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范卓崢)沿著平坦寬敞的盤山公路驅車來到羅店鎮大嶺村,一路繁花似錦,綠帶連綿。得益于2019年新朝線的改建,本地特色產業打出了響亮招牌,現代化民宿住宅相繼落地,站在最佳觀景臺前,更有一種“手握尖峰山、俯瞰金華城”的別樣風味。
據了解,婺城將“四好農村路”規劃建設融入全區整體規劃設計中,全力打造旅游路、資源路、產業路,改善農村交通運輸條件,著力發揮好“四好農村路”對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支撐保障作用。
大嶺村有著養蜂的傳統,80歲的翁洪明退休后受到村民的帶動,一直在家養蜂,至今已有20多年。四五十個蜂桶、不絕于耳的嗡嗡聲是他生活的重心,每天的悉心照料、每周的定期清理,繁瑣卻充實。城里人喜歡“土貨”,但是早年間坑坑洼洼的山路,導致這一罐罐濃稠香甜的土蜂蜜“無人問津”,翁洪明只能挑著扁擔下山售賣。
“現在交通方便多了,金華市區、周邊區縣市的回頭客都喜歡自駕來我家里買,順便旅游,我一年可以賺個萬把塊錢。”翁洪明說。
交通好了,帶來了客流量,帶來了商機,帶來了無限可能,大嶺村的民宿產業、農家樂餐飲也迎來了“春天”。
仰望星空和嶺上花開是大嶺村有名的民宿,其承辦的團建、婚禮、餐飲等項目吸引了不少公司、年輕人前來“打卡”。夜晚,山下的金華城靜謐沉睡,民宿里的時尚派對才剛剛開始。2015年,思鄉心切的蔣智華回到婺城,扎根大嶺調養身體、整理心情。隨著身體和精神狀態的好轉,蔣智華發現村里的青壯年都在外頭打工。懷揣著讓更多人實現“在家門口養老”的理想,蔣智華決定探索一條新業態發展之路,帶動村民返鄉創業。
于是,蔣智華在2021年底創辦了嶺上花開民宿。緊接著,蔣智華發現村民中有很多村宴廚師,甚至在金華市區都很有名氣,他就將民宿餐飲交給他們,廚師四五百一天,洗碗、收拾的幫工一百五一天。另外,蔣智華還鼓勵村民在自家院落里開辦農家樂,成功帶動不少年輕人返鄉創業,“他們的生意有時候比我這里還好!”蔣智華笑著說。
同樣,在婺城區塔石鄉,這里山林茂密、資源豐富,特色農產品品質優良、種類繁多,但因距離城區遠,交通閉塞,經濟發展滯后。湯蘇線的拓寬,為塔石鄉的經濟發展疏通了動脈,打造了銀嶺百畝百合園、百善百草園中草藥研學基地、下淤云上香榧種植基地、東店村共享農場藍莓種植基地等一村一品鄉創項目,帶動7000多村民就業,每年為沿線村增加60多萬元經營性收入。
另外,婺城投資約1.19億元建設南山漫道美麗風景線,將婺城大南山的各縣、鄉、村道串聯成一道美麗的風景“大閉環”;莘畈鄉、瑯琊鎮形成“交通+農業+旅游+體育”的新模式,沙畈鄉、塔石鄉走出了一條“交通+產業轉型升級+全域旅游+扶貧搬遷”的發展之路;安地桂花節、竹馬茶花節、蔣堂的彩色農田聲名遠揚。
農村路連接千家萬戶、旅游路延伸千山萬水、產業路通往萬園千企,“四好農村路”建設打通了婺城鄉村對外開放通道,也打通了村民共同致富通道。婺城區將加速從“村村通”邁向“路路安”“路路美”,讓百姓共享美麗經濟發展紅利。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