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徐美琴)當前,工匠精神已成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的最強音。日前,記者從區總工會了解到,近年來,婺城區涌現出一大批獨具匠心的勞模工匠,在各行各業中脫穎而出、大放異彩。截至目前,婺城共有5名“浙江工匠”,7名“八婺工匠”,28名“婺城工匠”。
今年42歲的練正池是第三屆“婺城工匠”,他20歲入職金華市新華齒輪有限公司,從基層開始摸爬滾打逐漸成長為可以獨當一面的高級技師,同時熱心“傳幫帶”,帶領一批徒弟在技術創新和技術革新方面開拓出一片新天地,充分體現出一個技術工人特有的工匠精神。
他參與的高精度汽車變速箱齒輪CBN珩磨修形技術實現了革新;盤類齒輪鍵槽檢測方法得到了很大的突破和升級;在工裝量檢具方面也做了很多技術創新改造,多方面實現了工裝量檢具的自動化。他從事產品研發設計工作22年,在公司的技術改造、項目研發上實現了多次突破,并獲得4項國家專利。
這是“工匠精神”在婺城傳承的縮影。據了解“婺城工匠”中,平均每個人在一個行業里堅守超過20年,其中最長的有40多年,他們用創新引領、追求卓越的時代精神,為城市發展注入“工匠精神”。
創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近年來,婺城區聚焦載體創新,大力培育新制造業人才隊伍,積極發揮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婺工課堂”、企業商學院等培育作用,暢通職工從實踐、成長到晉升的發展渠道,為打造創新驅動新標桿注入動力。
“‘工匠精神’始終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力量。”區總工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9年啟動“婺城工匠”推薦評選工作,全區勞動者積極性、熱情度和參與度都很高。“我們也不斷探索和創新形式,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行業作風,厚植‘工匠精神’土壤。”在浙江萬里揚股份有限公司,工友們總能看見“婺城工匠”毛建平默默忙碌的身影。他刻苦鉆研、精益求精,15年如一日潛心做技術,認真編制和審核每一份設計圖紙,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小的問題;經常為了技術難題徹夜難眠,通宵查資料、趕進度,奔波于實驗室和裝配現場;深入市場一線調研產品實際使用工況,第一時間參與客戶評價,不斷改善提升產品性能,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這僅是其中一幕。近年來,婺城區涌現出一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以高超的技術水平、高質的技術創新、高端的技術成果,全力當好助推創新驅動發展的主力軍。
匠心筑夢,實干興邦。從開展職工技能比武到培育“婺城區青年拔尖人才”“婺城工匠”“優秀技能人才”,一大批先進集體、先進個人用勇于創新、精益求精的實際行動,彰顯了新時代“工匠精神”,在助力婺城經濟高質量發展中作出了貢獻。
“婺城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勞動者的接續奮斗,更離不開工匠們在各自專業領域的潛心研究和不懈努力。接下來,我們將做大做強‘婺城工匠’品牌,讓城市高質量發展成為婺城踐行‘工匠精神’的最好注腳。”區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