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書記,你看這塊地做個停車場怎么樣……”
“江書記,小微創業園的設計按照您上次的建議已經修改好了,您再幫我們看看……”
近日,記者在蔣堂鎮看到,一群人正站在一片空地上熱烈地討論著。他們所站著的這片土地,現在看來開闊平整,原先卻是鱗次櫛比的鋸板廠。原來,這里正在進行一場鋸板廠拆后規劃現場會。與會人員中間站著的是一個高瘦男子,皮膚黝黑,給人一種干練的感覺。盡管和他說話的人很多,他卻始終不急不躁,一派沉穩專注。他就是婺城區蔣堂鎮黨委書記江少華。
說起蔣堂,自1993年起,隨著沙畈水庫周邊的5個村相繼移民到這里,“低成本、零門檻”的鋸板行業逐漸興起。之后,家庭作坊式“鋸板廠”在這里星羅棋布,塵屑飛揚、噪聲刺耳、衛生臟亂、交通堵塞、安全隱患重重……久而久之,“柴火堆上的鄉鎮”成了蔣堂鎮在世人眼中的直觀印象。
在蔣堂履職三年,江少華清醒地認識到——蔣堂集鎮建設要提升,經濟發展要轉型,鋸板廠整治勢在必行。可他同樣也知道,鋸板廠拆除工作,必然會觸動部分人的“奶酪”,面臨的質疑和反對也將排山倒海。對此,江少華沒有猶豫,堅定地做起了披荊斬棘的開路人。
有的農戶說全家收入都指著這一臺鋸板機,要與鋸板廠共存亡;也有人認為拆了鋸板廠肯定會造成蔣堂鎮經濟的倒退,是勞民傷財;還有人找到江少華“說情”,自家親戚的鋸板廠能不能遲點拆……對此,江少華始終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直面矛盾,正面突破。
2017年,經過多次摸底調研、專家論證和動員宣傳,蔣堂鎮僅用1個月時間就拆除了集鎮整治范圍內的全部鋸板廠共計218家,拆除鋸板機250臺。
首戰告捷,江少華卻沒有絲毫松懈。他說:“拆字當頭,卻不是結尾,拆出空間是為了建出品質,我們要當好‘規劃員’、和‘建造師’。”今年3月以來,他先后進行了12次走訪調研,涉及全鎮所有行政村和規上企業,召開座談會、現場會6次。現在,有四個村在鋸板廠拆后的原址上蓋起了綜合樓,其中開化、清水塘和年坑村綜合樓已為村集體經濟帶來每年10萬元以上的收益;原先鋸板廠密布的乘風汽配廠的30畝土地也已被企業收購用以投入新的技改生產線……事實證明,鋸板廠的拆除并未阻礙蔣堂的發展,反而為其經濟發展開啟了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新局面。
“我們既要抓經濟發展,也要抓人居環境改善!”江少華表示。于是,2017年才通過市級衛生鎮驗收的蔣堂,又迅速投身到了省級衛生鄉鎮創建工作。說實話,蔣堂鎮衛生創建工作起步晚,鎮內又有浙贛鐵路穿鎮而過,鋸板廠拆后空基多,基礎配套設施落后……“如果說,其他鄉鎮的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是從零開始,那我們蔣堂就是從負數開始。”對此,江少華選擇了“笨鳥先飛”。
在省級衛生鄉鎮創建攻堅月,江少華要求鎮村干部早上7點半前開始自查、巡查。而他自己每天早上不定時間、不通知、不帶干部,獨自徒步進行“暗訪”。往往回到鎮里時,他的衣服都已經濕透了。靠著至上而下的拼搏實干精神,今年7月,蔣堂鎮順利通過了省級衛生鄉鎮的初驗考核,創建成果得到了一致肯定。
加快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籌備小微企業創業園的建設……眼下的蔣堂,生機勃勃;眼下的江少華,依然夙興夜寐忙碌不休。他說:“信義和美、拼搏實干、共建圖強,這是新時代金華精神,也是我們建設蔣堂、發展蔣堂的信心和底氣。我們將用大格局來謀劃鄉鎮發展,用‘小心眼’來要求工作成效;以春蠶到死絲方盡的情懷,實干為民,即便遇到挫折,也絕不改‘英雄義氣’,奮力書寫屬于我們蔣堂干部的‘擔當’!”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