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呂璐)這幾天,竹馬鄉下張家村成了茶花的海洋——第九屆茶花文化節正在這里火熱進行中。繽紛嬌艷、品種繁多的茶花,令游客和苗木商蜂擁而至,也為當地百姓帶來了紅火火的好日子。
茶花是金華的市花,有著“天下茶花數金華”的說法;而竹馬是中國茶花之鄉,又有“金華茶花看竹馬”的美譽。竹馬的茶花,經過近三十年的培育和發展,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品種不斷增多,至今已有數千個不同品種的茶花在這里的碧水藍天之中爭奇斗艷。同時,產業集聚效應更加明顯。尤其是下張家村,其已成了遠近聞名的茶花村。靠著種茶花、種苗木,村民們的口袋紛紛“鼓了起來”。此外,婺城區還在茶花成為農業特色產業的基礎上,給其賦予了新的內涵——借助節慶文化,將茶花培育成為鄉村休閑旅游的亮點元素。應該說,婺城區正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沿著高質量發展茶花經濟,讓婺城茶花綻放炫目光彩,鋪就一條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
“借著茶花節的勢頭,這兩天,我家每天都能賣滿滿一車的茶花苗木,大大小小差不多3000株吧。看來,今年的銷量應該比前兩年都要好!”竹馬鄉花卉協會秘書長、花卉苗木種植大戶唐汝有說。他坦言,得益于近日艷陽高照的好天氣,江西、江蘇、福建等外地客商源源不斷地來到竹馬鄉,或訂購茶花苗木,或參觀學習苗圃開辦經驗,這為全鄉花農都帶來了商機。
而在唐汝有的記憶中,早年間的茶花苗木,銷量都是靠雙腿“跑”出來的。“那時候,我需要自己帶著苗木到各地參加展銷會,進行宣傳,打開銷路。有時去比較遠的省份,路上就要幾天時間,風餐露宿,一路顛簸,相當辛苦。”他回憶道。如今,他和當地花農都只需要在花圃里等著,就能不斷地收到訂單了。他還高興地告訴記者:“現在科技發展了,我們還能通過微信還有各類網絡平臺進行銷售,貨款也能直接通過網絡交易,現在村里六七十歲的老人都人手必備一臺智能手機,用手機做買賣呢!”當然,茶花銷量不斷增加的背后,有著苗木商通過時間的打磨而積淀下來的、名為“誠信、品質”的金字招牌。在看到如今可喜成就的同時,唐汝有也對下張家村未來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希望,今后能夠建立大型的苗木市場,更加方便一些外地客商的采購。“現在都說要美化環境,發展綠色經濟,茶花作為觀賞類花卉,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好的發展!”說起未來,唐汝有充滿信心。
記者還了解到,在茶花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竹馬鄉的文化氛圍也不斷濃厚,錦鴻影視傳媒、星本文化傳播、三分田電子商務等公司在竹馬“落地”,促進以茶花為主的特色花卉苗木網上銷售平臺建設。以文化促進茶花經濟發展,以茶花經濟推動文化深入人心,成為了竹馬鄉實現鄉村振興的新路子。據悉,接下來,竹馬鄉還將引進10~20家以文化為主導的公司,用文化促進茶花產業的跨越發展。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