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張苑)時入仲夏,山水巖頭的鄉村游又熱鬧起來,由導游帶領的一隊隊旅游團,三五成群,流連于鄉野美食、傳統布藝與恬淡的生活之中。走完了巖頭,還有喻斯,還有安地老街,還有周遭的林林總總,這些地方不是景區,卻處處是景,呼喚著人們的鄉戀與鄉愁。這些景點串點成線,以線帶面,驅動婺城大鄉游晉級2.0模式。
早年,經過精品村改造,巖頭村探路文化旅游,發展婺城大鄉游。村口布置了精致的迎客景觀,沿著舊石板鋪就的主路向前,只見清澈的梅溪環村而過,徐徐轉動的水車、農家庭院里探出頭來的一簇花、布局精細的生態洗衣房……掩映著一座座婺派仿古民居,一個個亭臺樓閣,讓人不覺陷入了歲月靜好的心流,懷想起千年以前流淌在這青山碧水、粉墻黛瓦間的詩情歲月。
有了自然山水為依托,巖頭村將村中原生態的活字印刷、古法造紙、打麻糍、桂花糕、打篾等傳統手工藝植入其中。慕名而來的人流中,不乏文人雅士,忍不住作詩填詞,歌詠山水巖頭的楚楚動人,其中亦不乏膾炙人口的佳作。自然山水與人文景觀相融合,成了海內外學子研學旅游的好去處。
伴隨巖頭村文旅業態的逐步穩定,自然導流的循序增長,巖頭村開始依托運營團隊,對外承接成長禮、開蒙禮等集體活動,以團體體驗服務帶動產品展銷。經過幾年的積累,“巖頭模式”走出巖頭,開始循序參與到周邊文旅經濟的運營中,通過系統設計,對接團隊,開發旅游線路,布點服務,同時做好平臺信息發布、在線直播導流、舉辦節會等配套,探路大鄉游2.0模式。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