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下地干活,午后家里忙活,這些天是莘畈鄉(xiāng)祝村村民劉銀根最忙碌的日子。每天,他都要在同鄉(xiāng)的一條山壟上收購新鮮黃精,趁著三伏天的烈日,夜蒸日曬,九蒸九曬,趕制成可直接干吃的黃精。
近幾年,他的黃精走紅了金華市民的微信朋友圈,他本人也成了小有名氣的“黃精哥”。除了劉銀根,湯莘公路沿線還散布著不少“黃精哥”,大戶加散戶,據(jù)統(tǒng)計莘畈鄉(xiāng)共有黃精種植面積近200畝,覆蓋種植、采挖和加工銷售,一個嶄新的高山藥材產業(yè)已初現(xiàn)雛形。
黃精是一味常用中藥材,取塊莖入藥,味甘,性平,具有補脾,潤肺生津的功效,在歷代醫(yī)家藥典中多有記載。劉銀根和黃精打了大半輩子的交道。早年幼時,尚是物資拮據(jù)的年月,村人上山干活,只在清晨喝了碗稀粥,鋤禾日當午,早已前胸貼后背,九蒸九曬的黃精成了村民們能量續(xù)航的法寶。黃精是和莘畈人一樣世世代代生長在這里的土著,喜在陰涼處,村民們跋山涉水都能遇見它。食不果腹,村民們就把它采挖回來,剪去須洗凈了放在灶上隔水蒸,蒸透了再拿到太陽底下曬。如此反復九次,生黃精的麻口蛻變?yōu)槭禳S精的甘甜,肉質感十足,被村民們用作充饑。
年歲稍長,劉銀根開始為安徽九華山一帶的加工廠收購生黃精。他跑遍金華、麗水、衢州等毗鄰的山區(qū),每年收購20到30噸生黃精。這些黃精經(jīng)九蒸九曬,在當?shù)乇蛔鳛樘厣糜萎a品賣,還有不少銷往亳州一帶,是百姓常用的養(yǎng)生藥材。
年復一年的采挖,讓野生黃精在南山逐漸鮮有蹤跡。劉銀根再也收不到那么多的黃精了。他開始反思,開始轉型。他扛著農具,到山上尋找黃精,開墾了10多畝地,把野生黃精種下去。一年接著一年,尋思著它的生長軌跡。一年長一節(jié),須根一年比一年多,塊莖自然成倍地變得肥壯。與此同時,劉銀根開始琢磨起九蒸九曬的工藝,開始從一個采購商轉型為一個黃精加工行家。
一成灶火一成日光,每一道蒸曬工藝都在黃精的成色、軟硬度、口感上留下鮮明的痕跡。一邊做著黃精加工,一邊分享圖文,在微信朋友圈引來一波又一波的關注,加之早期采購業(yè)務的積累,劉銀根很快被人稱作“黃精哥”。
眼看著劉銀根把家門口的黃精做成了“網(wǎng)紅”,村民們時不時地也將平日上山采挖到的生黃精賣給他,劉銀根40元一斤一律收購,一年下來能收2噸。一斤生黃精九蒸九曬后出7兩成品,劉銀根將這成品分檔,定價每斤150元到300元不等,邊做邊賣,生意紅火,效益可觀。周邊不少村民也跟著做起了黃精種植和加工,自產自銷,補給家用。
眼下,劉銀根正張羅著做相關審批認證,有意打出自己的干吃黃精品牌,正式進入線上銷售市場。
(記者張苑)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