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全面推行以“規范、理性、文明”為核心的“綠色司法”理念,“綠色司法”理念是將“綠色發展”置于司法語境下,提升司法質效的新型司法理念。日前,記者在婺城區檢察院了解到,該院積極探索踐行“綠色司法”實踐路徑,通過打造服務型、規范型、品質型、集約型的“四型”檢察,努力做到檢察辦案的“無害化”處理和檢察權的高效運行。
樹立“綠色”的大局觀,建設“服務型”檢察
“婺城檢察院查辦了我挪用公款犯罪,避免我進一步滑入犯罪的深淵,是挽救了我。在我的公司出現危機的時候,及時對我取保候審,是挽救了我的公司,我衷心表示感謝!”這是婺城區檢察院收到的一封感謝信。
信的主人賈某是一家體育設施工程公司的法人。2016年5月,余某因涉嫌犯罪被刑事拘留,羈押期間,由于他人冒用該工程公司名義承建學校操場,因“毒操場”質量問題被中央、省、市多家媒體曝光,致使賈某的公司被推上“風口浪尖”。在公司“命懸一線”急需身為法人代表的賈某前去處理相關事宜的時候,婺城區檢察院在對賈某的羈押必要性進行評估后,果斷對其變更強制措施,使賈某得以及時采取措施,挽回公司的損失。
案件的承辦檢察官說,“檢察辦案不僅要實現對犯罪的有效打擊,也要通過審慎把握刑事政策,降低辦案的‘負面產出’,避免‘辦一個案子倒一家企業’。”
2016年以來,婺城區檢察院開展服務非公經濟專項行動,深入轄區內20余家重點民營企業走訪調研,通過研究落實對民企人員犯罪“輕拿輕放”,簽訂檢企共建“合作意向書”,組織開展涉企法律服務等工作,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服務保障非公企業健康發展。今年4月,在對白龍橋重點檢企合作企業進行回訪時,辦案人員欣喜地發現,這家原本因老板欠薪,經營一度陷入困難的公司,在婺城區檢察院對企業主依法作出相對不起訴后,經營逐漸有了起色,不僅員工人數增加,而且擴展了業務,僅前四個月產值就達到2000多萬元。
樹立“綠色”的政績觀,
建設“規范型”檢察
2016年7月,婺城區檢察院受理了一起普通的盜竊案。金華、溫州、臺州等地的多家煙酒店失竊,在三個現場提取到的多枚指紋均指向一個人——胡某。
然而在訊問胡某的過程中,胡某始終否認自己到過案發現場。那么犯罪現場的指紋究竟從何而來?承辦檢察官高度重視嫌疑人的無罪辯解,并認真聽取胡某辯護律師的意見。其中,律師提出的一條線索引起了檢察官的注意。原來胡某曾經在寧海的一家塑料包裝廠工作,從事的正是加工煙模的工作,有沒有可能是胡某加工的煙模輾轉到了金華等地,從而將指紋遺留在了案發現場。
承辦檢察官審查后認為,雖然指紋證據指向明確,但嫌疑人的辯解具有合理性,應予以重視,于是要求偵查人員前往胡某工作單位調查取證。后查實,胡某的確從事生產加工煙模的工作,且案發時在工廠上班未曾離開,因此對該案作出不批準逮捕決定。
“防止和克服有罪推定觀念,嚴把證據標準”是規范司法的重要內容。婺城區檢察院牢固樹立綠色司法政績觀,改變唯數字辦案GDP評價模式,防止片面追求辦案數量、就案辦案、機械辦案。針對嫌疑人翻供、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或其他重大疑難敏感案件,要求公安機關隨案移送同步錄音錄像,確認筆錄制作的合法性、客觀性;對以刑訊逼供、誘供等非法方式取得的言詞證據,堅決予以排除;對是否為非法證據存疑的,不作為定罪依據。同時,秉持司法謙抑精神,倡導理性司法,在充分遵循罪行法定、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基礎上,堅持適度克減不必要的犯罪認定或抑制不必要的重型主義傾向,為司法介入社會關系修復留出足夠的“自治”空間。
樹立“綠色”的發展觀,
建設“品質型”檢察
未成年人檢察是刑事檢察的重要內容,婺城區檢察院全力推行未成年人犯罪專業化辦理,與區司法局建立法律援助指派辯護機制,與團區委建立合適成年人到場制度,開展檢校共建,推進幫教基地建設,實現涉罪未成年人的保護性司法。
小趙是市區的一名高三學生,因一時貪念臨時起意盜竊他人手機,卻因逃跑時行跡敗露,情急之下毆打了被害人,在法律上構成了轉化型搶劫的重罪。
面對處在人生關鍵節點的小趙,究竟是一訴了之,讓他在監獄里接受改造,還是通過其他的方式進行教育挽救。承辦檢察官在審查案件的同時,對小趙展開了全面的社會調查。經調查發現,小趙在學校一貫表現良好,因在案發前半個月被人騙走1500元生活費導致心理失衡誘發犯罪,對于自己犯下的錯誤,小趙內心充滿了悔恨。本著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的精神,婺城區檢察院對小趙啟動了附條件不起訴程序,并與學校配合開展觀護幫教。考驗期內,趙某通過高考被湖北省一所高校錄取,這位迷途少年重新以陽光的心態迎接未來的生活。正是通過實行慎捕重教、輕罪和解、暫緩起訴、未成年人犯罪輕緩化處理等寬緩政策,傳遞出柔性司法的溫度。
同時,針對我省經濟較為發達,民事債權債務糾紛較多,虛假訴訟與執行困難的問題日益突顯,婺城區檢察院敢啃“硬骨頭”,立足檢察職能,加強對公權力的監督,維護司法公平正義。在辦理一起金華某洗滌用品公司債權人申訴案件中,承辦檢察官發現,該公司法人王某,在公司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下,與他人惡意串通,通過偽造工資款欠條和工資表,虛構公司拖欠員工工資款,以虛假訴訟的方式,企圖優先獲得債務清償款。婺城區檢察院歷時一年,通過大量走訪調查,搜集證人證言,取得了該案涉及民事虛假訴訟的關鍵證據,使王某等人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涉及到的26件虛假訴訟案件得以全部改判。
婺城區檢察院通過在優化辦案結構、貫徹寬嚴相濟、強化法律監督等方面花心思、出重拳、謀實效,實現辦案司法動機、方式方法、質量效果的有機統一,提高黨委政府的認同感和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呈現司法辦案的品質效應。
樹立“綠色”的資源觀,建設“集約型”檢察
“綠色司法”以優化司法資源配置為重點,要求針對司法資源有限性的特點,通過科學配置,提高司法辦案效率。為此,婺城區檢察院通過建立健全各項辦案機制,不斷提高司法辦案質效。
針對重大疑難敏感案件案情復雜、定性爭議大、不穩定因素多,在檢察環節中占用的資源比重最高的實際,婺城區檢察院結合近年來辦理的全國最大網絡傳銷案——“萬家購物”案、全省涉案金額最高的非法經營黃金期貨案——“中天黃金”案、全國特大新型“地溝油”案以及全省首例基督教牧師職務侵占案等典型案件,探索建立起涵蓋“辦案理念定位、辦案組織架構、信訪維穩應對、證據審查把關、庭審控辯備戰、辦案效果提升”的“六位一體”重大疑難敏感案件辦理機制。案件先后被評為全省檢察機關“三個效果”有機統一案例、全市檢察機關精品案件,工作成效被評為全省檢察機關創新成果,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工作機制在全市“一院一品”評比中獲評一等獎,成為婺城區院的“金名片”。同時,為從源頭上把關案件質量,減少瑕疵案件在檢察環節的“腸梗阻”,婺城區檢察院探索與轄區兩個公安分局建立證據不足不捕案件跟蹤監督、重大案件提前介入、瑕疵案件定期通報等制度,把牢了案件質量的“入口關”,大大提高了辦案質量和效率。
除了提升內部辦案質效,婺城區檢察院也將工作聚焦“最多跑一次”上,建設完成集受案、預約、閱卷、咨詢等功能于一體的“一站式”檢察服務大廳,開通微信公眾號接受案件查詢預約,律師預約后可直接現場領取免費的案卷光盤,實現閱卷“零”等待。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