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盛游
“無證明城市”改革入選首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名單、義烏市被列為國家電子證照應用試點、東陽花園村啟動全省唯一的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近段時間,我市改革領域捷報頻傳,改革大競賽激發的綜合效應持續顯現。
改革大競賽是今年市委、市政府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總抓手,也是在建設“重要窗口”中打造“金”字招牌、交出高分答卷的有效載體。半年多來,在賽改革創新、賽改革攻堅、賽改革速度、賽改革深化和改革領跑舉措評比、創新案例評比、重大試點評比、重點指標評比的“四賽四評”競賽機制下,各地各領域改革氛圍愈發濃厚,形成了全員競跑爭先進位的良好局面,全市共新增國家和省部級改革試點8項,超過去年全年水平。
全體起立全員競跑
省委車俊書記強調,建設“重要窗口”,要展現“全省域都是主角、全方位都要展示”的姿態和擔當。金華歷來是改革的前沿陣地,不少改革舉措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開展大競賽,目的就是激發人人爭當領跑者的改革激情,通過活動制度化、制度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的競賽機制,把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集中到關鍵處,形成“散是滿天星、聚是一團火”的改革集成效應。
把改革置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會有更為深刻的理解。
面對疫情沖擊,生產生活一度被迫按下“暫停鍵”。
復工復產挑戰更為嚴峻。面對困境,唯有以改革的思維和辦法破解難題。“在手機里點一點就能了解最新信息和政策,非常管用。”星月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顏放光說。扶持政策明了、項目申報簡便、一站式滿足訴求……市經信部門推出的“企業碼”成為數萬企業新寵。為有效應對外貿企業出口訂單下降問題,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金融辦聯合相關金融機構、保險公司,創新“外貿+信用+金融”改革,推出“金貿信融”融資業務,加大金融信保、出口轉內銷力度,6月我市出口同比增速和貢獻度均居全省第一。此外,“五減”政策通、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十縣連廿縣”勞務對接、共享員工等改革舉措走在全省前列,信用監管、市場監管、安全生產、建設、教育等各領域均第一時間發布助企幫扶政策。
“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在改革大競賽中亦能找到相通點。今年以來,大競賽活動通過量化比拼內容,明確了一批改革創新、改革攻堅、改革深化項目。而這些項目,或是重大改革試點,或能牽一發動全身,對經濟社會發展大有裨益。引導不同領域力量朝一個方向前進,大競賽活動實現了哪里發展最急需、哪里就是主賽場,改革的“這團火”就燃向那里、綻放光明。
真正的“一把手工程”
改革是需要打破瓶瓶罐罐的,是需要啃硬骨頭的。主要領導是否真正重視,效果完全不一樣。
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一把手”體驗“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機制,目的就是為了讓各地各部門“主官”帶隊抓改革。大競賽活動進一步擊響鼓、敲重錘,緊緊扭住這些“關鍵少數”,常態化、長效化推進“一把手”體驗制,明確市縣兩級所有涉及“最多跑一次”事項的部門“一把手”,以辦事群眾企業身份或陪同辦事方式,每年度體驗本部門“最多跑一次”全部事項1次以上、高頻事項3次以上,并積極推動體驗方式從“線下辦”向“掌上辦”轉變,體驗內容從政務事項向公共場所服務延伸,體驗地點從大廳向基層拓展。
“小孩和老人的醫保能在手機里代辦了,真方便。”不少市民點贊。這一便利,正是“一把手”體驗“最多跑一次”改革直接催生的“戰果”。市醫保局主要負責人在體驗過程中發現,前往窗口辦理城鄉居民參保登記的群眾不在少數,原因是此前的“網辦”只能給本人辦理,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兒童和老人無法享受這一便利。于是,網上幫辦服務開發上線,免去了群眾跑腿之勞。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有320多名“一把手”開展體驗活動,體驗辦事事項680多項,檢視問題375個,整改問題107個。
大競賽活動“月曬季評”的曬拼機制、“群眾打分”的考評方式,營造了不進則退、慢進也退的氣氛,讓各地各部門“一把手”感受到壓力,也激發著以改革惠民生、促發展的動力。“一把手”以群眾企業視角親身體驗,發現問題分析解決,找到堵點及時疏通,讓改革更加貼近基層所盼。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立場愈發堅定,改革也真正成為了“一把手工程”。
不只是一場競賽
開展改革大競賽的目的不只是“打比賽、爭高下”,而是以此為載體,鼓勵各地各領域攻堅克難、大膽創新、銳意開拓,推動更多改革舉措成為“領跑者”,助力高質量發展。半年多來,改革大競賽引領多個方面發生可喜變化。
賽出了改革的廣度,競相奔跑氛圍濃。在你追我趕中,各地各部門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多個領域改革實現突破見效,發展活力不斷得到釋放。如強主體,通過開發獎補資金信息管理系統等改革創新舉措,政策資金直達企業,今年以來已有23項政策涉及金額14.5億元實現線上申兌,惠及企業5376家,為實體經濟解了渴、提了勁。如聚人才,在全省首推“揭榜掛帥”引才機制,面向世界發布招賢令,用全球大腦解決金華發展難題,打響“卡脖子”技術攻堅戰。各地各部門以改革角力、憑創新出彩,激活了蟄伏的發展潛能,助力我市MEI指數在全省排名有較大提升。
賽出了改革的深度,爭先進位斗志足。如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我市企業開辦“零見面”模式已經走在全國前列。在此基礎上,今年市市場監管部門依托證照分離改革推動企業開辦迭代升級,打造了融合外網“智能申報”、內網“智能審核”、前端“智能展示”、后端“智能分析”的全鏈條、立體化、智能化企業開辦2.0升級版,實現注冊申報提速50%、登記審核提速80%以上,繼續領跑全國。
賽出了改革的溫度,為民服務實效高。在磐安縣,“浙里辦”實體服務窗口可辦理醫保、學費代繳、戶籍申請、營業執照申領等60項業務,貼近了基層實際。把線上功能搬回線下,是基于村民不熟悉“網辦”操作的考慮。改革的為民情懷,還體現在“一件事”上,讓群眾辦事從“到一個部門跑一次”向“辦一件事跑一次”轉變。今年以來,我市大力推進一警情三推送、犬只登記等14項群眾關注度高的“一件事”改革,并圍繞“一件事”情景化應用推動“無證明”延伸擴面,將醫療、銀行、保險、水電通信等行業納入首批拓寬領域,減少提交各類證明64萬余件,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讓群眾來打分
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是要把人民群眾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方便不方便作為檢驗改革成效的標準。近期,我市掀起了九大公共場所服務大提升大會戰,聚焦交通、文化、體育、旅游、商務、生活、醫療等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務,開展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規范化等“五化”行動,努力給群眾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我將直面矛盾問題,全面、真實反饋信息給上級,以實際行動助推改革成果更好惠及企業和群眾。”最近“上任”的改革督察員汪燕飛說。日前,市委改革辦聘請了全市首批改革督察員。這支改革督察隊伍,由企業主、群眾代表、基層代辦員、事務所和中介機構負責人、新聞工作者、兩代表一委員等組成。他們具備專業素質、熟悉基層實情,將帶著企業所盼、群眾所需參與改革進程監督。與此同時,我市還出臺了“改革金點子”獎勵管理辦法,每季度征集評選10大“改革金點子”,并分別予以500元獎勵。
市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說,改革的重要落腳點,是為企業、群眾謀福利,因此改革的成效好不好、作用大不大,也應由企業、群眾來評價,促進改革舉措真正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
為使競賽成果達到最佳效應,市委改革辦每季度征集一批改革案例庫、改革試驗庫、改革事例庫,及時總結活動中涌現的好經驗好做法,根據評估情況建立滾動式重點推廣改革經驗清單,做到成熟一項,推廣一項。今年以來,重點推進了疫情防控工作中基層黨建、社會治理、數字化管理、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等各領域改革成果的集成疊加,“標準地”事中事后監管、民情民訪代辦制、“金稅e站”等15項改革經驗做法在全市復制推廣。
“開展改革大競賽活動,就是要讓各地各部門都有一股闖關探路、敢為人先的勁頭,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士氣、添動力。”市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說,下半年將繼續推進改革大競賽活動走深走實,努力推動形成更多走在全省前列的實質性、突破性、系統性改革成果。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