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消息(記者章馨予)記者昨從市農業專班了解到,今年春播工作啟動以來,我市通過政策推動、潛能挖掘等舉措,全力推進糧食生產增產保供。截至5月26日,全市已完成糧食播種面積678481畝。
穩定糧食生產的關鍵在于政策推動。我市從提高耕地糧食生產能力、保障設施農業用地需求、切實保障農業生產灌溉用水、完善糧食生產補貼政策、建立健全規模種糧土地流轉機制、大力推進糧食高產示范片建設等6大方向出發,出臺穩產保供政策,加強“米袋子”“菜籃子”保障體系建設。
為進一步提振種糧農戶種植信心,我市新制定實施5條獎補措施:提高稻麥規模種植直接補貼標準,在原標準上每畝增加補貼50元;提高旱糧生產基地補助標準,在原標準上每個基地增加補助5000元;對新建擴建糧食烘干、水稻育秧、機具保養等農業服務中心項目,按投資額的60%予以補助;對原種植非糧作物或拋荒的基本農田改種水稻等糧食作物的,每畝給予鄉鎮一次性獎勵2000元;設立市區十佳優秀種糧大戶10個,每個獎勵8萬元,市區優秀種糧大戶10個,每個獎勵5萬元。
政策引導之余,更要想方設法挖掘潛能,緊盯當下單季稻、連作晚稻、旱糧等秋季糧食作物,努力擴大種植面積。4月以來,全市推進糧食功能區拋荒地開展糧食生產,引導糧食功能區非糧作物逐步有序退出,目前已完成糧食生產功能區非糧化整治13442畝,整治后改種植糧食作物10798畝。同時,結合農業“標準地”建設擴種糧食,目前經整村流轉土地統一糧食種植面積已增加約5300畝。在農作模式方面,推行旱糧種植、糧經套種,立足現有耕地實際深挖潛力,引導各地單季稻改種雙季稻,大力擴種旱稻以及馬鈴薯、玉米、大豆等旱雜糧作物,預計秋糧種植面積可擴大約3萬畝。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