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蘇曉婕、朱慧敏
眼下,婺城區已有6個鄉鎮全面完成D級危房的拆除,其余鄉鎮也緊隨其后,在比學趕超的氛圍中不甘落后。
自啟動“治危拆違”專項行動以來,婺城區按照浙江省“除隱患、保安全、促轉型”治危拆違攻堅戰行動的總要求,結合當前全區“三改一拆”“無違建”創建以及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強力開展城鄉危舊房治理改造和違法建筑拆除,助推經濟社會轉型,加快“兩美”婺城建設。
如今,全區“治危拆違”工作陸續從速度、力度、溫度、深度四維度全方位推進,旨在進一步拆除違法建筑,加快推進城中村改造、舊村改造和危舊房治理改造,消除群眾住房安全隱患,保障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
明確時間表拆出加速度
日前,在婺城區住建局村鎮管理科,只見辦公桌上堆著滿滿的資料,打開工作人員的電腦桌面,密密麻麻的文件直看得人眼花繚亂。“每天下午五點,各鄉鎮將各自的治危拆違進度上報,我們負責統計數據,從而全面掌握全區的治危拆違進展情況。”村鎮管理科科長戴敦清向記者介紹道,除此之外,科室的工作人員還經常下鄉督查危舊房治理進度,可以說是“治危拆違”工作背后可靠的后勤兵。
據悉,對于一些農民自建房,底數不清楚、房屋質量差、長期疏于管理、產業層次低等方面的短板交織在一起,已經成為城鄉建設管理中的重大隱患。為此婺城區給治危拆違攻堅戰明確了時間表,并在每個時間節點明確了具體的工作要求。
炎炎夏日,各鄉鎮都沒有放松治危拆違工作力度,全體鄉鎮干部緊緊圍繞全區治危拆違的工作目標,統一思想,嚴格落實工作責任。這幾天,在竹馬鄉各村總能見到身穿紅色馬甲的網格員們,他們走村入戶對全鄉所有農房情況進行摸底調查。他們不僅要將所有農房情況登記在冊,還要通過手機掃二維碼(目前,竹馬鄉已經在16個行政村全面實現“一戶一碼”),將包括房屋基本信息及附屬建筑(違章搭建等)照片信息全部建檔成冊,目前該項工作已經基本完成。
近期,在莘畈鄉祝村又一幢C級危舊房被成功拆除。這幢房子是個兩進老宅,占地面積為130余平方米,為三戶人家所共有,雖然沒有人居住,但有一戶人家將此處作為廚房。土木結構的老房子經過風吹雨打,其中一面墻壁已經出現局部倒塌的現象,為了村民安全出行,拆除勢在必行。在村干部的多方勸說下,以及免費提供臨時灶臺給其中一戶使用,最終三戶同意拆除。據悉莘畈鄉在時間節點內圓滿完成D級危舊房的拆除任務后,以一戶多宅整治為抓手加大C級危舊房拆除整治工作力度。
截至目前,莘畈鄉、箬陽鄉、蔣堂鎮、沙畈鄉、雅畈鎮、新獅街道都已全面完成了D級危舊房整治。此外箬陽鄉、長山鄉、塔石鄉、新獅街道已經完成對C級危舊房的整治。
“比學趕超”
助力“治危拆違”
塔石鄉共有D級危房338戶,在全區鄉鎮中D級危房數排名第一,工作任務十分艱巨。為確保全鄉治危拆違的進度,塔石鄉通過每日通報進度,每周約談排行靠末的村干部和聯村干部,形成治危拆違清零的倒逼機制,并將治危拆違工作納入黨員“8+X”承諾管理,讓全鄉黨員起模范帶頭作用。
治危拆違進入攻堅戰,恰好迎來了夏季高溫酷熱天氣,為了持續推進“治危拆違”工作,塔石鄉干部采取了錯時開展治危拆違的方法,在一天之中溫度較低時組織拆危房,其余空余時間便在危房戶家中做思想工作,正因如此工作進度沒有因為高溫天氣而延緩。
塔石鄉地處大山,部分村不光要完成治危拆違工作,還要拆除位于地質災害點的房屋,工作難上加難,余塢里村共有D級危房26戶,加上位于地質災害點的民房共有50余處。開展治危拆違工作以來,余塢里村結合本村實際,鄉村干部通過多次上門給村民做思想工作、提前安排房屋給一戶一宅的村民們居住、了解危房戶想法等方式,統籌安排,將危舊房屋連片拆除用于村莊規劃。截至目前,塔石鄉已拆除D級危房327戶。
乾西鄉共有D級危房227戶,因鮑楊區塊城中村改造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乾西鄉克服工作人員不足的困難,鄉、村干部頂烈日戰高溫,在周末時間加班加點組織人員機械,持續推進治危拆違工作。
上周末,乾西鄉各村時刻匯報著“治危拆違”進度:楊石村兩委正在上門給危房戶做思想工作、王店村危房正在拆除中、幸福村已聯系挖機進場施工……對于乾西鄉、村干部來說,不僅周末加班是常態,下班時間只要有危房戶在家就是工作時間。“一般村民白天都在外工作,等他們回家也要6、7點了,再等他們吃完飯跟他們算經濟賬、安全賬、發展賬,時間一下就過去了。”
自開展治危拆違工作以來,為切實做好危舊房排查和治理工作,乾西鄉結合實際組成工作小組,與村兩委共同合作,責任層層落實,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提出“拆要公平公正,拆前工作要做深做細,安置方案要有數”,截至目前,乾西鄉已拆除D級危房219戶。
想群眾所想
急群眾所急
硬邦邦的“拆”字背后,是工作人員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的溫情,是“7+2”、“白加黑”的工作常態,是一次次硬著頭皮、厚著臉皮、走破腳皮、磨破嘴皮做工作,將心換心為群眾排憂解難贏得的配合與支持。
方錫偉擔任乾西鄉幸福村支書已經有19年了,身為村支書他總是把村里的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來做,用實際行動取得村民信任。啟動治危拆違工作后,大家總能在拆除現場看到他的身影。不僅如此,方錫偉還帶領村兩委層層召開會議,對拆違工作提前謀劃。“村里已經有許多老房子沒人住了,不拆不僅影響村莊美觀,還不利于村莊的整體規劃。”
幸福村共有D級危房39戶,已拆除32戶。為了做農戶思想工作,方錫偉帶領村兩委干部堅持工作在一線,挨家挨戶上門宣傳政策,并且將規劃也告知農戶,讓他們對村莊未來的模樣心里有底。“有些危房戶都是用泥土砌的,墻上都裂了一條縫,為了保障村民生命安全,村兩委都十分積極,一次不行就兩次,多次上門做危房戶思想工作。”方錫偉說,“有幾戶至少上門5次,家里的父母不同意,干脆從說服親戚或子女入手。”將政策講明、道理講清后,村民大部分都支持這項工作。
一個禮拜的時間,村內35戶D級危舊房全部拆除完成。這是位于竹馬鄉最西邊的小村莊李經堂村在治違拆違中交出的一份成績單。這樣的速度和力度在全鄉16個村里算是首屈一指的,這些都離不開鄉黨委政府和村兩委的共同努力。李經堂村村支書李躍飛就是這樣用他的真心、細心、耐心將工作踏踏實實做好,獲得了村民們的紛紛點贊。
“工作能做得那么順利,離不開村民們的理解和村兩委的努力工作。”李躍飛這樣說道。在治危拆違工作的開始,李躍飛帶著村兩委全面摸排村上的危舊房情況,并上門進行政策宣傳,告訴他們拆除危舊房的好處。其中有一位70多歲的老大爺,夫妻倆常年患病,家里經濟條件不是很好,如果將其舊房子拆除,一時間沒有經濟能力重新建造。
李躍飛在了解實際情況后,與鄉里負責人主動銜接,在對其房屋進行專業評鑒后,發現其房屋的主體架構還較為穩定。為了讓李大爺的生活環境改善,村上主動對其房子進行了修繕。“現在房子粉刷一新,屋頂墻壁也重新加固過了,真的比以前住得舒坦多了。”李大爺樂滋滋地說道。
打好“拆、控、用”組合拳
來到竹馬鄉東宅村的長塘,只見清澈的水面上種著水葫蘆、睡蓮等水生植物,池塘四周的墻體被粉刷一新,并繪上了精致的水彩畫。“現在這口池塘環境可好了,水清了邊上的環境也好了。現在吃完晚飯,很多人都愿意來這邊散散步呢。”
但就在幾個月前,這里還有著一幢破敗的老房子,池塘邊也是雜草叢生,就像是一個被人遺忘了角落。為了進一步改變村莊面貌,東宅村兩委以治危拆違為抓手,并對池塘進行了清淤,清理了池塘周邊一些破敗的危舊房,騰出了一大片空地進行美化。如今水清岸綠,一派安居樂業的和諧畫面。
除了建成村莊綠地,婺城區多個鄉鎮以全面建設美麗鄉村為抓手,對治危拆違整治區域進行長效管理,加快對拆出空間的利用,使村莊規劃更合力,環境更優美。據悉,塔石鄉余塢里村將危舊房大面積拆除后統一規劃,用于村民新建住房用地;乾西鄉王店村將治危拆違后騰出的零星地塊因地制宜優先用于保障周邊環境改造和公共設施建設等民生項目。“宜建則建、宜耕則耕、宜綠則綠,該留白的就留白。”通過“即拆即用”提速治危拆違,實現美化空間、釋放產能、改善生活的目標。
本版攝影 羅肖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