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張苑 通訊員 周瑩)“謝謝你啊,金律師。你給我們提供了專業的法律建議,我們調處糾紛才有了思路,否則,面對這個糾紛恐怕要拖很久。”蔣堂鎮兩村調委會負責人握著聯村法律顧問金澤的手說道。
前不久,蔣堂司法所收到轄區內大源頭村與楊梅山村關于“山豬灣”山林權屬糾紛的調解申請。該起糾紛時間跨度長,牽涉面廣,專業性強。蔣堂司法所于3月26日、4月16日先后兩次組織浙江凱大律師事務所開展調處。大源頭村與楊梅山村各派代表參與調處。雙方當事人提供了山林所有權證、行政復議決定書等相關材料,顧問律師結合糾紛產生的前因后果及相關法律規定,給出了建議。最后,經過各自村民代表大會決議,雙方一致同意通過行政裁決解決“山豬灣”山林權屬糾紛,并簽訂《爭議解決路徑協議書》,雙方約定自協議簽訂之日起一個月內向婺城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行政裁決書面申請。糾紛得以圓滿解決。
目前,遇到糾紛尋求法律顧問的幫助、制定村規民約邀請法律顧問參與監督等已然成為村鎮百姓的行為習慣,法治觀念深入民心。婺城區已實現律師服務群眾“零距離、不缺席、不打烊”,“一村一顧問”法律服務體系建設進入了2.0時代。
2011年,婺城區啟動“一村一顧問”基層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各法律顧問為村民、居民及時解答日常生產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問題,提供專業的法律意見;接受村民、居民委托,代為起草、修改有關法律文書和參與訴訟活動;定期舉辦法治講座,發放法治宣傳資料,宣傳日常生產生活相關的法律知識;參與村(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主持的糾紛調處工作;協助起草、審核、修訂村規民約、社區公約和其他管理規定,為村(社區)治理重大決策提供法律意見等。有關部門、鄉鎮(街道)、村(社區)及轄區內各知名律所網格化聯動,積極驅動法治婺城建設再上新平臺。
為更好地發揮基層法律服務效能,今年,婺城區在現有基礎上重新統籌全區律師資源,全面升級律師服務農村(社區)制度。婺城區從事農村法律顧問的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從40名增加到82名,平均每名法律顧問從服務9-10個村(社區)調整到4-5個村(社區)。每名法律顧問的姓名、照片、聯系方式在各自聯系的382個村(社區)法治宣傳欄中進行公開。法律顧問每月到村開展坐班、走訪或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務活動至少一次,區司法局不定期下村開展走訪、抽查,一旦發現有不稱職的農村法律顧問,將堅決予以撤換。農村法律顧問的作用發揮也被列入各鄉鎮(街道)司法所的工作考核內容,促使各司法所與本轄區農村法律顧問加強聯系對接,并配合開展日常管理及考核監督工作,避免中間環節的管理缺失。
不斷升級服務的同時,婺城區積極拓展服務陣地,組建農村法律顧問“e服務微信群”,采用“隨時咨詢,隨時解答”的服務方式,在線解疑答難,大幅度縮短服務時間,節省法律顧問、村民的往來成本。
據悉,下一步,婺城區將繼續通過壓擔子,激發律師、法律工作者敢挑重擔、爭挑重擔、善挑重擔的潛能,進一步提高農村法律顧問在參與矛盾糾紛調解、法治宣傳、協助參與村級決策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從而提升全區基層法律服務水平,營造基層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良好氛圍。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