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第二、三批達標鄉鎮優秀規劃方案評選結果出爐。經鄉鎮申報、設區市整治辦初審推薦、專家組評選、省整治辦審核等程序,在全省計劃第二、三批達標的748個鄉鎮中,共評選出優秀規劃方案65個。
在此次評選中,金華市共有5個鄉鎮上榜優秀規劃設計,其中,婺城區雅畈鎮小城鎮規劃方案作為一般鎮和獨立于城區的街道榜上有名,也成為此次評選婺城區唯一上榜的鄉鎮。
雅畈鎮位于金華市南部,武義江南岸,距市中心4.5公里。地處金華市區南側,東南接武義縣,東北瀕武義江,隔江與金東區江東鎮、多湖街道相望;西南毗鄰安地鎮,西北接金華經濟開發區蘇孟鄉。
“婺窯小鎮”規劃范圍為雅畈鎮政府駐地建成區,包括雅畈一村、雅畈二村、雅畈三村、雅葉、趙宅五個行政村。總規劃面積3.52平方公里,其中一般整治范圍2.55平方公里,重點整治范圍0.97平方公里。規劃建設期限為2017~2019年。
挖掘地方特色傳承古韻風情
雅畈古鎮是古代永康、武義等縣市出入金華府的必經之地,是當年金華南方通衢及經濟上舉足輕重的鄉間市鎮,民間一向有“雅畈不算鄉安地不算山”的說法。雅畈古鎮自起始之初本為因船只往返歇宿而自發形成的瓦市,始稱為瓦畈,后文人改為雅畈。后近邊的姚車、西邊的后陳、南邊的蘆村因凋零破落逐步遷移到雅畈居住,村居逐漸擴大形成集市鄉鎮,民國時期經歷多次撤并更名,解放后設立雅畈區,雖經歷多次變遷,但雅畈古鎮的形態格局卻未曾發生改變,依然保持著明清時期的主體格局。
因此,在現存的101幢傳統建筑中共有明清建筑36處,處于上街、下街、后街、長街四條街中,堪稱藝術瑰寶,對填補中國民居建筑風格研究的空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和價值。雅畈現存重要歷史建筑與傳統民居均為白墻黛瓦,院落式庭院,集建筑、雕刻、繪畫于一體,典型地體現了浙中民居的獨特風格,是典型的婺派風格建筑。在大批古民居、古祠堂中,七家廳、將軍殿、葉氏宗祠、陪嫁井等19處建筑,更是金相玉質、登堂入室、滿目鐘靈毓秀,無論是玲瓏剔透的牛腿,造型特別的斗拱,古色古香的門窗,還是別具匠心的梁棟,古畫壁,無不取精用宏,巧奪天工。
雅畈歷史悠久,民風溫文爾雅、忠厚淳樸,創造了燦爛豐富的傳統非物質文化,如傳承千年的婺州窯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曾經與金華火腿齊名的“金華斗牛”“金華毛坦”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價值高。還有極具雅畈地域特色的疊饅頭、迎蠟燭、道情等傳統民俗與技藝,共同組成了雅畈豐厚的文化底蘊與地域特色。
規劃上按照“保古鎮、辟新區、軸片相連”的空間發展模式,再對婺州窯、金華斗牛等相關非遺文化要素進行提取,將相關元素融入在鎮入口、道路交叉口、廣場公園、街角綠地等重要節點,同時整合休閑文化產業打造傳統手工作坊、非遺文化館產業項目。
此外,還通過提取婺州窯及極具地方特色的婺派建筑,結合雅畈周邊梅溪、武義江環繞的山水格局,共同組建雅畈獨特的“logo”標識。通過依托雅畈歷史街區及地域特色豐厚的婺州窯、金華婺劇、金華斗牛、金華毛坦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古鎮、古街休閑旅游服務區,發展休閑人文旅游產業,并按照3A級景區標準進行景區內部相關建設。
雅畈鎮結合鄉鎮地理區位、資源稟賦、發展水平等條件,確定適宜的整治目標和方式,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展現地域風情。
規劃因地制宜
展現地域風情
雅畈鎮對本地環境整治工作負總責,通過政策鼓勵、典型示范等措施,著力推進建成區環境整治,加強宣傳發動,探索群眾自主管理的有效途徑,充分引導和調動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切實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
規劃用三年左右時間完成基本整治工作,有序推進整治提升,突出雅畈依托歷史街區及非物質文化資源以人文旅游和休閑商貿發展為特色,建成宜居、宜文、宜業、宜游的“婺窯小鎮”。規劃方案還具體規劃了基本整治工作,重點治理鎮區的地面、水體環境衛生,整頓鎮區城鎮秩序,提升城鎮主要區域和道路的綠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建成區環境風貌,通過環境衛生整治工程、道路整治工程、空中纜線整治工程、商業街建筑整治改造工程、綠化景觀工程、重要公共服務設施提升整治工程等六大整點整治項目,將雅畈建成環境整潔、管理有序、設施配套的宜居、宜學、宜業、宜游的“非遺”古鎮。當前,環鎮南路、雅東街至芳田村綠道、東陽街(梅溪一橫二路)污水管道改造工程、東陽街兩側綠化工程等項目已經開工建設。
規劃中還結合雅畈實際,因地制宜特意打造兩條特色街。一是特色商業街。通過推進“特色商業街區”打造工作,充分發揮精品單位、門店的示范帶動作用,推動雅畈鎮城鎮管理工作的優化升級,提升雅畈鎮的特色品位。打造雅畈“人文休閑、商貿服務、旅游接待”于一體的綜合型精品街區,體現雅畈的主題定位。二是打造非遺特色街。為了體現雅畈鎮的主題定位,規劃對歷史街區內部上街——下街的整體打造,對其建筑風格和它的功能、需求以及它的文化內涵都要符合每一個非遺項目的文化內涵和市場需求,既能夠展示、展銷,還能夠讓旅游者、當地的民眾參與,可以互動起來、可以生產,提供生產的場所、銷售的場所、互動的場所,另外還要給他們提供滿足他們需要的生活條件,打造具有雅畈特色的“非遺大街”。
此外,還進行產業規劃,規劃雅畈鎮鎮區以第三產業為主導,三產聯動發展的格局。一產:打造特色苗木種植區;二產:打造工業聚集區,以生態工業為主導;三產:結合雅畈歷史街區及非物質文化資源發展休閑人文旅游產業,對特色商業街及歷史商業街區進行業態引導,以休閑文化產業為主打,開發特色美食、人文展示館、手工作坊、休閑商業等,同時以點線面結合打造一條特色休閑旅游線路,將人文景觀、公園節點進行串聯。
“此次規劃除了五個行政村,還將漢灶村也納入其中,作為一個單獨的規劃進行設計并結合進來。漢灶村的中國婺州窯博物館自開館以來,就吸引了無數游客,在此基礎上,規劃了遺址公園、農耕文化園,現已開展評審工作。”雅畈鎮黨委書記趙錫生介紹。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