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一間地下室,你會拿它做什么?你是否有個特別的愛好,你又讓它持續了多久?如果不是因為這個近30年的動漫玩具收藏愛好,或許,32歲的王欣文不會遇見騰飛在這個時代的形形色色的“英雄”,不會遇見最好的他自己。
1、 萬余件玩具見證30年中外動漫史
一間150多平米的地下室里,兩大排八層立柜上,多米諾骨牌一般密密麻麻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玩具人物,瑪麗兄弟、葫蘆娃、獅子王、北斗、熊大、變形金剛、蝙蝠俠、小虎隊……一個個經典形象的閃亮瞬間,一段段千回百轉的古今中外動漫傳說,一次次接踵而來的價值觀重塑,陪伴了一代80后在滄海桑田中的茁壯成長,從童年、少年直至青壯年。恰如這萬余件藏品的80后主人,王欣文,他用他的成長時光親手澆灌了這間收藏室,這間收藏室亦回報給了他同樣豐厚的生命能量。
“小時候,文文不愛說話,也不愛跟小朋友玩,總是一個人默默地翻閱書房里的連環畫,給一堆小泥人反復站位,演木偶戲似的給他們編故事。”王媽媽說。原來,那是王欣文方能挪步,父親王基高到揚州出差,專程尋了“泥人張”,給他帶回了水滸108將一整套泥人,五顏六色、神態迥異的泥人給了幼年王欣文最初的動漫啟蒙。
稍大一點,王欣文時常獨自往金華江北人民廣場去玩耍,尤其在夏日的傍晚或是電影院剛剛散場的時候,因為那時,總有擺地攤兒的人來趕場賣些小玩意。燈光不是很亮,看不真切,王欣文就在地攤上摸黑找,竟也集齊了《西游記》里的各色人等,還有葫蘆娃家族的所有成員。那年仲夏,童年王欣文初嘗到了收藏的意趣。
后來,中國的《花木蘭》傳到了美國,被改編成動畫片,刷爆了好萊塢票房;《西游記》到了日本就成了《七龍珠》,日本人把它賣回中國,又大賺了國人一筆。美國及日韓的動漫實力撼動了中國影視業,也侵入了中國青少年的文創消費市場。王欣文上高三時,金華開了第一家麥當勞,他去收了兒童套餐的第一個公仔玩具。緊接著,金華開了肯德基,麥當勞就倒了,他也上了大學。在秀美錢塘,讓這個大男孩流連忘返的不是蒙蒙西湖雨,裊裊美人影,依舊是他的麥當勞公仔,還有肯德基的,其中不乏限量版。一來二去,他已與肯德基的店員十分相熟,只要他去找她,她就能明明白白地告訴他,近期出了幾套新款公仔,他需要一次性買5個或10個套餐,才能把那不重樣的一打玩具領回家。
到了2005年,中國的動漫市場峰回路轉。國產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走紅大江南北。超“萌”的動漫形象更走出了國門,并“出口轉內銷”,出現在了肯德基和麥當勞的公仔隊伍中,被王欣文喜出望外地領回了家。
三十多年里,對話每一位動漫公仔,是王欣文百玩不厭的休閑方式,更成了他勤奮的出口,“我驚訝于每個公仔造型的獨特,每一絲肌肉的張力,每一個振奮人心的眼神……”也正因此,他選擇在大二時轉修編輯出版專業平面設計方向,開始與點、線、面,與色彩開始了新的碰撞。
2、 從英雄公仔到平民英雄
玩具公仔美則美矣。然而,于王欣文而言,這些人物承載的故事,更讓他對這個收藏愛好樂此不疲,對公仔愛不釋手。他愛他們,不只是因為“明星”,更因為“他們都是英雄”。
不同的時代背景,處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認同的“英雄”有所不同。就好像那個年代的初中生都愛打球,都迷球星。羅納爾多、貝克漢姆是王欣文一代人當時心中的偶像。他上初中時,恰是《灌籃高手》熱播,不愛學習的初中生櫻木花道,因為心愛的小女生被激發了灌籃天賦,馳騁球場,讓班上正值青春期的小男生們感同身受。王欣文也迷籃球,但他不迷球場,他迷球星公仔,一個個收,一套套集,竟也集齊了好幾支球隊。那時,王欣文的收藏已是驚人,偶與同學說起自己收齊了哪些知名球隊的公仔,同學不信,讓他別吹牛,他一再說是真的,如此一來二去,倆小孩兒竟就打起架來。那時,壯志少年的夢想不過是想離“英雄”的形象更近一點。
少年漸長成,英雄觀也日趨成熟起來。身體羸弱又有些膽小的美國隊長,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造出了能讓人瞬間變強大的神器,是英雄;愛跟漂亮姑娘搭訕的紈绔子弟鋼鐵俠,在被邪惡勢力綁架后勵精圖治,以其卓越的武器研發才能創造出刀槍不入的鋼鐵衣,拯救了自己,更拯救世界于水深火熱之中,是英雄;瘦骨嶙峋、身著銀甲衣的奧特曼,總會及時地從外太空趕來,與兇猛無比的巨型怪獸展開殊死搏斗,縱是犧牲生命也要保全島國人民免遭毀滅,是英雄;還有X戰警、喜羊羊、忍者神龜……
一晃二十余載,喬丹、貝克漢姆、羅納爾多……曾經叱咤風云的天之驕子,他們都退役了,變得肌肉松弛,變得白發蒼蒼;英勇的奧特曼成了在潮流中掉隊的out man;一心向佛的唐長老成了不懂愛的代表;連“后起之秀”的家庭好婦男灰太狼也逐漸淡出了江湖……但“英雄”的故事和情結永久地留在了一個幼兒、一個少年直至一個男人的骨子里。
3、 愛他就成全他的愛好
“一個真正的英雄,他可以玩世不恭,但在大仁大義、大是大非面前,他應當有堅韌不屈的立場;一個真正的英雄,他可以看起來很弱小,但在人類、家庭、朋友需要他時,他應當學會剛強,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點亮一縷和平的曙光;一個真正的英雄,他可以沒有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他應當是個性情的人,發展最適合自己的專長,成為最好的最完善的他自己……”在追尋“英雄”的征程里,王欣文篤定地遇見了最好的自己。
王欣文是個“夜貓”,每天,他白日休眠,夜里工作,承接了金華城里大大小小的雜志排版設計業務,堅持擠出時間,精進自己熱愛的設計業務,并廣泛涉足油畫、國畫等相關門類,以求融會貫通。賺自己能賺、該賺的錢,守著陪伴他長大的一地下室的玩具,守著妻兒,過自己有滋有味的小日子。在這一地下室的玩具里,或許兒子也會讀懂他,讀懂他的少年時。
“懂”或許是“愛”的最好表達。遙想當年,方便面還是個時髦的玩意兒,“小浣熊”一入市便紅了。小朋友們都愿意傾其所有零花錢買它,每包面里有一張卡片,一面是線描的人物形象和其經典語錄,另一面是人物生平大事記,人物或出自《三國》,或出自《水滸》。王欣文竟能一口氣拆了一箱的包,取出小卡片,把一張一張不重樣的挑出來,疊在一起,塑封進相冊。
就這樣,一家三口連著吃了好幾個月的干脆面,干吃的,水煮的,水煮干撈了拌的……為了不浪費,王媽媽變著花樣先后把幾十箱“小浣熊”、“小虎隊”做成了家庭主食!耙驗槲覀儛鬯,愛他就要成全他的愛好,讓他自由地去追求他認為美好并且熱愛的東西,并盡最大努力去支持他!蓖鯆寢屨f。
在王爸爸的記憶里,這樣的愛與支持在這個家庭已延續了好幾代。猶記幼時,他的父親還很年輕,最大的愛好便是收集“火花”,一張張漂亮的刻印紙被父親小心翼翼地從火柴盒上剝離下來,玲瓏剔透,惟妙惟肖;父親人到中年,又開始癡迷于收集唐卡;再后來,父親老了,竟返老還童一般收起了各類中式玩具。對,還有姐姐,姐姐不愛吃糖,卻為那五顏六色的糖紙著迷。不知從何時起,王爸爸在不知不覺中玩起了藏書,尤其是連環畫,到如今,已攢了滿滿一間書房。從前,這個書房是兒子王欣文閱讀的天堂,而今,它成了小孫子成長的樂園。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