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薔薇工作室”是婺城區檢察院于2017年11月成立的一支專業從事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女檢察官團隊,工作室以最大限度加強未成年人全面綜合司法保護,切實有效預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積極參與和督導未成年人保護社會治理,推動形成未成年人保護合力。
“面對涉罪未成年人,我們采用‘幫教+預防’形式,加強未成年人教育矯正和犯罪預防,堅持依法懲治與教育挽救并重。”工作室負責人告訴記者,對于主觀惡性不大、犯罪情節較輕的涉案未成年人,她們堅持寬容不縱容,實行依法懲戒和依法從寬相結合,綜合運用不批捕、不起訴、羈押必要性審查、附條件不起訴等法律手段,盡可能減少羈押、監禁帶來的“標簽效應”“交叉感染”。
2018年,少年小孟(化名)在成年人的教唆下,進入一高檔小區實施盜竊,隨后被警察抓獲。檢察官在提審時了解到,小孟是一名孤兒,由于養父母年邁無力教養,從小缺失關愛和文化教育。初來金華打工的他因沒找到工作,錢又用光了,這才跟隨他人入戶盜竊。未成年人做了違法犯罪的事,除了接受法律懲處,本還應由其監護人加強管教。但不論是小孟的養父母還是帶他出來的叔叔,都表示沒能力再管教他,更不愿拿出錢代其賠償被害人。
據小孟的叔叔以及看守所管教反映,小孟能吃苦、肯干事、表現好。隨后,“薔薇工作室”的檢察官們為小孟實施了“補愛計劃”,經被害人同意,對小孟變更了強制措施,組建了觀護幫教團,和司法社工一起給他添置衣物、安頓住宿,教他做人做事的道理,帶他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抽空還教他識字寫字,幾經波折后,大家還幫小孟找到了一份飯店學徒的工作。打工期間,小孟用自己的表現獲得了廚師長的認可,檢察官也常常以食客身份前往他打工的飯店用餐,進行觀護回訪。幾個月后,小孟終于用自己賺來的錢完成了賠償,并真誠地向被害人致歉。
類似這樣的案件還有很多,每一個失足青少年蛻變的背后,都是“薔薇工作室”團隊加班加點、日夜奮戰的身影。她們懲教并舉、寬嚴相濟,靈活運用未成年人特殊檢察制度,最大限度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同時,她們還先后啟動“春苗計劃”觀護幫教項目,因人施策開展“五堂幫教”,做少年維權的溫情使者。三年來,工作室共對165名涉罪未成年人做出不捕決定,對248名涉罪未成年人做出不訴決定,同時跟蹤開展不捕不訴后的觀護幫教工作,幫助涉案未成年人改過自新。
同時,面對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工作室成員堅持以零容忍的態度,從嚴從快批捕起訴侵害未成年人權益、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等犯罪。三年來,該工作室共辦理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78件、涉案人員98人,以持續強化的打擊力度,有力震懾了犯罪分子,用法律之劍守護孩子健康成長。
在日常工作中,檢察官們還深入開展涉未成年人隱患問題社會治理。在一次辦案中,她們注意到在同一個地方發生多起未成年人聚眾斗毆事件,便專門前往實地查看,發現該處有家網吧夜間接納未成年人上網,成了閑散青少年聚集地。于是,“薔薇工作室”立即牽頭聯合監管部門對該場所進行清查整頓。此外,“薔薇工作室”還是青少年法治教育與宣傳的基地,被評為金華市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婺城區青少年“第二課堂”校外實踐基地,先后有25批共1600余名青少年來到基地接受法治教育;常態化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給青少年們帶去生動的法治教育課,讓法治的種子在青少年們的心中持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以法護航成長,用愛守護花開。正如“薔薇工作室”墻上高懸的標志所表示的含義那樣:正中心的薔薇代表著未成年人,他們就是祖國的花朵,而呈心型烘托住花朵的雙手則象征著從事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檢察官,她們像托藤生長的籬笆墻,一心守護花開。(記者王靜姝)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