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徐美琴
“排隊”“預檢”……這兒不是看病的醫院,而是為百姓解決麻煩事的“矛盾終點站”——婺城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信訪超市)。自2019年7月正式啟用以來,這里每天都要接待不少群眾。
婺城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面積約1600平方米,不僅有“顏值”,而且有“內涵”。目前,中心設置了引導分流、聯合接訪、訴訟服務、法律服務、多元調處、心理服務、綜合信息指揮等9個功能區塊,設有老娘舅調解工作室、律師調解工作室、心理咨詢室、沙盤游戲治療室等20個工作室,集合了全區最好的矛盾調解力量,成為區一級化解矛盾的“綜合體”。
這一“綜合體”還有兩級觸角,延伸到基層。目前,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已實現全覆蓋,形成社會矛盾糾紛,分級調處化解的網絡格局。
什么類型的矛盾糾紛
都進這扇門
“我們想要回借給親戚的錢,你們這里能幫我們解決嗎?”日前,市民胡某、徐某、陳某來到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在入口處排隊等待后,來到了綜合受理窗口。經過引導分流,他們的案子被分到老娘舅調解工作室。
經了解,鄭某因業務問題被資金套牢,當時她兩個小孩還很小,作為親戚的胡某、徐某、陳某為了讓鄭某恢復經營,將自己買房的錢從銀行取出,希望能給鄭某雪中送炭,可十多年來,鄭某一直沒有歸還他們借款,當初說好的利息也一次沒有給,以沒有償還能力為由推諉拖延。
老娘舅張路前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聯系鄭某,組織雙方來到調解室。經過法理和情理的雙管齊下,鄭某表示要盡自己努力把錢還上,不要讓親戚對她失望,最終雙方達成協議。
“每一個矛盾糾紛都有其特殊性,但調解有一個總的原則,就是用心傾聽,擺事實講道理,使矛盾糾紛的調解達到公平、公正、合理。”張路前說道。
自去年7月份入駐區矛調中心以來,張路前老娘舅調解工作室已經成功調處288起矛盾糾紛。與去年相比,今年老娘舅團隊的“業務量”更大了。究其原因,張路前認為,一方面是老娘舅作為專業調解的公信力不斷增強,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群眾只進“一扇門”,反映問題更加便利,也更有針對性了。群眾到“矛調中心”,能“最多跑一地”。進了這扇門,“預檢”幫你找到專業的調解人員。
據了解,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能在短時間內接收類型繁多的群眾矛盾糾紛,得益于吸收了一大批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如老娘舅調解工作室、律師調解工作室、人民調解員聯絡協調室……各有所長,法律咨詢、心理服務、社會幫扶、公益服務等社會力量則能分門別類地提供各種服務。通過推行“一體化運作、一站式接待、一條龍調處、一攬子化解”,力爭將區“矛調中心”建成為解決信訪問題和矛盾糾紛化解的“終點站”。
而那些不屬于矛盾調解范圍的事件,在矛調中心也能找到自己的“歸口”。群眾在公共法律服務窗口進行法律咨詢后,會被分流到專業的調解工作室,如果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就可以到相應窗口進行辦理。調解不成的,可以直接在矛調中心進行立案。
區法院立案庭自去年7月入駐以來,已收案277件,主要包括婚姻家事類、侵權責任類、勞動爭議類、合同糾紛類等案件。
目前,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已有6個部門聯合入駐,采取常駐、輪駐、隨叫隨駐相結合的形式,確保中心有效運轉。
盡量“就地化解”
筑牢基層糾紛化解“首道線”
作為群眾信訪和矛盾化解的“首道線”,婺城區有數量眾多的、分設在村社的調解組織。也有設立在鄉鎮(街道)的矛盾調解分中心。這些矛盾調解的“毛細血管”,有效發揮了“三治融合”“全科網格”“微法庭”等作用,把信訪和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
近日,家住城西街道雙龍社區時代花園的方女士求助110,因為三樓的監控攝像頭,朝著她住的四樓,要求三樓將監控拆掉,對方堅決不同意,理由是裝監控是為了高空拋物,預防萬一。
城西派出所所長黃斌接到求助電話后,立馬聯系社區民警、社區主任及城西街道民情民訪代辦站的老娘舅宋園春一起幫忙解決問題。
經過現場查看后,發現矛盾的起因不是只為一只監控的轉向問題,是之前兩家因為采光、露臺的裝修,早已產生不愉快。了解基本情況后,老娘舅從從鄰里和諧的角度出發,找準關鍵點,對癥下藥,經過兩個多小時調解,雙方都愿意敞開心扉,認真聽取彼此訴求,最終得到了對方的理解,握手言和!
去年3月份,城西街道組建了一支由律師、社區民警、黨員、居民骨干組成的“老娘舅”調解隊,并成立了民情民訪代辦站,把中山路社區、雙龍社區、二七花園社區、河盤橋社區等四個城市社區緊緊“抱團”在一起,共同解決居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主動將矛盾化解在基層。
作為城市社區矛調中心,他們主要致力于家事調解、便民服務、消費者維權等糾紛調解。自民情民訪代辦站成立以來,已調解糾紛1226起,其中矛盾糾紛化解360件,便民服務210件,消費者維權180件,老訪戶接待150人次,法律咨詢120件,老人贍養50件,其他86件,收獲了居民的眾多點贊。
這是婺城區矛盾糾紛調處中心社會治理的縮影。“早、準、快”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是訴源治理工作推進的初衷。對此,婺城區建立糾紛流轉機制,將治理鏈條延伸到社會各個角落,構建起分層分類矛盾糾紛化解體系,力求從源頭上遏止訴訟增量。對經村級調委會調處后不能化解的糾紛,可將案件流轉至鎮級調委會或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調處,確保矛盾不激化。同時,優化“人民調解+司法確認”路徑,拓展在線司法確認申請方式,加大司法確認引導,提高司法確認率,確保協議執行有保障,矛盾糾紛不反彈。
目前,全區18個鄉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都已按2名專職調解員要求配備到位,并確保經費保障到位。以“一鎮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