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張茹先
恢復古子城歷史風貌
打造酒坊巷特色街巷
張茹先說,古子城是婺州古城的核心,是金華城的發源地,而酒坊巷則是古子城歷史街區風貌保存最為完整的一條街巷。千年古城看此巷,酒坊巷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改造之后呈現的面貌必然事關整個金華城市形象。為此,她提出了酒坊巷改造的建議。
酒坊巷,“酒”字當頭,應該利用“酒”的文化做好文章。千年佳釀,金華府酒。朱熹、呂祖謙、陸游、王淮共飲此釀,宋孝宗皇帝聞香識酒,婺府官釀一躍成朝廷貢酒,香飄各地。古典名著《金瓶梅》在描寫饋贈、飲用時,更是多次提到金華酒、浙酒。武松打虎前的“三碗不過崗”,喝的也是金華酒。有學者考證《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就是“金華酒”笑笑生。
金華酒有如此好的歷史沿革,但很多金華人并不自知。因此,在打造酒坊巷文化品牌上,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突出金華酒歷史傳承,在此地標位置設置集金華酒釀造、展示、售賣及品味窗口,讓金華酒香飄巷弄,香飄婺城。
其次,酒坊巷的街區面貌也需要承載歷史沿革,突出婺文化特色,有其獨特的辨識度和深刻的文化內涵。根據前期規劃的初步設想,重頭戲就是在將軍路與酒坊巷交叉口設立古子城城垣遺址保護區,作為酒坊巷文化展示的主要窗口和陣地,打造一個集文化展示、休閑娛樂、餐飲住宿為一體的古城墻文化廣場,并通過城垣、墻雕、小品等元素,讓古子城城垣遺址顯山露水,成為一處古韻味十足的新景點。
政協委員王嵐
直擊停車難題
關注家庭教育
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王嵐表達了自己最直觀的感受,那就是,2019年的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比2018年的成績更豐厚。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她覺得身上的責任更重了。
今年,王嵐提出了《關于在商業圈老舊小區建立體停車位的建議》。她指出,一到節假日,江北步行街商業圈就會出現嚴重堵車現象,商場的地下停車位根本滿足不了需求。再加上附近有學校,每天上下學時間,許多接送孩子的家長因為找不到停車位,不得已開車繞圈,導致出現堵車問題。附近有很多老舊小區,在建初期根本沒考慮停車位,導致居民想在自家周圍停車都成問題。
她建議,在江北步行街商業圈周圍建設立體交通。同時,將商業圈周邊老舊小區現有的停車場改建成立體停車庫。立體車庫可以由企業或私人投資,將建好的車位拿來買賣或租賃,誰投誰收益。打造立體停車位,不僅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為民解憂,也助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
此外,王嵐還十分關注家庭教育問題。她認為,家庭教育不到位,不僅會抵消學校教育的效果,還會給孩子發展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作為一名班主任,在實踐工作中,她深刻感受到孩子的教育問題很多時候是家庭教育的問題。她建議,要大膽嘗試,深化“對家長進行教育”的理念,讓金華教育再多一張“金名片”。
政協委員豐兆平
加快建設浙中
公鐵聯水運港項目
豐兆平介紹,浙中公鐵聯水運港項目將公路、航運與鐵路貨運有效銜接,打破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分割和封鎖,提升物流周轉效率,能極大促進浙中現代物流業轉型發展。目前,浙中公鐵聯水運港項目按“一港三區”布局進行規劃,“一港”為浙中公鐵聯水運港,“三區”即鐵路南站的國際綜合物流聯運區、鐵路竹馬館的大宗物資集散聯運,外加一個婺城港水運作業區。
南站區塊為先行啟動建設區塊,規劃建設9大功能區,包括鐵路貨場區、信息及服務區、海關監管區、倉儲配送區、零擔倉儲區、集拼倉儲區、市場區、停車功能區、辦公及配套服務區。竹馬館區塊規劃建設6大功能區,包括鐵路貨場區、倉儲區、市場區、貨車停車區、水港聯動區、信息及配套服務區。目前,鐵路南站區塊已全部完成建設,而竹馬館區塊建設進度相對緩慢,遲滯了浙中公鐵聯水運港項目整體開發,不利于金華市物流行業發展。
因此,他建議,一要科學編制建設規劃。金華市上下要高度重視浙中公鐵聯水運港竹馬館區塊的建設,將竹馬館區塊建設納入金華市交通發展總體規劃。二要明確責任,區域推進。在明確責任的同時,還要加強協調,強化督辦,有力推進項目建設。三要多方參與,合力推進。加強政策支持,市財政、交通及相關部門應積極向上爭取資金,確保項目及時建設。
政協委員張家良
推進城西建設發展
打造城市高端亮點
聽了政府工作報告后,張家良感觸頗深,尤其是2019年的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讓他覺得,非常符合目前金華城市發展的實際。“政府工作報告目標明確,思路清晰,決心很大,要求很高。特別是2019年的七大塊工作:高質量發展、高起點改革、高水平開放、高能級都市、高標準生態、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十分振奮人心。”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婺城區要加快建設“都市經濟創新城、美好生活幸福城”,張家良感受到了金華市政府對婺城發展的高要求。然而,因歷史原因,婺城區的城西區塊建設發展相對滯后,江北、江南、城東都有所發展了,唯獨城西停滯不前。張家良詳細分析了城西區塊發展緩慢的原因,同時也提出了許多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
他建議,城西區塊的發展要有更加科學的規劃,要以“成為整個城市的高端亮點”為目標,打造金華都市核心區;要加快步伐推進婺江西路、解放西路、人民西路西延工程的建設;加快二七區塊的規劃建設;加快熱電廠、垃圾焚燒廠的搬遷工作;規劃工貿大橋的建設方案;規劃鐵路浙贛線,大力推進金華站——湯溪火車站區間的改遷工作。
張家良希望,金華市能給予婺城區發展更多關注,爭取讓好政策、好項目落地婺城,特別是加大財政方面的支持力度,更大地激發婺城的發展動能。
政協委員嚴亮奇
大數據精準招商
助推實體經濟發展
嚴亮奇認為,在招商過程中,由于政府缺少對引進企業的資金實力、投資狀況、誠信等方面的評估,致使不法商家重復投資、虛假出資等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行為發生。他建議,可以運用大數據評估,進行科學精準招商。
一是要完善招商信息對接協作機制,實現信息匯通共享。建議政府招商部門在招商評估工作中,完善與行業協會、稅務部門、銀行、法院、各大網站等大數據平臺信息系統的有效對接,實現企業信息交換共享。
二是要完善涉企數據采集責任機制,為招商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建議由市招商局和工商聯牽頭,明確各招商單位和部門的企業數據采集明細,重大招商項目可要求出具風險評估可行性論證,為企業評估提供數據支撐。
三是要完善招商評估考評機制,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建議將此項工作納為政府招商部門的考核項目之一,由市招商局和工商聯共同出臺相關招商評估工作考核細則,明確評估部門及其評估責任人的評估責任,切實保障招商評估工作落到實處。
四是要完善招商評估獎懲機制,強化企業信用管理。建議市市場監管局和工商聯牽頭,深化與發改委、稅務、法院等部門的協作機制。在評估中,對于經營異常、嚴重違法失信的企業或投資人,建立招商黑名單管理制度;對于誠信企業,則給予各項鼓勵和支持,激發企業投資創業的熱情。
政協委員饒玉華
舉辦文化活動
打造中國“譜都”
饒玉華說,家譜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歷史學、民俗學、人口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金華地區有著豐富的家譜文化資源,在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美國猶他州圖書館等大型圖書收藏機構中,浙江金華地區的家譜資料占有比重較高。為此,他建議,可以將金華市打造成為中國“譜都”。
一是要正確認識家譜文化、姓氏文化等對于社會的積極意義。建議每年在金華召開一次高規格的、全國性的“姓氏文化產業論壇”,正確引導姓氏文化產業良性有序發展,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
二是要舉辦“中國家譜文化周”活動,農歷“六月六”舉行“曬譜節”。通過宣傳報道、推介推銷,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姓氏文化愛好者、一般游客前來金華游玩觀光。結合家規家訓學習和廉政教育活動舉行“曬譜節”,為文化周增加看點和熱點。
三是要打造“中華家譜大數據工程”,挖掘和收集更多的姓氏文化資料,豐富姓氏文化數據,把金華打造成為全國的家譜數據交換查詢中心。
四是要打造中國“譜都”。中國“譜都”的概念,在全國來說,還沒有哪個城市有過這樣的稱號。未來,借助“中國家譜文化周”活動把金華打造成為中國“譜都”,可以讓金華增添一張份量頗足的“新名片”。
政協委員顧容海
打造健康養老之都
推進工業強市目標
在討論市政府工作報告時,顧容海說,過去一年,金華市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同時,報告對2019年及以后年度的工作開展作了詳盡細致的安排,“通過政府工作報告,我覺得,金華的未來非常值得期待”!
顧容海認為,婺城強則金華更強。加快婺城區的發展,是實現市政府工作報告遠景目標的關鍵問題之一。他建議,要理順婺城區行政體制,盡快把婺城發展成吸引人才、資金、技術的盆地。關于婺城未來的發展方向,他與許多委員想法一致,那就是把婺城發展為養老中心。婺城有好山好水,有慢節奏的生活,市民素質高,學校、公園、醫院、道路等配套設施完善。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婺城區可以加快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步伐,把“健康養老之都”的理念向周邊縣市區甚至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宣傳推介。
此外,顧容海還建議,要繼續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扶持,營造公平、公開的市場經營環境。近年來,全國經濟形勢比較嚴峻,各地招商引資的任務都比較重。實際上,政府部門能夠吸引企業遷移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少。因此,我們要把更多的目光投入到對本地企業的培育,繼續為企業建立公平、公開的市場經營環境,幫助企業解決人才、資金和稅收問題。未來,我們還要想更多辦法把我們自己區塊范圍內的企業做大做強,早日實現金華工業強市的目標和規劃。
政協委員方劍平
優化區塊公交線路
改善居民出行條件
方劍平說,湖海塘區塊是金華近年來新開發的幾大區塊之一,隨著湖海塘公園及金華市體育中心周邊基礎設施、景觀設施不斷完善,該區塊已然成為金華的“新名片”。湖海塘區塊內的樓盤吸引力越來越強,居民人口不斷增多,據初步了解,區塊內包括保集莊園、綠城·海棠花園、濱江花園、新紀元、湖海·城市花園等高檔小區住戶近萬戶,人口約有3萬人。
湖海塘區塊雖然有很高的入住率,但居民出行卻不是很方便,目前,只有B1和B5兩條公交線路可通達。B1和B5的站點分別在八一南街和雙龍南街上,而且這兩趟車不能直接到達大型商場和超市,居民想要去鬧市區就必須轉車或者到附近后步行,而貫通東西的24路公交車和貫通南北的330路公交車,則都是經蘭溪街轉至合信路后到達公交南站,住在蘭溪街上的居民想要坐公交出行就非常困難。因此,關于優化湖海塘區塊公交線路的呼聲,已經越來越強烈。
方劍平建議,要盡早優化湖海塘區塊的公交線路,改善周邊居民的出行條件。一是將24路公交車和330路公交車的線路從蘭溪街延伸至湖海·城市花園和新紀元小區,然后再轉至公交南站。二是新增公交線路,方便居民去商場、超市、菜場和學校,方便老人買菜和孩子上學。他認為,優化公交線路,不僅能改善湖海塘區塊公交出行的便捷性,還能提升居民的滿意度,可謂一舉兩得。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