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馬曉芬)春回大地,農事漸起,婺城到處一派熱火朝天的春耕備耕忙碌景象。近日,區委書記蔡艷帶領區委辦、區府辦、區農業農村局、區財政局、區水務局、區供銷社、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區氣象局負責人,前往白龍橋鎮、蔣堂鎮調研春耕備耕工作。她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切實抓好省委、市委有關部署的貫徹落實,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全力以赴抓好春耕備耕工作,不斷提高全區“三農”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成員杜建明,副區長江少華分別參加調研。
在白龍橋鎮楊桂芳家庭農場,蔡艷一行詳細了解農場的基地規模、土地流轉、育秧育苗、農機使用、綠色防控技術應用等情況。該家庭農場現有烘干機4臺,拖拉機2臺,插秧機2臺,今年計劃種植早稻400畝,其中200畝機插已開始育秧。蔡艷說,“三農”工作事關發展根基,不可絲毫放松,必須抓緊抓實。要構建完善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破解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民難以享受社會化專業服務的發展瓶頸;要系統謀劃非糧化整治后半篇文章,加強對退苗還田農民的生產引導、政策扶持,扎實推動共同富裕;要依托農業“標準地”改革,對完成整治的田地,優先流向從事規模化糧食生產的經營主體,充分釋放農業規模效應;要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產業,打造“花滿婺城”美麗鄉村,讓農村有新氣象新面貌。
在蔣堂鎮吉康農機服務有限公司,拖拉機、收割機、植保機等農業機械設備種類齊全、陳列有序。蔡艷一行向企業負責人詢問了解農機銷售業績、銷售覆蓋面和購置補貼政策等情況,并鼓勵企業積極參與農業社會化服務,為鄉村振興作出更大貢獻。蔡艷說,農業社會化服務是“三農”工作的關鍵要素。要加強頂層設計,運用數字賦能,強化系統集成,打造從源頭到終端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農業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益發展。要外出取經拓思路,對標學習謀提升,以創新思維走出一條具有婺城特色的農業發展新路。屬地政府要立足自身特色,扎實推進數字農業走在前列,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擦亮“浙中糧倉”金名片。
隨后,蔡艷一行來到蔣堂鎮蔣獻勇家庭農場,看望了種糧大戶蔣獻勇。田野上,近千畝早稻田經過機械翻耕,呈現出勃勃生機。蔡艷詳細了解春耕備耕、農資儲備、農機使用和土地流轉等情況,并詢問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她說,糧食安全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支撐。屬地政府要加大農業公共服務力度,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幫助農民進一步降成本、增效益。各相關部門要沉到一線解決問題,精準做好“三服務·婺城家服務”,真正做到“鄉鎮吹哨、部門報到”,為糧食生產護航。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