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蘇曉婕、羅肖
“前不久辦不動產登記居然只要跑一個綜合受理窗口,當天就領了證!”相對于如今的辦事便捷,市民于先生清晰地記得,前幾年辦同樣的手續要經歷許多環節,還要跑住建、地稅、國土等部門的多個窗口,前前后后折騰了幾周時間。如今,在婺城區行政服務中心“跑一次”正是常態。
今年以來,婺城區行政服務中心綜合運用電子簽名、電子證照、網上支付、快遞手法等應用工具,破除“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建立健全覆蓋行政許可、行政確認、行政征收、行政給付、備案、年檢,其他審批權以及公共服務等政務服務事項“淘寶式”、“零現場”辦理機制,繼續推進“在線咨詢、網上辦理、快遞送達”的運行機制,以“最多跑一次”深化“放管服”改革,
“最多跑一次”
改革不打折
在婺城區行政服務中心,記者看到原本衛計局、民政局的單獨辦理業務的窗口已經不見,取而代之的則是社會事務、商事登記等綜合窗口。“以前也不清楚什么事項在哪個窗口辦理,現在好了,都是綜合窗口,不用再跑了。”市民張女士表示。對于市民來說,綜合窗口的設立可以減少“奔波”的次數,而對于工作人員來說,“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更重要的是辦事效率更高了。
作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一個有效途徑和重要載體,自推行行政審批事項“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模式后,婺城區行政服務中心按照“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集成服務模式,依托政務服務網等方式進行資料共享和信息傳送,改變過去群眾“跑多個窗口”為“跑一個窗口。”
截至目前,區行政服務中心通過科學整合,已設置投資項目審批、不動產登記、商事登記、其他綜合事務四大板塊綜合窗口以及社會事務、社會保障、經濟發展等7個綜合服務區,全面實行前臺窗口接件、后臺流轉辦理相分離的工作機制,提升行政審批效率,方便群眾辦事。
目前,行政審批事項“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模式已在區行政服務中心全面實施。
在實行“一窗綜合受理、全城通辦”模式情況下,區市場監管局推行企業名稱和住所申報承諾制。據工作人員介紹,在區市場監管局與金華電子創業園進行“企業住所登記申報承諾制試點合作協議”簽約后,以后創業園入駐企業僅需提交住所(經營場所)申報承諾書,住所信息申報表,即可免予提交租賃協議、房產證明等住所證明材料。
“這不僅極大地簡化了經營場所登記,還方便了我們企業辦理工商注冊登記。”前來辦理業務的李先生這樣說道,原本打算用一天時間辦理業務的他在交齊資料后短短十幾分鐘就辦理好了。工作人員表示,實施住所申報承諾制,不僅有助于簡化住所登記手續,釋放場地資源,還節省了企業登記成本,方便創業者創新創業。
如今,婺城區已形成一個中心、一個分中心(公安辦證)、一個代辦點(市場監管)的政務服務集中與分散相互依存的辦事格局,以方便不同區域的群眾辦事。截至目前,全區通過改革已實現“最多跑一次”事項735項。其中,實現“零跑動”事項199項,占“最多跑一次”事項27.07%。
申報查詢繳費
走入“指尖時代”
在浙江政務服務的手機App上,市民可以清楚地看到,行政服務中心辦事大廳已經被“搬”到了網上。在網上,不僅企業足不出戶就能在網上完成申報,市民也可選擇個人業務在網上進行辦理進行查詢、繳費等業務,十分便捷。若在網絡審核中發現錯誤,工作人員會第一時間打電話告知企業、個人在線修改。不僅如此,一些原本只能在省里市里辦理的業務,現在權力下放到區縣,審批都可以在“浙江政務服務網”上直接辦理。原本熙熙攘攘的行政服務中心辦事大廳如今冷清了不少。
登陸浙江政府服務網,顯示在首頁的就有辦事指南、咨詢投訴、平安隨手拍、公共支付等與市民息息相關的內容,市民還可以在App中選擇診療掛號、公積金查詢、公共支付、機動車違法等業務,十分方便。前不久,因在非機動車道路違法停車的徐女士在App上填上處罰決定書號,交通道路罰款支付也變得簡單了起來。“以前還得去交警隊和銀行,現在只要一點手機,馬上搞定了。”徐女士說。
走進區行政服務中心的大廳,記者還看到了大廳內顯眼的幾臺電子顯示屏。在顯示屏首頁,前來辦理業務的市民們可以在里面查詢申報指南、窗口電話、中心動態、中心簡介、部門公示、預約公示等信息。聯網后的電子顯示屏還可以識別市民身份證,登陸后便可查詢辦理進度等等。
在金華市婺城區行政服務中心微信公眾號上,記者親身“體驗”了一下。辦事人員登錄后,可以點擊浙江政務服務網頁面進行瀏覽。在一般“訂閱號”具有的“信息公開”功能的基礎上,微信公眾號上增加了不少互動功能和服務功能,辦事人員還可以點擊“熱點服務、辦事進度、辦事指南”等,隨時查詢行政審批事項的辦事進度,個人辦事或是法人辦事的辦事指南和流程,甚至咨詢投訴信件也可在微信號中進行查看回復。
用戶不僅可以通過關鍵詞查詢到與企業、公眾息息相關的政策和信息,還能實現政務大廳辦事查詢、網上留言、即時咨詢等功能。這樣的網絡化審批辦理流程,不僅方便了老百姓,也有利于各個部門提高辦事效率。微信事實上成為方便用戶在手機上訪問的“微網站”。
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是轉變政府職能的“先手棋”。隨著相關工作逐步落實,全面公開公共服務事項目錄和辦事指南,推行服務方式創新,構建實體政務大廳、網上辦事大廳、移動客戶端、自助終端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相統一的公共服務平臺,已成為政府網站發展的要求。
“互聯網+政務”
增加民眾獲得感
日前,在婺城區市場監管局全程電子化登記管理系統試點上線后,金華市成全訓練器材有限公司的企業負責人現場通過二維碼掃描領取了電子營業執照,標志了婺城區商事登記邁入了“無紙化、無介質、無費用、零見面”的新階段。如今,商事登記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先照后證已全面實施,實際上市登記證照聯辦13個事項網上網下聯合辦理也已部分實現。
以往,審批材料往往需要打印厚厚一疊,不少材料還要一式多份;要申報其他項目,重復的材料要再準備。隨著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這種耗時、低效、浪費資源的行政審批服務流程已被打破,加之電子證照庫共享應用的啟用,全流程無紙化的高效便捷審批時代正在開啟。
前來辦事的市民將身份證往桌上的讀卡器一放,幾秒過后,身份證信息便自動錄入電腦,再也不用復印身份證,接著,工作人員將辦理事項的申報材料審核過后,辦事人員便可完成辦理,整個辦事過程方便快捷。電子證照共享平臺的啟用,實現了老百姓辦事“多走網路、少跑馬路、多用電子、少用紙質,多到網上辦事、少到窗口排隊”。
據工作人員介紹,做好電子證照及信息資源共享,本地企業銀業執照進行電子化引用后,再次到辦事窗口現場辦理時,申請人不需要在提交營業執照復印件;公民身份證明電子化引用后,再次到辦事窗口只需要用身份證識別器掃描即可……
除此之外,區行政服務中心的各個窗口在使用二份證讀卡器外,還啟用了高拍儀,并加入投資項目電子證照入庫和電子簽章引用。窗口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辦事群眾前來辦理業務時,申報材料有些不必再重復地復印由工作人員輸入信息,而是可以通過高拍儀直接上傳至網絡,需要蓋章時,材料放在高拍儀下便可使用電子簽章,不僅極大地方便了信息錄入,避免重復遞交辦事材料,也提高了辦事效率。
“互聯網+”正讓政府服務變得更“聰明”。不少細心的公眾發現,政府網站如今越來越好用了,“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的體驗更贏得不少居民和企業給“互聯網+政府服務”點贊。
接下來,婺城區行政服務中心將持續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整合各類信息資源,擴大網上受理、在線辦理、在線咨詢范圍,通過綜合運用實名認證、快遞收發、網上繳費、掌上APP、全程電子化等互聯網手段,建立“一體化、標準化、信息化”的新型政務服務體系,實現“最多跑一次”改革目標。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