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陳曉倩)今年春節,家住箬陽鄉琴壇村的張桃林因為辦理了低保救助金,還申請到了一定的醫療救助金而過上了一個安心年。
原來,張桃林的女兒小婷于2015年查出罹患白血病,這導致了這個本來就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添霜。這三年,張桃林和妻子帶著女兒輾轉各地,尋找手術機會、等待合適的骨髓配對。去年8月,小婷終于等來了希望,但巨額的手術費和醫藥費依舊是一大難題。為此,依據相關社會救助政策規定,婺城區民政局按照支出型貧困類型為張桃林一家辦理了低保救助金。除此之外,小婷的醫療費用在醫保范圍報銷之后,還申請到了一定的醫療救助金。“能享受到這樣的好政策,又有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我們一定會堅強!”對此,張桃林滿懷感激地說。
據民政局城福社救科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低保救助分為三種類型,支出型貧困、收入型貧困及殘疾人單獨施保,而張桃林一家屬于支出型貧困。“支出型貧困的享受期限一般為一年,在健全完善低保工作制度的前提下,我們的申請救助經濟核對工作也在不斷完善。”該工作人員這樣表示。
眾所周知,社會救助是困難群眾的生活保障,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事業,是黨和政府保障基本民生的重要制度安排,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發揮著兜底性基礎作用。近年來,婺城區民政局嚴格按照省、市相關文件精神,不斷完善社會救助工作體系,持續加強各項救助政策的落實力度,持續檢查、督促、指導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建設,進一步推動提升鄉鎮(街道)社會救助服務效能。
記者了解到,眼下,婺城區的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查已經實現全面聯網。各個鄉鎮(街道)都落實民政員制度,實時調查將救助家庭的基本情況,申請材料上交至社救科后,工作人員會將申請人的信息在浙江政務服務網進行登記,實時查看申請人的婚姻、戶籍、教育等10余項反饋信息。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說:“核對反饋僅需要7天,而后續辦理我們的規定是20個工作日內,比省、市規定還少三天,盡量為困難家庭減少審批時間。”
據統計,截至目前,婺城全區在冊低保對象共2547戶3553人。同時,自2017年7月開始,低保金由按季度發放改為按月發放,更及時有效地保障了城鄉低保群眾的基本生活。此外,經濟核查工作在不斷加強,今年當前新增低保對象139人,低保注銷65人,確保“應保盡保、應退盡退”。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婺城區民政局還將按照新修訂的《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辦法》,建立健全社會救助救災體系,規范低保申請、審核、收入核對、審批等環節,健全監督和動態管理機制,通過“浙江省社會救助信息系統”的提升促進實現收入核對工作的網絡化辦理,達到提效增速的要求。同時,區民政局還持續加大宣傳力度,在各鄉鎮(街道)開展社會救助政策宣傳活動,加強民政員培訓,真正兜準兜住兜牢民生保障底線。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