任擔當,推進地方經濟穩進提質。一是推進穩進提質政策落地,惠企紓困等政策直達快享,已兌現各類惠企政策資金4.90億;發放三輪消費券超5000萬元,提振消費信心,擴大內需,拉動市場消費超10.65億元。落實房屋租金減免工作。共減免308戶,減免租金1251萬元。著力優化營商環境,降低政府采購門檻,最大限度提高政府采購預付款比例,全年中小企業采購金額3.40億元,占采購金額90.2%。二是激發科技人才活力,加大科技研投入。科技支出連續多年增長20%以上,支持重點科創平臺建設,為科技發展奠定基礎。三是加大產業轉型升級投入,扶持企業轉型發展。安排數字化轉型專項資金,全力支持轄區企業智能化轉型。
(四)深化預算績效管理,強化財政資金監管質效
深化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改革,推動財政監督工作向縱深推進。一是加強預算績效管理。2022年將14個鄉鎮街道財政主體全部納入績效評價范圍,實現鄉鎮街道整體績效評價全覆蓋,開展部門整體支出評價單位2個,重點評價項目14個,涉及金額5.75億元。推進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實行“雙監控”,納入績效運行監控的項目19個,涉及資金1.56億元。二是加強財政資金監管。組織開展2022年度會計監督檢查工作,發現違規問題戶數4戶,涉及違規金額1705萬元。三是加強政府采購管理。2022年政府采購預算金額4.15億元,實際采購金額3.77億元,節約率9.2%。四是加大投資評審力度。完成237個項目預算審核,項目送審預算造價39.57億元,審定預算造價37.63億元,發出控制價35.90億元,核減率9.3%;完成工程結算審核項目67個,送審金額29.82億元,審定金額26.40億元,核減率11.5%。
(五)全面推進深化改革,提升財政整體治理效能
按照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強化部門間協同聯動密切配合,推進財政數字化改革,以整體智治格局提高財政服務水平和效率。一是支持全區深化數字化改革。全區數字化改革投入3536萬元,全力保障我區數字化改革決策部署。二是推進財政數字化建設,深化預算管理一體化改革,區屬預算單位全面實行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開展“浙企一表通”應用試點,進一步夯實全區財會工作發展基礎。推進“浙里報”業務系統應用,實現從業務事項申請到資金支付閉環電子化運行。上線“公物倉”管理平臺,強化國有資產統籌管理,實現國有資產有序流動。
經過一年來的不斷努力,財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我區財政經濟運行仍然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區級收入體量小基礎薄,收支平衡難度大,財政收入對土地出讓依賴程度高,土地市場的冷淡,進一步加大收支平衡難度。對鄉鎮街道財政監督還需繼續加強。鄉鎮街道財政資金安全管理工作需加大監督力度。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將認真分析,找準癥結,綜合施策,切實加以改進解決。
三、2023年財政收支預算(草案)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八八戰略”實施20周年,也是婺城縱深推進“1483”發展戰略,全面加快“一帶七心”建設的關鍵一年。根據對2023年經濟形勢的總體分析預計和上級財政部門的安排部署,圍繞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2023年我區財政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五屆二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市委八屆三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區委八屆三次全會暨區委經濟工作會議的決策部署,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奮力推進“兩個先行”,以建設高能級現代化都市核心區為總目標,以競跑國際樞紐城、奮進都市核心區為主要任務,以迭代躍升“1483”戰略為基本路徑,以“一帶七心”為戰略布局,以“大干項目大抓落實大轉作風”為鮮明導向,以全面從嚴治黨和鍛造實干爭先的婺城鐵軍為根本保障,扎實做好財政各項工作,為我區在全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生動實踐金華篇章中扛起主城擔當、貢獻財政力量。
根據上述工作要求以及經濟社會發展預期情況,2023年全區財政預算安排如下:
(一)一般公共預算草案
2023年,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期16.25億元,增長8.0%;加上轉移性收入30.79億元,收入合計47.04億元。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擬安排40.46億元,剔除上年新增債券支出等因素,比上年增長4.9%;加上轉移性支出2.94億元、預備費4000萬元、一般債券還本支出3.25億元,支出合計47.04億元。預計當年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草案
政府性基金收入預期30.75億元,下降5.2%,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9.67億元,增長1.5%;加上轉移性收入4.78億元,收入合計35.53億元。
政府性基金支出擬安排21.26億元,下降44.1%;加上轉移性支出12.92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還本支出1.35億元,支出合計35.53億元。預計當年收支平衡。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草案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預期210萬元,增長5.0%;加上轉移性收入119萬元,收入合計329萬元。
國有資本經營支出擬安排265萬元,下降46.1%;加上轉移性支出64萬元,支出合計329萬元。預計當年收支平衡。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草案
按照市區財政體制,社會保險基金收支由市里統一管理,預算由市財政統一編制。
(五)政府債務情況
截至目前,省財政廳未下達2023年新增政府債務限額。新下達政府債務額度,再及時匯報。
(六)政府投資項目資金安排情況
2023年政府投資項目擬安排預算2.35億元,主要用于婺城區衛生應急物資儲備中心及疾控中心改擴建工程,教育系統暑期維修工程,農村公路大中修等區級民生工程,資金優先保障工資性工程款。
(七)全區重點支出政策情況
1.支持創新驅動發展
擬安排科技支出8366萬元,增長25%。主要用于助力打造未來科創中心,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轉型發展,加大企業研發投入,支持實施“雙龍計劃”“揭榜掛帥”等引才機制,大力支持高層次人才引進,構建高水平人才平臺,加強人才住房保障制度,落實生活補助等,打造人才新高地,引領高質量發展。擬安排4643萬元支持數字化改革,同口徑比上年增長31.3%。主要用于推進未來鄉村、未來社區建設。持續推進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區鎮兩級“一網統管”平臺建設,加快自然災害綜合風險防控應用等應用建設,結合婺城實際打造標志性場景,推進數字政府系統重大改革,深化政務服務改革,提升黨政機關整體智治水平。
2.支持交通樞紐城市建設
擬安排交通運輸支出1.29億元,聚焦“一港二鐵三軌三高四干五聯”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目標,主要用于推進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支持打造未來物流中心,帶動內陸開放大躍升;擬安排基礎設施建設支出2.35億元,主要用于支持打造未來活力中心、未來宜居中心,加快城市更新、市政基礎設施,助力構建都市核心區建設矩陣,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持續優化人居環境,提升群眾生活品質。
3.支持推動共同富裕
擬安排全區城鄉支出19.79億元,主要用于統籌城鄉融合發展,打造生態共富產業帶,探索走出符合婺城高質量發展的共同富裕之路,帶動共同富裕大躍升。擬安排農林水支出3.73億元,持續推進“十鄉百村鄉創婺城”行動,推進“一鎮一品”,“一村一品”示范鄉鎮建設,優化鄉村環境,擴展高質量發展新空間,支持“下山安居創富”行動,加強新城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推進新城主城有效銜接、新城老鎮融合發展,推進共同富裕。
4.支持民生事業發展
擬安排全區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64億元。主要用于健全社會救助制度,加快“1+8+x”大救助體系建設;擬安排衛生健康支出3.82億元,主要用于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統籌安排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經費,帶動生命健康產業發展;擬安排教育支出9.08億元,主要用于全面實施教育現代化發展戰略,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支持打造未來宜居中心,帶動民生福祉大躍升;擬安排文化旅游和傳媒支出8415萬元,主要用于加強基層公共文化供給,支持打造高質量公共文化空間,加快文旅融合發展,實施文化惠民工程。
四、完成2023年預算目標的主要措施
2023年,全區財政工作將按照本次人代會確定的目標,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工作思路和工作重點,以當家的思維履行好管家的責任,著力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聚焦穩住財政收入大盤,加力提效增強財政保障能力聚焦穩收入
強化收入征管。加強收入預期管理,與區稅務局等部門密切配合,摸清全區2023年預期稅源,抓好潛在稅源分析預測,強化重點稅源監控和征管,同時加強非稅收入管控,全力組織收入,力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保持與GDP同步增長;穩步推進土地和礦山出讓進度。加強與區資規局等部門協調,及時有序推進國有土地和礦山出讓;積極向上爭取各類資金。緊抓政策窗口期,聚焦各項重大決策部署,積極協調各部門繼續向上爭取資金支持,為新增項目提供資金來源;四是推進資產資金統籌整合。整合盤活國有資產,統籌單位存量資金,規范資產配置和使用,充分運用公物倉資產調劑功能,減少資產閑置浪費。
(二)聚焦優化財政支出管理,科學統籌保障各項重大決策部署
防范“三保”風險。堅決把“三保”作為財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實兜住“三保”底線;進一步落實政府過“緊”日子。從嚴從緊編制部門預算,繼續壓縮一般性支出,按照只減不增原則編制“三公”經費,努力降低公務運行成本,更好統籌資金用于急需支出的民生領域;優化完善集中財力辦大事財政政策體系。著力支持保障好年度民生實事項目和基本公共服務事項。穩步推進共富示范先行。繼續做好困難群眾及低收入農戶幫扶增收工作,著力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支持未來鄉村建設,積極落實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支持打造共富鄉村試點項目。穩步推進婺城穩進提質政策落地。加快資金撥付,一以貫之推動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惠企紓困等政策直達快享;全力保障各項重點項目支出。全力支持“一帶七心”建設。協調各部門積極謀劃項目,強化要素支撐。提前謀劃,加大專項債項目儲備力度,重點關注成熟度高的政府投資項目。全力推進已發行項目的建設進度,開發政策性金融工具撬動更多的社會資金用于支持“一帶七心”建設,爭取更多資金保障項目建設。
(三)聚焦深化財政制度改革,激發變革型財政組織建設活力
推進數字財政改革。穩步推進浙企一表通、浙里報賬等財政數字化改革,加快構建子場景應用。全面上線非稅管理一體化,按省廳統一部署完成總會計核算、預算指標會計核算、資金清算模塊線上應用任務,規范財政核心業務流程閉環管理,聚焦打造財政系統數字轉型標志性成果。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強預算編制管理,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化和精準性。強化預算全流程管理,堅持預算剛性,強化預算約束,進一步規范預算調整、調劑程序。全面清理盤活存量資金,完善結轉結余資金收回使用機制。強化預算績效管理系統和預算編制系統、執行支付系統等系統的數據對接交互功能,推進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實行“雙監控”。
(四)聚焦規范財政風險管理,提升財政防風險穩運行能力
堅持底線思維,統籌安全與發展,綜合考慮經濟發展需要和財力,謹慎控制政府債務率,新增政府債務嚴格控制在限額之內,堅決制止違規擔保和變相融資等行為,通過監測平臺實時監控,嚴禁新增隱性債務。加強引導基層財政內控制度建設。引導鄉鎮街道財政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關鍵崗位責任制,明確崗位職責分工,執行與監督有效分離,嚴防嚴控重大風險點,維護基層財政資金安全。加強財政監督,加大對重點工程項目進展情況的跟蹤調度,特別是關于民生保障、經濟發展的重點項目,督促支出進度,著力解決支出進度慢、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力度不夠等問題。繼續加大會計信息質量、“三公”經費、民生專項資金監督檢查力度,做到全流程資金監管。進一步加強單位賬戶和公款存放機制管理,全面推進公款存放網上招標平臺應用。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