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陳曉倩)在婺城,“美麗鄉村”已經成為了一個特色關鍵詞。依靠綠水青山,輔以新農村建設者們的“奇思妙想”,婺城的美麗鄉村風景線串珠成鏈。2月6日,金華新聞網、廣眾網、浙江在線等多家市級網絡媒體組成的采訪團走進婺城,領略婺城新農村的美,體會婺城美麗鄉村的“蝶變”。
“這盆長得好,老板給我拿兩盆。”竹馬鄉下張家村的茶花遠近聞名,王阿姨慕名而來。“最近家里搬了新居,買幾盆茶花添添喜氣。”王阿姨告訴記者。
在三十多年前,下張家村還是個貧困落后的小村莊。為了讓村民們富起來,村支書錢瑞華首先嘗試種茶花,有了經驗后,他帶著村民們,開始發展花卉苗木種植業。通過從外地引進種花大戶、出租土地,村子里越來越多的人從事苗木種植業,逐漸形成規模,打響了下張家“中國茶花之鄉”的名號,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億元村”。
目前村內有多少戶種植茶花的?面對記者的提問,村主任呂艷青自豪地說:“以茶花為主體,全村有98%的農戶從事苗木種植。”一棵茶花一擔谷,一畝茶花一棟樓,茶花讓村民們富了起來,也讓下張家村聲名遠播。村里的種植大戶陳建洪還告訴記者,2017年下半年的銷售額有50多萬元,而2018年也已經有20多萬了。
在茶花經濟的帶動下,目前已經有浙江錦鴻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浙江星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金報集團金華市三分田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婺城區田園油畫公社等多家文創單位簽約入駐下張家村茶花文化禮堂,為“茶花文化經濟”添磚加瓦。
領略了下張家村的“茶花爭艷”,采訪團又來到了“水墨風光”的安地鎮巖頭村。去年8月,巖頭村開始了美麗鄉村精品村建設,如今,“山水巖頭”在梅溪河畔熠熠生輝。“巖頭要保留自己的鄉村特色,用‘鄉愁’吸引游客。”村支書陳秋平對巖頭村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游覽村莊的過程中,采訪團發現村內依舊保留著幾處泥瓦矮房,和周邊的白墻黛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陳秋平為采訪團解答了這個疑惑,“這些都是巖頭的特色,后續我們將引進社會資本,進行‘保留式’創新。”
在梅溪廊道美麗鄉村精品線建設中,巖頭村是重要的節點。陳秋平告訴記者,梅溪總長14.3公里,巖頭村就占了1.5公里。而在梅溪廊道有七景九堰一座廊橋,巖頭村就占據了三堰一景和唯一的一座廊橋。依山傍水,既有徽派建筑,又有古樸泥房,還有一排排現代化庭院樓房,巖頭村的魅力讓采訪團們贊嘆不已。
從北山水系生態廊道到秀美南山風景線,婺城美麗鄉村的畫卷正徐徐展開。采訪團一行領略了婺城的山水田園風光,為“蝶變”中的美麗鄉村喝彩。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