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振榮、邵雪廉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手硬”已進入關鍵節點。每一個攻堅破難的行動,每一分逆勢奮進的動力,都在有力推動金華經濟企穩回升。
最新數據顯示,1—5月,全市17項主要經濟指標中,有15項好于1—4月。特別是從5月數據看,大部分指標增速實現加速回升,全省排名實現進位,我市經濟工作“爭先創優”行動取得初步成效。
精準幫扶優化發展環境
5月初,省委、省政府部署開展經濟工作“爭先創優”行動后,我市迅速行動,緊盯攻堅目標任務,形成工作專班體系,拿出戰時化、精準化、具體化的超常規舉措。
7個工作專班分別由市領導任班長,建立例會制度,及時溝通工作信息,解決實際難題。周例會由各專班的牽頭單位召集,半月例會由各專班班長召集,月度例會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主持召開。市級專班每周通報縣(市、區)專班工作情況,每月通報各縣(市、區)發展情況,并結合我市每季度開展的“曬拼創”活動,將其列為重點考核內容。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推進金華高質量發展,挑戰前所未有,信心貴如黃金。但,困難到底有哪些?信心到底來自哪里?為更好地摸清底數,一批又一批駐企服務員來到企業車間與田間地頭,與基層治理網格員、民情民訪代辦員一道,我市“三大員”隊伍以更大力度開展“三服務”。截至6月19日,全市共有駐企服務員7909名,收集問題數29421個,解決問題數28101個,解決率95.51%。全市共有民情民訪代辦員14836名,代辦民情民訪事項40021件,解決各類民情民訪事項39038件(民訪事項8172件),辦結率97.5%。全市共有基層治理網格員6039名(兼職網格員126848名),累計排查安全隱患43073件,辦結率96.71%;化解矛盾糾紛22961件,辦結率98.18%。
在調查研究與“三服務”的基礎上,我市出臺一系列舉措,為經濟發展創造更優環境,以更精準的政策引導激發市場活力。
卸包袱。截至6月10日,我市出臺各類惠企政策65項,累計落實減稅、減費、減租、減息、減支“五減”金額99.46億元,合計落實各類惠企政策金額184.6億元。為了讓各類惠企政策更快地惠及企業,我市推出“五減”政策通平臺,將各類惠企政策進行梳理、分類和提取,為企業提供移動端“一站式”查詢、辦理服務。
另外,我市還開發“獎補資金信息管理系統”,依托浙江政務服務網,對相關兌現業務進行全流程管理,實現財政獎補政策集中發布、企業線上申報辦理、辦理進度網上公開、辦理結果接受監督、市區兩級部門信息共享。
注活水。資金短缺是企業面臨的最大難題。今年以來我市金融機構新增貸款增速為近年來最高水平,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為全市1100多家企業和“三農”提供擔保服務,在保余額增速也達到近年來之最。為讓金融活水更精準地服務企業,創新設立“穩鏈貸”“穩崗貸”“工資貸”等金融業務。“穩鏈貸”重點推進核心企業及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融資暢通,“穩崗貸”“工資貸”以穩員工、保生產為目的。
搭平臺。為幫助企業拓市場,我市政府部門搭建外貿洽談交易云平臺、實施“百網萬品”拓市場行動、推進“春雷計劃”等,幫助外貿升級線上突圍、助力外貿開拓內銷、打造數字化產業帶。至今已組織企業參加各類線上展銷會20場以上,新增1300家制造業企業入駐阿里巴巴等平臺。
“越是在非常時期,越需要非常之手段、非常之服務。”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充分發揮行政手段與市場手段有效結合的優勢,行政引導越精準、政府服務越優質,越能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越能激發市場主體的自身活力。
創新解難激發市場活力
市場主體千千萬萬。我市深入實施“穩企賦能雙月攻堅”,統籌推進、突出重點,以專班運作方式挖掘增長潛力、激發發展活力。
“三駕馬車”協同拉動。投資、出口、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5月以來,我市各專班創新舉措、對標比拼、強力攻堅,多項擴大出口、撬動內需的亮點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全面開展集中攻堅。抓實城市品質提升、省市縣長項目落地、綜合交通建設、民生項目建設大會戰。1—5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長2.9%、居全省第三位,民間項目投資、交通運輸投資、生態環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設施投資、高新技術投資四個結構性指標全部增長10%以上,工業投資1—5月增長23.4%,居全省首位。
持續拓展開放廣度。市場采購全市推廣初步破題,截至6月16日,除義烏以外的縣(市、區)累計以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申報出口超30億元;加快培育外貿主體、防疫物資等新增長點,防疫物資出口規模居全省第三;發揮“義新歐”通道優勢,1—5月“義新歐”班列開行200列,發運量同比增長72%,開通首趟“中國郵政號”中歐班列。
積極擴大消費需求。順應“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我市把促進國內市場消費放到更重要地位。精準發放消費券1.5億元,核銷率、杠桿率均居全省前列,累計拉動全市消費7.3億元,特別是汽車消費券反響較好,汽車經銷商的銷量較平時增加50%以上。
三次產業共同發力。在年初率先復工復產的基礎上,鞏固發展態勢,開拓增長空間,積極探索精準有效的幫扶措施,不斷優化升級三次產業發展質量。
工業持續向好。針對不同工業門類、不同體量企業的不同需求,我市大力推廣應用“企業碼”,深入推進“四色”分類幫扶,推動扶工強工政策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截至6月18日,全市“企業碼”領碼數量達到29萬家,列全省首位;“四色”分類首輪393家重點服務企業已全面上門對接幫扶,“一企一策”解決企業難題160余個。數據顯示,在4月份工業生產全面回升基礎上,我市工業生產5月份繼續向好,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增速較4月份回升2.9個百分點。
農業穩產保供。我市出臺糧食生產扶持專項政策,扎實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非糧化整治行動,開展“百場十萬”生豬增養保供行動,重點農產品穩產保供成效明顯。1—5月,全市糧食播種面積73.01萬畝,同比增27.6%,位列全省第三;全市生豬總存欄77.24萬頭,同比增2.68%,排名全省第一。
服務業提質增效。我市是建筑業大市,全市共有1965家建筑業企業,從業人員80萬人,在穩投資、穩就業、穩增長中發揮獨特作用。為給建筑施工企業松綁減負,市建筑業和房地產工作專班在工程建設領域加快實行工程保函替代保證金,讓企業輕裝上陣。據估算,僅合同履約保證金一項,就至少可為全市企業釋放資金70億元。專班負責人表示,專班實施的建筑業提質增速行動,大力推進工程總承包、過程結算、工業化生產等,將力爭二季度單季完成685億元產值,同比增長24%,環比增長102%。此外,我市因勢利導促進社交電商發展,起草社交電商扶持政策,培訓直播人才,培育新經濟新業態。
搶抓機遇培育持續動能
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經濟工作“爭先創優”行動既是戰時舉措,更是平戰結合、著眼長遠的戰略行動,為金華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當前,既是全球疫情蔓延期,也是宏觀政策窗口期。國家正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對地方而言就是機遇。比如,在要素資源爭取方面,我市爭取到第一批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資金2.67億元,排名全省第一;新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48.24億元,排名全省第四。其中,浦江縣已爭取到3個項目的專項債券,總額度14億元,爭取額度位居全市第一。
更為重要的是,在這宏觀政策窗口期,我市對外積極爭取平臺與項目,對內推動企業承擔起轉型升級的主體責任,為長遠發展積蓄能量。
建設高能級平臺。省級新區金義新區的獲批成立,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金華發展的重視,也是市委、市政府搶抓機遇的成果。通過政策疊加、資源整合、體制創新,這里將成為高能級戰略平臺,以全國國際貿易綜合先行區、全省海陸開放大通道示范區、浙江中西部崛起引領區、金義都市區一體化發展新城區的定位,引領金華高質量發展。在不久前舉行的第22屆浙洽會上,兩大項目簽約落戶金義新區,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金義新區的吸引力。春濤智能園林工具項目總投資2.56億元(含引進外資1350萬美元),達產后形成年產100萬臺新能源物聯網智能園林工具生產線,年銷售收入6億元。浙中吉成產業園項目總投資10億元,擬建成高品質的化妝品產業示范區、化妝品行業龍頭產業園。
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交通項目不僅投資額大,而且是金華放大“區位+交通”優勢、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的基礎性、先導性工程。結合金華交通特點和需求,緊扣近期交通運輸發展的重點領域和和關鍵環節,我市將在2025年之前實施七大重點工程,涵蓋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客運樞紐升級、物流樞紐、智慧交通等內容,共涉及項目85個。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疫情沖擊,進一步加大了我市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等重點產業的步伐。今年以來,光通天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工,萬里揚自動變速器與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項目部分投產,是我市新能源汽車、數字經濟、新材料等重點產業轉型升級的縮影。疫情沖擊,也進一步讓企業認識到推進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性。我市深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推進重點細分行業創新智造行動,派發“智能化改造免費診斷服務券”,結合“企業碼”應用,加快推進企業“碼”上申領、工程服務公司“碼”上確認、診斷報告“碼”上審核,鼓勵工業企業進行智能化技術改造,通過智能化改造實現強鏈補鏈。
任重而道遠。確保“兩戰贏”、奪取雙勝利仍需非常之付出與努力,全市上下將以接力趕考狀態實干擔當、創新有為,為建設“重要窗口”貢獻金華力量交出速度快、質量好的經濟高分報表。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