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張紅星)一直以來,婺城區把文明城市鞏固提升作為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載體,以群眾需求為出發點,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一批民生項目,既扮靚“面子”,又做實“里子”,讓婺城大地外在更加迷人,內在更加豐富。
“十三五”期間,婺城區以“五改”攻堅為抓手,提升城市有機更新,不斷增強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組數據見證婺城文明城市鞏固提升成果:自統籌開展城區范圍內“五改”攻堅以來,截至去年底,婺城區已完成283個老舊小區改造,完成588個小區的污水零直排區建設任務,實施立面改造街區21條,道路總長26.25公里,涉及沿街606幢建筑,改造面積153.6萬平方米。
隨著“五改”攻堅深入推進,婺城區2萬多戶群眾居住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幸福指數也在不斷提升。家住城北街道紅湖路社區常樂小區的居民劉曉華說,“老舊小區改造真是件惠民利民的大好事,給老樓房加裝電梯,解決了老年人出行難的問題。”
常年受車輛亂停、雨污混流、道路狹窄、設施陳舊等問題困擾的城東街道桃園社區公安局宿舍,也徹底改頭換面:智能車輛識別系統的加裝和小區停車位的合理布局,讓居民出行通暢有序;老屋外立面粉刷和污水零直排改造,讓小區環境變得整潔干凈;監控探頭、綠化景觀、休閑涼亭、游樂設施也紛紛上崗,居民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今年,婺城區計劃再改造老舊小區62個,涉及241棟居民樓,5200多戶住戶,改造面積44.9萬平方米,全面完成217個小區的污水零直排建設任務,以城市有機更新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
一座城市的文明,既要通過干凈整潔的人居環境來體現“面子”,更要有市民內在的精神文明來涵養城市的“里子”。在文明城市建設中,婺城區積極探索,大膽實踐,頂層謀劃文明實踐工作,今年以來,全區622支志愿服務隊伍,共組織8769名志愿者開展了近800場志愿服務活動,活動總時長6.2萬小時,為建設“文明婺城”添磚加瓦。
金華火車站568學雷鋒志愿服務站推行志愿服務365天“不落幕”,為旅客提供圖書閱讀、便民租借、休息停靠、路線問詢等服務項目,志愿者用他們一言一行,裝點著“最美城市窗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志愿者第一時間站出來,宣傳防疫知識,排摸人員行程,更有600余人的新冠疫苗接種志愿服務隊,助力婺城新冠疫苗接種按下“快速鍵”;茶花姐妹“一格一姐”巾幗志愿服務隊,從文明城市創建到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將服務觸角延伸到基層治理的每個角落。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