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婺城區兩會閉幕。兩會期間,出席會議的代表和委員們,秉持依法履職的熱忱與激情,懷揣著沉甸甸的“民聲”,為婺城經濟社會發展共謀良策、共繪藍圖。
去年以來,婺城區全面落實“1483”發展戰略,布局打造“一帶七心”,統籌打好疫情防控和穩進提質組合拳,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3.7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1%、1.8%,省、市、區三級民生實事圓滿完成,高能級現代化都市核心區建設實現良好開局。
邁進新征程、開啟新使命。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八八戰略”實施20周年,也是婺城縱深推進“1483”發展戰略,全面加快“一帶七心”建設的關鍵一年。婺城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市委有關會議精神,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奮力推進“兩個先行”,以穩中求進為總基調,以建設高能級現代化都市核心區為總目標,以競跑國際樞紐城、奮進都市核心區為主要任務,以迭代躍升“1483”戰略為基本路徑,以“一帶七心”為戰略布局,以“大干項目大抓落實大轉作風”為鮮明導向,強力推進創新深化、改革攻堅、開放提升,加快打造創新、創業、創造、創富的發展新格局,在全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生動實踐的金華篇章中扛起主城擔當、貢獻主城力量。
2022奮楫趕超婺城答卷
——經濟運行企穩向好。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43.4億元,制造業投資增長38.4%、全市第3。實現零售業銷售額增長11.8%。旅游收入40.1億元。
——產業升級破勢而發。完成低效工業用地再開發3856畝,完成率214%,全市第1。10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招引10個、落地8個。完成高新技術產業投資14億元、增長47.5%。
——發展活力日益增強。實現固定資產投資138.1億元,增長14.3%。新增農業標準地項目30個。“大綜合一體化”改革效能指數全省第1,改革指數全省第4,相關經驗在全省介紹推廣。
——城鄉面貌向美而生。城市更新實施總面積12.2平方公里,改造老舊小區69個。45省道連接線、紫金南街北延、“烏引工程”等項目竣工,新城區四縱四橫框架全面連通。總投資3.4億元的迎省運風貌提升項目順利完成。
——社會事業協同發展。舉巖制茶入選人類非遺。建成“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61個。建成投用公辦幼兒園8所,新增學位3600個。投資21.8億元、實施12個醫療強基項目,建成投用8家基層急救站,縣域就診率達90%以上。
——除險保安鞏固提升。5天實現“4·15疫情”社會面清零。除險保安指數全市第1,平安指數保持全省前10。
——履職效能全面增強。發布政府信息4.9萬條,依法申請公開及時答復率100%。辦結建議218件、提案276件,滿意率100%。55項部門協同“一件事”落地生效,454項便民服務事項下放至鄉鎮(街道)。
2023實干爭先婺城這樣干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面對新時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務,今年,婺城將加快推進“七個建設”,加壓干出“七個新作為”,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全力拓展發展新空間、塑造發展新優勢、開辟發展新境界,以更高質量提升綜合發展實力、共同富裕水平、人民生活品質、社會治理效能,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生動實踐的婺城篇章。
加快樞紐核心區建設,在開放興城中干出主城擔當新作為。全力提升中心板塊能級,聚焦打造未來活力中心、未來宜居中心、未來時尚中心,將加快長湖灣片區城市更新,加快區婦幼保健院、三聯農貿冷鏈物流中心、黃金苑鄰里中心等項目建設,啟動將軍路、石榴巷等8條特色街區改造項目,打造1個紅色文化研學街區和3個以上“一街一品”餐飲文化街區,帶動商貿消費大躍升。奮力打造陸港樞紐核心區。緊扣“一港二鐵三軌三高四干五聯”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目標,全年計劃實施項目23個,年度投資52.5億元,提升婺城交通樞紐新高度。聚力建設高品質現代社區。完成八詠樓、北苑、浙師大、金奧未來社區創建,謀劃實施方井頭、十里牌樓等城中村改造,全年建設安置房8000套、保障性租賃住房1400套,持續擦亮城市底色。
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在產業強城中干出穩進提質新作為。加快產業能級躍升。大力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做大做強“2+3”現代產業集群,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制造業、工業投資均增長35%以上。聚力打造未來智造中心、未來產業中心,圍繞臨江、飛揚兩大制造平臺與高橋區塊,全力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招引10億元以上生命健康產業項目1個,引進生物工程領域高端人才10人,培育浙中生命健康產業新高地。加快外經外貿升級。大力實施“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實現高水平“走出去”和高質量“引進來”有機統一。加快項目集成推進。實施政府及國有投資項目178個、年度計劃投資211.6億元。加快營商環境優化。大力實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做到“企業辦事無憂、政府無事不擾”。
加快科教人才高地建設,在科創立城中干出創新深化新作為。全面培育創新載體。全力打造未來科創中心,深度融入G60浙中科創大走廊,完成師大創新城規劃,加快浙師大金華科創園、浙江光電子研究院、浙師大數理醫學院等標志性項目建設。全域打造教育高地。繼續加大教育投入,優化教育布局規劃,加快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建設,推進民辦義務教育規范發展,爭創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全省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全力激活人才引擎,深入實施“雙龍計劃”“揭榜掛帥”等引才機制,開展新一輪科技特派員助企服務,開展項目合作、科技攻關10個以上,大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加快現代文旅體系建設,在以文潤城中干出文化傳承新作為。打造高質量公共文化空間,高標準推進浙中文化創意中心、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文化藝術中心建設,實現區有“三館”。打造“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30個,助力婺城文體生活品質躍升。加快文旅融合發展。積極打造“仙源梅溪”“白沙古堰”等文旅線路,爭創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實現景區鎮創建全覆蓋,景區村達70%以上,不斷提高婺城文化旅游的美譽度和影響力。擦亮婺文化金名片,深挖婺文化、宋韻文化內涵,爭創省級非遺工坊2家以上,推進雅畈鎮婺州窯文化產業園等項目建設。聚焦打造“浙風十禮”的婺品牌,持續鞏固深化提升文明城市創建成果。
加快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在山水秀城中干出綠色發展新作為。“三大行動”提升環境質量。深化實施“五水共治”碧水行動、清新空氣行動、凈土行動“三大行動”,全力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綠色低碳助推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6+1”重點領域碳達峰和大型活動碳中和,探索生態系統碳匯,實現碳排放全鏈式閉環管理。山水共治打造美麗婺鄉。充分發揮山水林田湖生態優勢,加快推進“千塘百庫”“三庫三溪”綜合整治工程,大力推動南山自然保護區創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打造山水田湖生命共同體,創建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試點縣。
加快“共富型”城鄉一體化建設,在共富暖城中干出先行示范新作為。打造生態共富產業帶,推進縮小“三大差距”集中改革。深化“擴中”“提低”行動,深化“下山安居創富”工程,確保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到2.12以內。構建全民共享社會保障體系。統籌推進“1+8+X”大救助體系建設,大力推進婚俗文化改革,推進農村飲用水改造提升工程,進一步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提速建設區中醫醫院等10個續建項目,建成投用區康復醫院、區婦幼保健院等5個項目。扎實開展山區“移動藥房”等便民助民醫療活動,實現健康服務“就近跑”。多渠道推進“零工市場”規范化建設,建立零工“即時快招”服務模式,力爭實現區級高質量就業社區(村)占比30%以上,全力創建就業創業服務示范城。
加快現代治理體系建設,在為民護城中干出平安建設新作為。精準優化抗疫措施。全面提升醫療救治能力,以更加主動的態度和更加精準的舉措,積極穩妥實施“乙類乙管”各項措施,強化重點人群管理服務和健康監測,優化接種服務,確保實現“保健康、防重癥”目標。守好守牢安全底線。迭代優化除險保安工作機制,圓滿完成亞運會維穩安保,實現省級平安區十八連創,力爭全省首批二星平安金鼎。高效推進社會治理。加強立體化信息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依托區社會治理中心,推進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全面深化“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打造市區鄉三級上下貫通的“N+1+17”聯動模式,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全力防范化解經濟金融風險,高水平建設平安婺城、法治婺城。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