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因為花型優美、顏色靚麗,有著花開富貴、繁花似錦的美好寓意,深受群眾喜愛。近段時間,由婺城80后花農唐浩打理的飛飛苗圃,通過線上線下齊發力,讓茶樹反季“吐芬芳”。
來到唐浩位于羅店鎮后溪河村賢里自然村的飛飛苗圃,記者看到,苗圃面積不大,占地約七八畝,卻赫然羅列著100多個茶樹品種,其中,還包括時下俏銷的“午夜魔幻”“情人節”等品類。
“就在昨晚到今晨,我們剛剛發走5株大茶樹,包括‘帕克斯先生’‘西楚霸王’‘娃麗娜深’等,總價值過萬元。”望著滿圃茁壯成長的茶樹,唐浩喜不自禁。這些苗木,很快將乘著物流,抵達上海、杭州、江蘇等城市,成為有心人庭院里的一道風景。
在唐浩的身后,灰黑色的茶樹干上,斜生出許多彎曲的虬枝,向四面自由伸展著。記者隨手碰觸到一株“上海女士”,竟被告知,早于半年前就被外地客戶預定了。“這株茶樹已經生長了二三十年,花朵直徑能達到20公分,市場價高達兩千多元。”
反季暢銷的不僅僅是茶樹。在苗圃的另一頭,常被用作市政綠化的杜鵑花一字排開,正靜待顧客上門挑選。如此大批量穩定的客源,離不開唐浩一家的用心經營。
“那是2013年,我前往廣西、云南等城市考察茶樹銷售情況,在網上賣出了第一盆茶樹——六角大紅。”打小成長在山水秀美的后溪河村,親眼目睹了父輩們奔走銷售的不易,唐浩早早萌生出改變銷售模式的念頭。大學時代起,他便開始試水網店,后來更是毅然放棄國企的穩定工作,回鄉當起了“花農”。
當個好花農,不能僅僅在互聯網上運籌帷幄。一有空,唐浩便拉著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的妻子,一起扎根泥土里,從扦插略帶根莖的兩片葉子開始,攻克種植養護的難題。“小一些的茶樹可以兩三年換一次土,2米多高的原生茶樹則要種植30多年,需七八年換一次土,從而保證它的根系更為舒展。”除了嚴格采用本地肥沃的紅色土壤,還要時刻留意土壤的干濕程度……澆水、施肥、修剪、殺蟲、換盆等工序,多年一個不落地經手下來,說起養護經驗,唐浩信手拈來。
世代以種養、售賣茶樹為生,早就摸清了這款苗木的生長習性,眼下,唐浩一家的小日子過得蒸蒸日上。父母負責茶樹早期的種植養護,夫妻二人則通過貼吧、論壇、抖音等渠道,包攬了后期的茶樹銷售,忙碌的時候,就全家老少齊上陣打包。盡管國內外市場上已有4000多個茶樹品種,但因為飛飛苗圃出售的苗木生長穩定、病蟲害少,線上客人在“探路”幾次后,成為了線下的穩定客源。如今,僅7家網店,每年就能為唐浩帶來純利潤120萬。
“‘碳達峰’‘碳中和’是2021年的熱門詞語,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碳排放問題,這對我們苗木種植業來說也是一大利好。當然眼下,如何將苗木養護好才是重要的事。”把茶樹比作自己的孩子,盡管訂單接踵而至,唐浩還是準備在天氣炎熱的7-10月份停發茶樹,細細籌備網店裝潢,為接下來的秋冬季做足準備。“待到萬朵茶花競芳容,我們會繼續開拓原生苗商品市場,進一步打響后溪河的茶樹品牌。”唐浩說道。(記者梁亞偉)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