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走出多條轉型生態之路
在近日召開的婺城區畜牧業轉型培訓會上,記者見到了來自長山鄉的盧曉衛,他告訴記者,自從去年年底關停了原先的養牛場之后,他積極探索,接觸到了中草藥種植行業。如今他到各地取經,希望自己種植的100多畝白芍、板藍根等藥材能在今年下半年出效益的時候有個好收益。養殖大戶告別牛棚邁入中藥行,這無疑破解了養殖關停戶在畜禽整治后如何維持生計這一大難題,有力地推進了婺城畜牧業的轉型升級。
婺城是傳統畜牧業養殖大區,也是浙江省畜牧產業強區。婺城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戰略,在全面推進現代生態循環畜牧業發展的過程中,因勢利導,圍繞“優化布局、發展特色、打造精品、生態養殖”的理念,扎實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積極創建美麗牧場,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記者從區畜牧局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自整治畜牧業違法建筑、優化養殖布局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區共關停拆除養殖場1266家,拆除面積達70萬平方米,處置生豬13萬多頭,奶牛3000多頭,家禽46萬羽,專項行動順利“收官”。
沙畈鄉烏云村地處沙金蘭水源涵養區,村里不少百姓曾靠養豬發家致富。在沙金蘭水環境綜合整治行動中,為了百萬市民“大水缸”的清甜甘洌,養殖戶們識大體、顧大局,配合政府忍痛關停拆除一百多家養殖場。為使養殖戶捧上“新飯碗”,鄉干部積極引導部分退養戶從事蜜蜂養殖,其中村民李秀明就從一名“豬倌”搖身一變成了蜜蜂養殖戶,成功實現畜牧業轉型的生態之路。如今,在婺城,愈來愈多的“豬倌”走上了轉產轉業之路,變身為“蜂農”、“果農”。
堅持優勝劣汰打造升級樣板
區委書記王健曾說過,轉型升級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婺城區根據環境承載能力,適度壓縮養殖規模,調順調優養殖結構,念好“拆、建、育”的“三字經”,創建美麗生態牧場,推進畜牧業綠色發展,堅持精準施策、組合出拳,深化系列舉措,轉型升級顯著加快。
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必須堅持“優勝劣汰”,在淘汰低小散養殖的同時,鼓勵引導優勢企業做優做強。昔日名不見經傳的浙江美保龍種豬育種公司,憑借循環種養、科技養豬,如今在全國聞名遐邇。在該公司種豬育種中心,建有歐美莊園式養殖場,內設現代化豬舍、科研中心、蔬菜溫室、濕地系統等附屬設施,綠化面積達65%以上,并入選浙江省首批20家美麗生態牧場和浙江省畜牧業轉型升級表彰會現場參觀點。省委書記車俊在參觀美保龍時給予了高度評價,目前該養殖基地已吸引國內、國外多家單位前來學習,參觀人次近1.5萬人,成為婺城乃至全國畜牧業轉型升級的樣板。
婺城美麗牧場指日可待
為了更好地強化種畜禽場的規范管理,加強監督指導,加大對種畜禽場的扶持和發展力度,用活用好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扶持資金,確保項目資金真正用到品種改良和良種發展上,依托農業“兩區”平臺,婺城積極因勢利導,發展特色優勢種畜禽場。據悉,全區已建成種畜禽場5家,其中原種豬場1家,省一級場2家,二級場2家,涵蓋新美系、臺系、加系、金華豬等國內外知名生豬品種,其中金華豬Ⅱ系還被列入省級遺傳資源保種場。通過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支持,實現畜牧業由傳統粗放型向技術集約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轉變,將婺城區打造成全省種業強區。
此外,以農旅結合的模式,婺城開展金華烏啦烏兩頭烏產業文化園項目建設。打造成集兩頭烏研究中心、標準化示范場、科普教育基地、農旅結合示范基地游樂園等于一體的產業觀光休閑園。目前,該項目已基本完成相關準備工作,計劃準備開工建設。
接下來,婺城將繼續按照“創特色、促融合、出精品”的發展理念,將所有保留養殖場按照“標準化、設施化、生態化”的要求開展美麗生態牧場建設,力爭9月底前全區所有保留養殖場通過區級美麗牧場驗收,年底前新增6家省級美麗生態牧場,力爭在美麗牧場建設工作上走在全省的前列。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