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馬曉芬 通訊員 黃偉峰)日前,金華市生態與能源技術推廣站組織全市各縣(市、區)農能工作相關人員30余人,來到婺城區雅畈鎮芳田村、蔣堂鎮前源村考察學習,交流生態溝渠建設經驗。
“這是我們村去年新建的霧森系統。”行至雅畈鎮芳田村水閘附近,乳白色的霧氣從兩側駁岸的管道中噴涌而出,芳田村相關負責人介紹,“霧森系統工作時,它可以噴射大量微小的水粒子,這些微粒很容易與周圍環境中的空氣結合并蒸發。在蒸發的同時,能迅速吸收周圍環境的熱量,從而有效控制局部地區的溫度、濕度,為水生植物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
據了解,芳田村生態溝渠是省級優秀生態溝渠,總投資95.22萬元,長度為1051米左右,由生態透水壩、橡膠壩、曝氣增氧裝置、復合式生態浮床等一系列設施設備構成,并在溝渠邊沿及內部分別種植綠色防控植物和挺水凈化植物,具有一定的可觀賞性。自投入使用以來,該項目有效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自實施蔣堂鎮前源村農田氮磷生態攔截溝渠建設項目以來,區農業農村局積極探索適合本地的生態攔截溝渠建設模式,在前源村農田氮磷生態溝渠建設項目中形成了一套適合土地流轉現狀,配合農旅開發再利用的景觀生態溝渠形式。
“前源村是婺城區2019年標準地流轉試點單位。”前源村負責人介紹,該村在統一整合土地后,開展大田種植,同時,配合美麗鄉村建設,引入婺美文化有限公司,開展文旅、農旅研學項目。針對農業面源排放特征和農田本身特征,在一期的建設中,該村因地制宜地將原有溝渠改造為生態駁岸,并定制草種,增加水體氮磷吸附面積,配合生態攔截壩、沉泥池、生態浮床等周邊配套設施,進一步提升農田的氮磷吸附效率,同時在溝埂等區域播撒綠色防控植物,實現生態效益與景觀效益雙贏。
此外,溝渠內還種有水生美人蕉、再力花、鳶尾等綠植。通過這些植物攔截、滯留、吸收隨農田退水流失的氮磷元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水體氮磷濃度,使得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作為農田水利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溝渠不僅承擔著排澇降漬,確保農業高產穩產的重要使命,同時,它還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景觀單元,對維持農田和流域生態系統健康、打造宜居和美鄉村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婺城將進一步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加強鄉村生態保護與修復,持續推動農田氮磷生態攔截溝渠建設,促進水環境質量持續提升,用水清、岸綠、景美的田園生態環境提升百姓幸福感,打造新時代和美鄉村。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