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市“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在場內積極建言獻策,婺城百姓在場外亦三五聚首,相約熱議,大到政策新規、交通建設,小到小區垃圾回收設備安裝、文明禮讓細節。據了解,收入、養老、醫療、教育四大社會福利核心問題仍然是大家矚目的焦點。
王歡今年27歲,是一家國企的員工。一年半以前,她碩士畢業,輾轉來金華上班,并在單位附近租了個單身公寓。為了方便出行,入職后不久,她就貸款買了一輛車。雖然有每月1000元的人才租房補貼,但是年薪8萬元的薪資要應付年還貸3萬元的壓力和日常消費,還要攢下錢來準備買房,實在有些拮據。她希望,政府可以出臺新規,讓百姓薪資的增長速度跟上貨幣通常的速度,趕上房價飆升的速度,讓不拼爹也不拼媽的年輕人可以憑著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伸手夠得著有房有車的小康生活。
李女士今年55歲,為兒女操勞了半生,為社會工作了半生。退休進入老年,她希望能擁有一段屬于自己的豐富生活。平日里,她喜歡種種花、做做飯、跳跳操,但兒女們都上班去了,她和老伴總覺冷清。她希望,政府能積極引進民間資本,發展養老經濟,諸如養老地產、健康養老院等都是可行的方式,養老不只為養病,更為養心。這樣的需求在婺城家庭中十分普遍,老人獨自在家或交由保姆照管,年輕人不放心;年輕人在家陪伴老人,老人過意不去,大家都希望能有一個信得過的機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徐進是一位中職學校的老師。他認為,如今大部分家長對孩子期望普遍單一,一味想要上重點高中,輕視職業教育,未能讓孩子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此外,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間存在著明顯的不均衡。目前,金華學校多,規模和條件參差不齊;金華普高辦學規模越來越大,職業學校生源越來越少;金華市各個職業學校的專業設置重復,辦學特色不鮮明;職業學校的資源浪費嚴重;各中等職業學校之間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不一,師資力量不均衡。他希望,政府能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扶持力度,深入推進產學研一體化。
汪家祥在白龍橋鎮開了一家民營診所。平日里,來診所就醫的以鄉鎮百姓及周邊企業外來務工人員為多。他提出,金華醫療資源緊張,如果能把民營診所的資源利用起來,可以讓問題得到緩解。他希望,政府可以組建一個專業管理部門,對民營診所的醫療水平進行等級評定,配套相關醫保政策的傾斜,讓老百姓的就醫更便利、更實惠;同時助推民營醫療小而精、健康發展。
李劍霜是金華中心醫院傳統醫學中心的主治醫師。在他看來,近些年,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進一步加大了對傳統醫學的扶持和宣傳力度,對中醫的傳承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如今,自媒體發達,大眾對中醫熱愛和推崇達到炙熱的狀態,部分百姓用自學來的知識給自己配點中草藥服用,亦或給親戚朋友開具一張“小藥方”也是屢見不鮮。然而在醫院急診室因“錯服誤服”、“過量服”、“隨意服”、“任性服”等進行搶救的事件也是時有發生。他認為,政府主管部門、醫療團體可定期舉辦一些中醫健康科普活動,加大中醫文化的宣傳力度,舉辦面對普通大眾的中醫培訓和交流會,設立中醫傳承學習專項資金,培養更多優秀中醫藥接班人,助推中醫學傳承與發展。(記者張苑)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