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酈莎、通訊員陳元慶)這幾天,白龍橋鎮新昌橋村中心的池塘邊豎起了一個木廊亭,古色古香的亭子里,沒有設欄桿,也沒有置石凳,而是預留了一排水管,分外引人注目。對此,該村黨支部書記柯建康介紹:“這是我們村正在建設中的生態洗衣房,馬上就要竣工了。”那么,這洗衣房,生態在何處,到底好不好用?
柯建康告訴記者,新昌橋村今年列入了精品村建設,村里很多工程都在抓緊施工中。大家很期待新昌橋能趁這次機會,讓村莊面貌煥然一新。而這生態洗衣房建設,就是村里人集思廣益的結果。柯建康說,村民們世代在村里這口水塘浣洗。尤其治水之后,池塘水質得到了很大提升,大家更喜歡到這里洗洗涮涮了。一邊是治水剿劣的要求,一邊是村民洗衣的需求,怎么辦?“多方探討之下,我們想到建設生態洗衣房。”柯建康坦言。
記者看到,新昌橋村的生態洗衣房地點選在村中心的池塘邊,池塘邊有一股泉水,洗衣房的水源就是將這泉水抽到高處水箱,再連接到各個水龍頭,洗滌廢水通過排水管道全部納入農村生活污水管網,再不用擔心對池塘水質造成污染。另外,洗衣房兩側還建造了長廊,除了中間10個洗衣臺外,邊上池塘里放養了許多觀賞魚,形成一道獨特景觀。
“有了這個洗衣房,不僅洗衣后的污水不再流入河塘,洗衣時也不用再彎腰躬背、不怕日曬雨淋。政府為我們辦這樣的好事,我們全村人都很支持。”村民管寶蓮高興地說。
據悉,今年的“剿滅劣V類水”行動,白龍橋鎮于6月底已圓滿完成任務。然而,因為農村人習慣在家門口的池塘里洗衣、洗菜,由此產生的污水直排河塘,導致剿劣成果時有反復。隨著剿劣工作的不斷深入,為了確保“門口塘”水質的鞏固提升,白龍橋鎮抓住金華市出臺的推廣農村亭廊式“生態洗衣房”政策,迅速行動,首先推出了第一批6個村的生態洗衣房建設。目前,這6個村均已開工建設。
如今,從新昌橋村來看,生態洗衣房拉近了干部與村民間的距離,解決了生活需求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未來,白龍橋鎮將進一步探索“生態洗衣”新模式,推動鄉村形成綠色生活方式,提升百姓治水的獲得感。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