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張紅星)7月21日清晨7點半,一輛滿載4000多斤番茄的大卡車,緩緩駛向金華農產品批發市場,這是來自婺城區塔石鄉余倉岱上村高山蔬菜種植基地的新鮮綠色蔬菜。
眼下,正值當季蔬菜豐收時節,余倉岱上村蔬菜大棚里掛滿了一串串長勢喜人的番茄、黃瓜、茄子,它們將被陸續送上市民的餐桌。這近100畝高山蔬菜種植基地,不僅承載了村民對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的向往,更為金華及杭州、上海等周邊城市提供了大量綠色蔬菜。
“我們的高山蔬菜口感好、品質佳,在市場上供不應求,送到批發市場,不一會兒就賣完了。”傅永平是岱上自然村的蔬菜種植大戶,種植蔬菜已有10多年。連日來,他起早摸黑,忙著采摘家中7畝多蔬菜基地的肥碩果實,忙碌的身影里隱藏不住豐收的喜悅。“我們村家家戶戶都種高山蔬菜,一年下來,收入也挺可觀的。”傅永平說。
據了解,余倉岱上村的高山蔬菜種植基地在岱上自然村和關山頭自然村,位于塔石鄉的山腰盆地,海拔600多米,被連綿起伏的群山環繞,晝夜溫差大,早晚云霧繚繞,且用當地的山泉水澆灌蔬菜,種植過程遵循自然規律,嚴格按照綠色農產品種植進行田間管理,因此所產的高山蔬菜在市場上頗受歡迎。
其實,早在20年前,岱上自然村和關山頭自然村的村民就開始在農田里種植蔬菜、玉米等糧食作物,但因為交通十分不便,種出來的東西賣不出去,基本上是自種自吃,談不上發展產業。后來,村里修好了公路,方便了出行,村民們也萌生了種植高山蔬菜往外銷售的想法。2008年,余倉岱上村成立了金華市岱上蔬果專業合作社,20多位村民參與高山蔬菜種植,致力于將高山蔬菜推向市場。
“發展蔬菜產業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順利,一開始,大量村民種植番茄,口感雖好,但抗病蟲害弱,產量不高。”余倉岱上村黨支部委員方雅玲告訴記者,要想帶來良好經濟效益,需要質量與產量的雙優質。后來,村民們自發學習番茄嫁接技術,嘗試嫁接種植。嘗到甜頭后,越來越多的村民一起種上了嫁接番茄。近年來,余倉岱上村高山蔬菜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年產量達100萬斤,年銷售額近300萬元,小小的綠色蔬菜園變成了村民致富的大產業。
“眼下,我們正在探索如何拓寬銷售渠道,進一步帶動村民增收。”方雅玲說,去年開始,她帶領幾個小伙伴探路線上銷售,并與多家物流企業達成合作意向,縮短運輸時間、節約運輸成本,目前線上銷售模式已初顯成效。“今年5月,我們村還建起了蔬菜展銷館,后續將對接專業平臺開展高山蔬菜推廣、科普、研學等一系列活動,探索蔬菜產業數字化轉型,助力山區百姓實現共同富裕。”談起未來發展,方雅玲信心滿滿。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