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五水共治”碧水行動的開局之年,也是浙中生態廊道建設“兩年出實績”的攻堅年,而“美麗河湖”建設和“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是其中兩項關鍵工作。今年以來,婺城區為進一步夯實“五水共治”成果,推進生態廊道建設,在“兩建設”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美麗河湖”建設,通過實施水系防護與防洪、生態保護與修復、水質保護與改善、文化保護與景觀改造、沿岸土地綜合利用與開發等五大建設工程,高標準打造了莘畈溪這一“美麗河流”樣板,為全區的“美麗河湖”建設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則發動各鄉鎮街道、各有關部門,聯合第三方技術力量對全區大小雨污管網進行了全覆蓋式的徹底排查,并積極開展老舊小區等雨污管網改造,補齊截污納管短板,向實現全區污水“應截盡截、應納盡納”的目標不斷邁進。
“最美莘畈溪”串起美麗產業,帶動鄉村振興
走進莘畈鄉,一條流水潺潺、風光秀麗的莘畈溪首先引入眼簾,溪兩岸遍種綠植,更有那青磚砌就的擋墻使得靈動的溪水又增添了幾分古樸的韻味。每逢節假日,這里總是不乏游客,來一睹莘畈山水的美麗景致,感受自然生態的寧謐舒心。
剛剛過去的10月,全省公布了150條(個)市級“美麗河湖”名單,莘畈溪作為金華市本級唯一一條“美麗河流”入選其中。近期,省考評組在對莘畈溪進行現場檢查后,也對莘畈溪的建設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據了解,此次創建為市級“美麗河流”的莘畈溪河段是從莘畈鄉大立元村到祝村河段,全長3.6公里。莘畈鄉從2017年對莘畈溪“美麗河流”建設工作開始進行規劃設計,2018年初啟動工程施工,前后共投入600多萬元,從河道安全、沿河生態、景觀配套、河道管護、示范引領、旅游發展等六個方面入手,秉承“綜合治理、長期保護、生態提升”的治理方針,錨定“最美莘畈溪”的治理目標,將莘畈溪打造成了一條山水相融、人水相親的樣板級“美麗河流”。
安全為先,加強防洪泄洪
莘畈鄉作為三面環山一條溪的“川中之鄉”,每年汛期都會面臨洪患問題。為提升莘畈溪防洪泄洪能力,保障沿河兩岸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今年年初,莘畈鄉把加強莘畈溪防洪泄洪這項工作列入鄉黨委政府年度工作的“一號工程”,在完成莘畈溪清淤量2.8萬方的基礎上,啟動了祝村到大立元段綜合治理水利工程,對工程范圍內500米老舊堤防進行修復,并對7座堰壩進行了改造。
而早在2008年,莘畈鄉就已經實施了莘畈溪大立元至祝村段防洪堤工程,分段建設了該河段總計6098米的防洪堤以及6座堰壩。這一系列的工程措施有效增強了堰壩的抗沖刷能力,提高了莘畈溪的洪水防御能力,保障了沿河兩岸村民的人身財產安全。
水岸同治,打造最美溪流
在推進莘畈溪“美麗河流”建設工作中,河道管護是一項重要工作。對此莘畈鄉以“河長制”為抓手,開展包括莘畈溪在內所有水體的環境長效管理。實行“河、庫、塘、渠”四長制,對全域范圍內88處水體進行實名認領,重新選拔農村水務員充實河道管護隊伍,明確了11個行政村河道管護的長度和范圍,真正實現了管護范圍全覆蓋。
而在打造莘畈溪沿河景觀節點及配套設施上,莘畈鄉也有自己的一套。莘畈鄉按照“因溪制宜”的原則,科學規劃,最大限度地保留河流原有的自然生態美,按照河道走勢,把河道岸線的形態自然美,原汁原味地體現在溪岸兩側綠化景觀工程總體藍圖之中。共完成了青磚景觀墻建設2000米,漿砌軟石擋墻400米,景觀石擺放800米,卵石臺階500平方米,為河道沿線村民和游客提供了親水平臺十余處。這些工程的實施既提升了河道整體環境,展現了河道自然靈韻,又增加了溪流的藝術氣息,將莘畈溪打造成了“一河一景一品一韻”的特色溪流。
業態植入,“體旅+”振興鄉村
生態是莘畈的標簽,山水是莘畈的生命。莘畈鄉在打造莘畈溪“美麗河流”過程中,將莘畈鄉傳統文化元素、特色的“山水體旅”產業、小城鎮建設成果與莘畈溪的景觀工程建設有機結合在一起,利用已有公共體育設施如3.5公里長游步道、騎行道,占地約20畝的戶外拓展基地一期、二期,約5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200人的泳池、面積約6100平方米的周末菜園等,探索發展“農體旅融合”的新模式,發揮莘畈溪“美麗河流”建設成果的綜合效益,帶動鄉村振興。
今年在莘畈舉行的“第二屆浙江毅行系列活動”吸引了近8000名游客,毅行路線沿莘畈溪、莘畈水庫設置,游客們在欣賞山水風光,置身大自然的同時,切身體會到了莘畈溪“美麗河流”的建設成果。據介紹,2018年下半年,不斷有各類公司團建、學校師生的戶外拓展、老年體協的集體活動光顧莘畈和莘畈溪,莘畈和莘畈溪的美名不斷向外傳播。現在的莘畈溪不但是一條可玩可賞的“美麗河流”,還成了一條能夠帶動鄉村振興、促進百姓增收的綠色經濟紐帶。
群策群力,孕育精品工程
一項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并最終取得成果,需要參與人員的辛勤付出和通力合作。在莘畈溪“美麗河流”建設過程中,各級干部、施工人員密切配合、群策群力,使莘畈溪建設得以用最小的投入,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最佳成果。
區水務局是“美麗河湖”建設的主管部門,在莘畈溪“美麗河流”建設工作過程中,區水務局主要負責人和工作人員多次下鄉,指導參與莘畈溪建設,為莘畈溪的亮點打造和景觀提升提出了很多創新又接地氣的方案。莘畈鄉治水辦主任楊素娟及相關負責人和其他人員更是全程參與莘畈溪的設計、施工、驗收等每一個環節,他們無數次地用腳步丈量莘畈溪,整條河道的每一個節點、每一處景觀都爛熟于心,每天的步行路程都不下5公里。
莘畈鄉祝村村支書吳承榮是莘畈溪祝村段的村級河長,在莘畈溪“美麗河流”建設過程中,他始終盡心盡責地履行河長職責,自我加壓,村級河長每周規定的巡河次數是2次,而他每天都堅持到河道邊檢查。吳承榮還積極發動全村黨員,利用黨員活動,發揮黨員的示范帶頭作用,做好“美麗河流”建設的宣傳工作。吳承榮說,一項工作在做的過程中,老百姓出于不理解,總是會有一些反對的聲音,對此,我們一方面要做好溝通宣傳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堅持把工作做下去。現在莘畈溪“美麗河流”建設完成,老百姓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成果,反對的聲音沒了,取而代之的是點贊聲。
對于莘畈溪下一步的建設工作,莘畈鄉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加強長效管理,特別是對配套設施和綠化景觀的進一步提檔和后期管理維護。同時,還要積極引進產業、資金、技術和團隊,實現莘畈溪“美麗河流”的整體提檔,力爭創下省級“美麗河流”的榮譽。
“污水零直排區”建設,造福千家萬戶
“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是“五水共治”碧水行動的重點工作和主要突破口,是適應治水新階段、新形勢的創新舉措。今年以來,婺城區積極發動各方力量,主動出擊,以老舊小區改造、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等重點工作為契機,補齊截污納管短板,全力推進“污水零直排區”建設,以解決“五水共治”“反復治、治反復”問題,達到治根本、管長遠的目的。
提水質改民生
老舊小區改造見成效
說起婺城區城北街道常樂小區的變化,小區業委會主任吳林仙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過去,一到下雨天,小區道路上滿是污水不說,小區里的化糞池還不停地往外溢,臭氣熏天,讓居民們苦不堪言。現在好了,污水、臭水再也看不見了,取得代之的是干凈、整潔的居住環境,居民們無不拍手稱贊。”
位于市區青年路105號的常樂小區建于上世紀90年代,作為老舊小區,小區內雨污基本都是合流,化糞池堵塞也是家常便飯,部分建筑陽臺廢水與落水管合流,管徑偏小……種種原因讓小區環境一直都得不到改善。
2016年10月,婺城區五改指揮部將常樂小區列為“五改”范圍,通過雨污分流改造、新建雨水回用系統、綠化提檔、道路改造等改造項目,實現了小區的“大變樣”。如今,再走進常樂小區,你很難想象它以前“臟、亂、差”的模樣,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個舒適、全新、美觀的居住環境。
而在婺城,發生“大變樣”的老舊小區可不止常樂小區一個。記者從老舊小區改造主要責任單位婺城區五改指揮部了解到,2016年~2018年,婺城區計劃改造老舊小區168個,截至目前,已經改造完成105個,其中,有27個老舊小區是按照“污水零直排”小區標準進行改造的。
老舊小區改造屬于“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工作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其任務主要是圍繞城區洪源溪、回溪、通園溪等三條主要溪流的流域周邊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據婺城區“五改”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婺城區老舊小區改造工程,以全面提升水環境質量為目標,堅持“統籌規劃、分類實施、整體推進”的原則,以截污納管為重點全面開展。主要措施分為小區內雨污分流改造、陽臺廢水與廚余污水接入污水管網、有條件的小區增加雨水回收系統等。截至目前,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共新建雨水管166675米,新建污水管網16746米,受益戶數4876戶,建筑面積達40.92萬平方米。
老舊小區改造不僅改善了小區居住環境,更改變了經年遺留下來的雨污混流問題,為婺城“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工作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接下來,婺城區將以改造完成的小區為樣板,加快全區其他老舊小區的改造,為建設“污水零直排區”一步步夯實基礎。
主動出擊,
加快“污水零直排”鄉鎮建設
“污水零直排區”創建,不僅是攻克治水難題的一把利刃,也是治理好污水直排頑疾的一劑良方。要做到“污水零直排區”,區域內必須全部實現“污水全收集、管網全覆蓋、雨污全分流、排水全許可、村莊全治理”;沿河排口晴天無排水,地表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100%,劣Ⅴ類水體全面消除。
為實現這個目標,婺城上下同心協力,在農村加大投入,提升了農村污水運行能力,進而確保農村污水收集到位、治理到位,有效解決超負荷運行、達標排放難等問題,同時對小區污水泵站和馬路截污設施的日常運行加強管理,確保生活污水有效入網,提高污水管網運行效率。
在瑯琊鎮集鎮核心區塊內,有一條穿鎮而過的暗渠。原先,這條暗渠承擔了全鎮范圍內餐飲、商鋪、市場等主體所排出的污水,久而久之,這條暗渠成了全鎮聞名的“臭水溝”。“暗渠所經之處是臭氣熏天,路過的居民無不掩鼻逃之。”瑯琊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今年,按照區委、區政府關于建設“污水零直排區”的要求,瑯琊鎮主動出擊,迅速成立了瑯琊鎮“污水零直排”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對全鎮核心區塊進行了地毯式排查。以雨污管網問題為導向,通過瑯琊鎮雨污管網檢修及改造工程項目各個擊破。
在項目改造過程中,瑯琊鎮結合小城鎮整治實施項目,為“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提供有利條件。目前,瑯琊鎮已完成中山路、府林路、通南路、南山路、通橋街等污水主管網改造工程,污水接戶率達90%。“下一步,我們將主要對集鎮主村瑯琊徐村村內道路管網進行全面檢修,對舊宅區內管網老化、雨污混流、污水直排等問題進行全面整治。確保11月底前完成污水零直排區基礎建設工作。“瑯琊鎮副書記阮艷華說。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